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照金往事第三十一章和谷

编者按:

《照金往事》由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和谷老师倾情撰写。作品采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艰苦历程。作品勾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革命者形象,陈述了陕甘边革命者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革命故事,全景式地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陕甘边区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揭示了一代爱国民众为挽救民族危难的伟大精神力量,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回眸历史的独特视窗。

《照金往事》年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年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年5月经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机构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科研管理组安排专家三次审读,国家新闻出版署签发了同意安排书稿出版的文件。年1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从即日起,沮水微澜平台将推出由和谷老师方言演播和亓翔老师普通话演播的《照金往事》,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敬请期待。

本听书共五十章,欢迎大家阅读收听!

作者、陕西话演播:

和谷

和谷,年生,陕西铜川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顾问,黄堡书院院长。《市长张铁民》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14卷、《柳公权传》、舞剧《白鹿原》等多部。作品译为英文、法文。

普通话演播:亓翔31

第三十一章

命悬一线

刘志丹带领部队沿公路突围几公里后,调头上了南山到达兰桥一带,又由兰桥向北辗转于深山密林之中。

刘志丹牵挂着失散的同志,几乎每天都派人外出联络失散的同志,结果只有派出的战士,没有回来的战士。是这些战士不忠诚变节了吗?不是,因为战士们多是陕甘边区的人,对秦岭山区地形不熟悉,加之部队整日流动,即使他们找到失散的同志,也很难再找到原来的部队。

一天,刘志丹把战士们叫到一起说:“看来,一时也找不上其他同志,现在我们吃没吃的,喝没喝的,再继续下去恐怕都得困死在这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每个战士都是一颗革命的种子,我们要想法分散出山,回照金重整旗鼓,再搞革命。”

听了刘志丹的一番话,大家都不愿意离开,表示要死死在一起,要活活在一块。刘志丹好说歹说,才把大家说通,让大家埋了长枪,带短枪分散出山。

刘志丹身边只有十几个人了。随后,为了行动方便,刘志丹又让姜兆莹带走七八个战士,他决意留下来继续寻找失散的战友。

刘志丹带着骑兵连指导员惠泽仁、一连二排排长贺彦龙等,在山中转了好几天,来到箭峪口东边的石头峪,准备从这里突围出山找当地的地下党组织。

当晚,他们住在一个草庵子内,半夜遭到国民党民团偷袭。贺彦龙为了掩护刘志丹,壮烈牺牲,惠泽仁等人也与刘志丹失散了。

原来三百余人的红二团,突围后只剩下七八十人。除红二连外,其他连队都被打散了。王世泰、吴岱峰、高锦纯率领着红二连,向位于秦岭腹地的蓝田青岗坪、灞源,华县东、西涧峪,洛南两岔河的黑章、杨坪、蒋沟、涧坪、华岔地区转移。

王世泰带部队突围到两岔河北山后,重新进行了整编,保留红二连番号,补充了战士,仍由吴岱峰当连长,高锦纯当指导员,余下的人直属团部领导,由杨文谟负责。

在这里,红二连活动了大约一个月,部队经常没有吃的,没有宿营地,生活非常困难。两岔河驻扎着的民团,了解到他们的困境,企图趁机收编红二连。开始,民团派两个团丁前来联系,后又来个小头目。红二连当时的确困难,百十号人集结在穷乡僻壤里,吃饭都成了大问题。同时,王世泰又不知道刘志丹、汪锋两部分人的下落,一时无法把部队带走。所以,也想与当地民团达成协议,渡过暂时的困难。

王世泰派高锦纯为代表,与民团谈判,提出三个条件:一是双方保持友好关系,二是民团负责供给部队粮食和物资,三是若国民党正规军来了,要迅速通知对方。民团的条件只有一个:收编部队。

