在工业化的年代,物质的丰富让人们得到和丢弃地都太轻易。人与物的情感,有时如同与人的交往,日久自有温情流转。一直跟在身边的陶瓷器皿不小心破损,往往会十分心疼又无奈,它们不一定名贵,却寄托着主人深厚的情感。残缺的陶瓷碎片经过修补能恢复成一个完好的茶杯滴水不漏,还多了几份装饰韵味。让那些破碎的物件“重归于好”,这便是施静最快乐的使命感。
施静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曾经师从贾文忠、于爱萍、张月玲三位专家学习瓷器修复,主攻钻研纹路修复。为了从事心爱的工作,她不顾家人反对,放弃了国家单位的铁饭碗,兢兢业业13年来从未后悔,她希望自己能够做上一辈子。施静之所以如此热爱文物修复这个行业,一方面是想弘扬中国的历史文化,另一个原因则是她本身就非常喜欢将物品修补完美的成就感。
茶壶、茶杯,玉器、翡翠、玛瑙等玩物,只要是破损了的,施静都有办法使其归于完整,仿佛重生一样。修补完毕的紫砂壶和茶杯,杯子上的裂缝处点缀细巧的锔钉或精致的镶嵌花片,让原本平凡的物件平添几分韵味,呈现出一种别致的“残缺美”。
很多人都说施静心灵手巧很适合做修复工作,她觉得没有什么巧不巧,不过是用心下苦工肯钻研罢了。长年累月的修复工作让她的内心变得淡泊如水,不做活的时候她就喜欢沏一壶好茶,燃一支沉香,使用自己修复好的器皿喝茶时更是别有一番趣致风味,不过她常常会不自觉把玩着小杯子开始琢磨“这部分可以怎样改进变得更漂亮”而陷入思考中,等回过神来茶已是冷了好久。
每件经过精心修补后的器物都在无言诉说着关于古老与重生的故事,关于时空的不同循环。一只瓷杯的杯口外缘崩掉了,打了一张竹枝状的银片将之包裹住,意趣盎然。茶汤缓缓注入,金灿灿的色泽微微晃动,弥散蜜色的光晕。
瓷器是美丽的也是脆弱的,一旦破碎就代表了它完全成为了一件废物。选择最合适器物本身形态的方式将之修补完整,亦可使缺陷变成妙笔生花的亮点。对古老器物的修补不只是实用艺术,更是人们对于古老文化的缅怀和传承。除了基本的复原,如何给这些获得新生的器物赋予新的意义,则是更深的学问。若是简单的修复,那是匠活,修复了还有新的观赏把玩价值,这才是艺术。
在经年累月与各种工作打交道的过程中,施静吃了很多苦头。溶颜色的时候被烫到、锯东西的时候会被划伤、有些化学试剂的气味刺鼻难忍……创可贴,纱布,药箱,都是必不可少的常备品。但与心灵上的疲累相比,这些根本算不了什么。记得她完成第一件处女作的时候,每天早晨6点起床开始工作直到晚上1点,每天只吃一顿饭,也不下楼,就这样坚持了15天。做完之后,她想出去转转,什么也没想套上一件旗袍就出门了,不知不觉走去了菜市场。她背着手在一个菜摊盯着香菜一言不发看了好一会儿,旁边的人都用诧异的眼神看着她,原来她居然把香菜看成瓷器了,又开始琢磨要怎么打磨抛光。就是凭着惊人的专注力和执着的劲头,施静才有了今日的从容和娴熟。
一盏台灯、一个木制工作台、各式各样略显凌乱的工具,无数件断裂、残破的古董就是在这里一点一点被修整,可以毫不夸张地形容,这是古董获得二次生命的“手术台”。施静觉得古董修复的最高境界,是要找到匠人当年做古董时的心境,与制作者的心灵合一,这样才能将器物还原出它原本该有的模样。
修补一件器物需要足够沉静、细心和专注,稍有闪失这些原本就已残破的器物会变得更加不堪。工期的长短视破损程度和工艺繁复程度各有不同,最简单的图线和抹平只需要一个礼拜,斑驳效果的金缮则需要十到十五天,但这只是制作的过程,干燥的过程要半个月以上,大漆从开始和金粉调和到最终完成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若没有足够的热爱和定力,这会是非常令人难以忍受的枯燥和乏味。但施静从来没有厌烦过,沉浸在静谧的小宇宙里敲打涂抹,便是最令她感觉自在的生活方式。
施静的专业知识很过硬,很多时候客人们都对她的年纪很好奇,当她说出自己不过是77年生人的时候客人常常会非常吃惊,因为大众印象里一般都认为从事古董修复工作的人员都应该是50岁以上,相对于施静娴熟的手艺,她的年龄实在太轻。在多年的古董修复生涯中,她曾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客人和承载着各种故事的器物,有时甚至会有客人看到修补得天衣无缝的宝贝激动得痛哭流涕,所以她常笑称自己不只是修补物品的专家,更是一名修补情感的“心理医师”。
施静将她常用的瓷器锯钉分成几类:传统的圆棍型锯钉、平面菱形锯钉、平面立体菱形锯钉和花式锯钉。
传统的锯钉没有很突出的艺术风格,主要作用就是固定裂缝,防止渗漏。最难的步骤是打孔,没有三五年的功夫是不敢上手的。花式镶嵌则需要有非常深的美术功底,而且需要懂瓷器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要根据器形设计出手稿图纸再手工精制。
一件器物如果做立体浅浮雕效果不好看,这就需要做平面的设计,施静最擅长的是情景图案,具体是根据客户的想法构思,比如“两个黄鹂鸣脆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做一棵柳树,有三只由远到近的白鹭,还有两个黄鹂在树上依偎着,看起来就非常具有东方韵味。
金缮是瓷器修补中非常常用的一种手法,世人常道这是从日本传来的一个手工艺,但是施静不认同这个说法,其实金缮只是中国传统大漆修复中的一个非常简单的小步骤。大漆,是从漆树上流出来的液体,和空气发生自然的氧化反应,是一种很好的黏合剂,它对身体是无毒无害的,在大漆里加入金粉或者银粉来调和,勾勒出写意流畅的点线面,具有一种别致的禅意之美。
在现代社会里,许多传统手艺都逐渐被人忘记,濒临失传,其实这些传统文化里有着很深的人生智慧。古人崇尚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接触了事物,才能获得真知,器物修复就是一个格物致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不断获得感悟,每一次成功修复破损的物件,亦是自我修行的一次圆满。情归于器,器自有神,点滴用心自然成就妙不可言。
[本文为PChouse家居杂志1月刊文章,严禁转载。
可到AppStore或各大安卓市场搜索免费下载]
编辑:张与墨、李娜
造型:王玉坤
摄影:围观工作室撰文:薇罗妮卡
品牌鸣谢:静澎博雅/土城空间/GraceChen/银殊/Mr.fish/PIIN品东西家居/可立特
√下载杂志:是一本移动电子杂志,每月一刊。
1、到AppStore或各大安卓市场搜索“PChouse家居杂志”免费下载2、点击菜单栏“关于我们”-“手机版下载”,快速下载
√最粉丝抢楼结果出来啦~新年首波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快来看看!
点击“阅读原文”,最粉丝你最幸运~
↙↙戳这里看看你是不是新年幸运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