王世泰考虑,民团要收编部队,未免胃口太大,虽说红军受挫,但战斗力远比民团强得多,民团哪有力量收编?为了渡过眼前的困难,王世泰便佯装同意,说道:“收编可以考虑,但你们必须答应我们的条件。”

民团答应了王世泰提出的条件,并派团丁和部分群众给部队送来粮食和一些日用品。

时隔不久,民团发现红二连按兵不动,没有接受改编的迹象,觉得受骗上当了,就不再送东西。民团无法收编红二连,只好加强戒备,龟缩在两岔河镇。红二连为了赢得暂时安全,也没有主动出击民团。

这期间,王世泰曾先后派出多人,寻找刘志丹和汪锋,都没有消息,心中万分焦急。作为一个团指挥员,找不到刘志丹和政委,不仅无法向党组织交代,而且多年结下的战斗情谊也使他心中不安。所以,他暗自下定决心,再苦再累,再难再险,也要找到他们。

队伍中害怕艰苦而偷偷离队当逃兵的也有,因慑于敌人淫威当叛徒的也有。有一位排长,曾悄悄网罗了六七个人,投靠了两岔河民团。

在张家坪突围时,负责红二团军需供给的刘约三是最后一路,负责保管全军的军需物品。全军的钱财都驮在一头骤子身上。吴岱峰在前,刘约三跟随其后。刚走几步,一颗子弹把骤子打死了,又一颗子弹打中了刘约三的膝盖。跟随其后的修械工人王定朝,急忙扶刘约三上山。走不多远,又一颗子弹打中刘约三的腹部,肠子都露出来了。王定朝赶紧用棉花和绷带给他缠上,又舍命把刘约三背到山上的一个石洞里。

这时敌军满山遍野,一片喊声。红二十六军第二团全被冲散。搜山敌人纷纷从洞前经过,但都没有发现刘约三和王定朝。局势稍平之后,王定朝扶刘约三出洞,找个沟渠帮助他洗净身上的血迹,远远望去,还能看到吴岱峰等在隔沟对面山上活动的情景。

夜幕降临之后,刘约三和王定朝二人沿山而下,来到了蓝田县的万家汇村。整整一天,水米没有粘牙,肚子饿得咕咕叫。幸好刘约三身上有一件狐狸皮背心,他急忙脱下,让王定朝拿去向村里农民换了两大碗面皮。他们正吃着,忽听村外响起枪声。刘约三和王定朝还未来得及躲避,几个联保保丁就一哄而上,不由分说,将他们俩五花大绑,关在房屋里后就走了。

半夜无人,刘约三悄悄对王定朝说,从今后,我化名井兆西,你叫我井师,不要说咱的真名字和身份,也不要说我是陕北人,就说我是凤翔人。敌人问你,你就说你是杨虎城部队兵工厂的工人,岐山人。”

第二天早上,来了三四个民团团丁,要把刘约三和王定朝带走。因刘约三负伤走不动,团丁就从农民那里要了一头毛驴,由王定朝扶着,把他们带到了民团团部。

一个姓李的团总对他们进行了三查六问。刘约三和王定朝按照事先商定的口供一一做了回答。

李团总相信了,就向站在一旁他的二儿子李长虞说,你把这两个工人送到你大哥李翰华那里去,叫他们修理枪,将来可以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家。”

民团驻地在坝龙庙,李团总的家就在对面山坡下的李家村。从此,刘约三就和王定朝住在李团总家里,一面养伤,一面修枪。

为摆脱敌人,刘志丹也退入秦岭山区的洛南一带。

这是刘志丹第三次到洛南。

刘志丹第一次到洛南,是在年12月至年5月许权中旅开赴洛南县三要司整训时期。为加强许权中旅党和军队的领导,刘志丹受党的派遣到许权中旅任党委委员、参谋主任。刘志丹一到许权中旅,就和随后到达的唐樹等人传达了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的指示,协助许权中开展工作。一是扩军整编,进行军政训练。组织部队分别在洛南鸡头关、商县腰市招募新兵,组建了步兵团、手枪连、炸弹队、医务处、修械所,并利用当地的河滩、山谷进行军事训练。二是发动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建立苏维埃政权。刘志丹带领部分干部战士到三要周围打土豪分田地,先后建立了会仙台、马家坪等五个农民协会,会员达一千多人。三是为渭华地区培训了农民暴动武装骨干。四是除暴安良,服务百姓。先后替百姓除掉了民愤极大的何豹子、罗云秀、丁克盛、阮华生等恶霸劣绅和民团头子,将他们的粮物分给贫苦农民。中共陕东区特委成立后,省委决定从华县、渭南选派二十八名党团员由王化民、薛自爽带队到许权中旅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军事培训,返回时为受训人员配发了枪支弹药,他们成为渭华地区农民暴动的武装骨干。

刘志丹第二次到洛南,是年6月20日。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和唐澍率领三百多名将士,从华县高塘翻越秦岭退驻洛南县两岔河、保安两地休整部队,宣传发动群众,扩大革命影响。

刘志丹率红二团南下后,部队遭受敌人严重冲击,七零八落。为保存革命力量,他带领战士们退人洛南。第三次来洛南,不但没有群众欢迎,而且连地下党组织也找不到。因为渭华地区正处在革命低潮,白色恐怖严重,所以红军一下子就陷人了孤立无援的困境。

南下以来,几经遭劫,队伍不断减员,加之秦岭的困难环境,无一不对红二团构成威胁。白天,战士们隐蔽在梢林里,夜晚,下山在老乡家找点东西吃。本地老乡非常好,但他们生活太苦了,想接济红军又无能为力,只好挤出一些苞谷面和洋芋送给部队。

战士们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战斗,衣服破烂不堪,难以遮体,鞋子烂得无法穿,干脆打赤脚片走,竹桩、树茬扎破脚板,用破布一裹,继续行军。不少战士在饥饿和疾病的折磨下,长眠在终南山中。

在国民党重兵的“追剿”下,红二团虽浴血奋战,但仍然兵败南山。部队失散后,王世泰等率领的红二连辗转于两岔河一带深山,弹尽粮绝,靠给别人挖粪、锄地、讨饭苦苦支撑,夜宿破庙,达两个月之久。

王世泰的警卫员党占敖,本是个体格健壮的小伙子,此时也瘦成一把骨头,连路都走不动了。面对这无情而又严酷的现实,王世泰同吴岱峰、高锦纯、杨文谟商议,准备让部队埋枪,分散出山回照金。于是,便把战士们集合起来宣布决定。

会上,王世泰沉重地说:“这次失败,是我们领导上的路线错误,让大家吃尽苦头。现在如果继续这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地藏在山中,将会全部冻死饿死在这里。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分散回照金,再树大旗。”

接着,他又讲了如何出山,如何过封锁线的具体意见。听了王世泰的讲话,大多数战士落下了眼泪,有的还哭出了声。患难与共的战友,情深意长,谁愿意离开战斗的集体?但是,不分散出山又有什么良策?

王世泰身边只留下吴岱峰、高锦纯、杨文谟、曹士荣、马宜超等十八人。他们把战士们留下的枪支,分两个地方埋入地下,为了防止敌人挖枪,将枪身和枪栓分开埋藏。

王世泰当时判断,刘志丹、汪锋肯定没有被敌人捉住,因为如果敌人抓住他们,一定会大造舆论的。他俩也不可能遇难,那样风声会更大的。随后,他们一行沿石头峪方向,继续寻找失散的刘志丹和汪锋。

部队被冲散后,刘志丹带领着剩下的十几个同志,退到深山老林里,风餐露宿,昼伏夜行,要吃没吃,要穿没穿,一个个饿得皮包骨头,身上穿着像烂麻似的条条衣衫。当时正值终南山区盛夏季节,一日几次下雨,有时一连几天,都是细雨蒙蒙,淋得大家浑身透湿。深山老林里本有寒意,再加上湿衣贴身,冷得大家上下牙直打架。

敌人把守着每个出山的路口,山里的大庄小镇,全驻上了敌人。他们把个终南山围得严严实实,不让一个红军出山。敌人又抽调兵力,配合地方上的民团,进山搜捕。白天,满山都是“快出来”的叫喊声,晚上满山点起火堆,大小路口都站上了国民党哨兵。镇子上、村庄头、路口上,到处都贴着捉拿刘志丹的布告,敌人企图不让一个红军逃走,要把红军消灭干净。

刘志丹带着十几个同志,在树林里草丛里钻来钻去。他们不敢进村找群众,只能采摘一些野果子野菜充饥。晚上稍不注意,就可能碰到漆树上,被漆树的毒气感染,身上直发肿。他的手腕上遭漆毒而溃烂,被雨淋得发了炎,化了脓。由于多日吃不到粮食和食盐,每个同志行走都十分困难。有时正走着,眼前一发黑,就昏倒在地,又被竹尖扎得直流血。有时腿一软,跌下石崖,摔得遍身都是伤痕。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刘志丹亲自点燃一堆篝火,把剩下的十几个同志集中起来,和大伙像拉家常一样说道:“月亮都有时圆,有时缺,部队在一时一地的失败,算得了什么!闹革命嘛,哪有一下子就成功的?失败了,再干!咱们道理正,穷苦人都站在咱们这一边,反动派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的。只要我们想办法干,革命早晚一定能成功。天不能老是阴雨,总有个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回到照金苏区,把红二十六军重建起来。”

大伙儿都齐声说:“老刘,我们一定会坚持到底,跟着你回咱们的老家照金去!”

一天,他们在通过封锁线时又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其他同志有的跑散了,有的牺牲了,刘志丹一人力战逃了出来,隐藏在深山里。他昼伏夜出,又加上连日下雨,一连几天找不到东西吃,忍着饥饿,咬着牙从高崖上抓住松柏树和毛竹滑了下去,身上到处是被树枝刮破的伤痕。他拄着半截树枝,在山林里转来转去,转了很长时间,还没有辨别清楚方向。他浑身无力,走到一个崖畔前,眼睛一阵发黑,两脚一软,便掉下山崖,接着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刘志丹在山崖下的草丛里躺了一天一夜。就在死神缠着他时,在山崖上出现了一个少年先锋队员,他叫蒲永胜,是跟着王世泰那一路从张家坪冲出来的。

王世泰等决定分散出山后,又经过几次战斗,战士们有的牺牲了,有的打散了,只剩下八九个人。蒲永胜出去找吃的,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王世泰他们了。由于他人小,没有引起敌人的注意,便摸进一个小山村里弄来几块玉米馍馍,准备继续寻找王世泰。

当蒲永胜从山崖上经过时,往下一看,见草丛里躺着一个人,旁边还有一顶草帽。他看见草帽,就肯定躺在草丛里的人一定是红军。他决定下去看看这位战友是牺牲了,还是负伤了。当蒲永胜攀着树枝,抓着青藤,滑到山崖底下一看,不由得惊叫道:“呵呀,这是老参谋长!你怎么躺在这里,成了这个样子!”

蒲永胜连叫了几声,刘志丹也不应声。蒲永胜着了急,赶忙弯下腰摇了摇刘志丹的身子。刘志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露出了一点喜悦的光亮,接着他轻轻地哼了一声。

蒲永胜惊喜地叫道:“老参谋长还活着!可找到你啦!”他把刘志丹扶到一棵树荫底下,靠着树坐下。

刘志丹望着蒲永胜,突然笑了起来,身上颤抖着,好像发冷疼痛。蒲永胜忙问道:“老参谋长,你是不是负伤了?”

刘志丹只看着他说不出话。蒲永胜突然想起,父亲曾说过,人饿坏了,就是这个样子,他赶忙拿出身上藏着的玉米面馍馍给刘志丹吃。

刘志丹吃了一个玉米面馍馍,精神慢慢地恢复了一点,幵始能说话了。他看着蒲永胜,问道:“你是少年先锋队的小鬼吧?”

蒲永胜见刘志丹能说话了,便高兴地说:“老参谋长,我是少年先锋队的,我叫蒲永胜,今年十五岁。前天我跑出来找吃的,和王团长他们失去了联系,我到处找他们,就在这里碰上了你。”

刘志丹惊喜地问,王团长还没有出山?”

蒲永胜说:“王团长在山里找你好多天了,说找不上你就不出山。”

刘志丹高兴地说:“走,咱们也去找王团长,找不上他们,咱们也不出山。”

蒲永胜扶着他,到泉边喝了几口水,刘志丹精神又恢复了许多。他们在山林里钻进钻出,爬上爬下,到处寻找着王世泰。

这一天,王世泰带领着几个同志,在山里继续寻找,他们找不到刘志丹心不甘啊!王世泰用望远镜四下暸望着,忽然发现对面山弯里冒起一股淡淡的青烟,再仔细一观察,高兴地说:“你们看,山那边冒青烟的地方有一个小人儿蠕动,身形很像少年先锋队的蒲永胜!”

其他人接过望远镜观望了一阵,都说那个小猴儿似的小人儿可能就是蒲永胜。

大家马上下山过沟,向对面山上爬去。当他们走到冒青烟的地方一看,果然是蒲永胜。他正在火堆里烤玉米棒子。

王世泰高兴地叫道:“永胜,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正在专心烤玉米的蒲永胜,听见有人叫他,抬头一望,便边跑边叫地迎上去,说:“王团长,老参谋长找到啦!”

王世泰高兴地一把抱住蒲永胜,急切地问道:“你是怎么找到老刘的?他如今在哪里?”

蒲永胜讲述了遇见刘志丹的经过后,说:“老参谋长现在在后山上的一个石洞里休息,他的身体十分虚弱,身上被漆树刮破的地方都溃烂成碗大的脓疮了。我出来给他搞点吃的,弄到几个玉米棒子在这里烤熟后,再给他拿去。”

王世泰拉住蒲永胜的手说:“快引我去见老参谋长!”

刘志丹正躺在石洞外边的草地上晒太阳,他黑瘦黑瘦,两眼深陷,鼻子显得更尖了。王世泰猛然一见,简直认不出这就是他日夜寻找的刘志丹了。

刘志丹望着王世泰也不敢相认了,他把这些衣服破烂、面容憔悴的人当成了讨饭的叫花子,但他们又都拿着枪,恍惚中他怀疑这是敌人的侦探队。他们互相之间对望了一阵,直到王世泰开口叫了声老刘,刘志丹听了口音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是王世泰。

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流着热泪。经过了一场九死一生的斗争,他们终于又相见了,简直像做了一场噩梦。

刘志丹沉痛地说:“我们流血牺牲搞起来的红军,被杜衡搞垮了,但我们不能被失败压倒,失败了再干!”

王世泰说:“我们再不能上‘左倾’机会主义的当了。”

其他几个同志说:“老刘,请放心,找到了你,我们一定跟着你回到照金,再重新组织红军。”

刘志丹高兴地说:“好,咱们准备出山,回到照金去!”

蒲永胜突然想起自己怀里还揣着两个玉米棒子,赶忙掏出来递给刘志丹。

刘志丹把两个烤得半生不熟的玉米棒子接在手里,招呼大家坐在草地上。他把玉米粒一颗一颗地抠下来,给每人分了玉米粒,大家吃了这顿“午餐”后,都觉得有了精神。

编辑:赵培瑾

●扫码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白癜风医院太原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tp/4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