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了
最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达州两项目在列
它们就是
三汇彩亭会——渠县文化馆
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宣汉县文化馆
三汇彩亭会
三汇彩亭会是流传于渠县三汇镇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它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特点,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街道或广场进行表演。
三汇镇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跨州河、巴河、渠江,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活跃,彩亭会就在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中产生发展起来。清代初年,彩亭会开始在三汇形成,清代中后期至民国年间逐步趋于兴盛。新中国成立后,三汇彩亭会成为当地民间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彩亭是彩亭会中最突出的表演形式,表演时,约四平方米的平台上竖立一根底柱细长而分节、首尾相衔的杆子,杆上支架(铁环)横伸斜展,“饰幼孩为戏妆,缚于舆杆上,用机环转动舁游”,将戏文或生活中的人物、故事扮演出来,叠成三到五层,高八至十米,“四人舁之以行,游曳大街,游乐码头”。表演过程中彩亭悠悠荡荡,似坠非坠,显示出“高、惊、险、奇、巧”的特色,令观众为之牵魂动魄,惊叹不已。除彩亭之外,彩亭会中还有龙灯狮子、高跷等十多种民间文艺表演。彩亭会期间,“男女游观,填街塞巷,邻封士女不远数百里争赴盛会,殆有举国若狂之概”。
薅草锣鼓(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两脚软倒兮兮,周身莫得力;叫声伙计吔,快把烟来取……”这就是广泛流传在雄奇秀美的大巴山、如诗如画的百里峡、四川省唯一的土家族聚集地宣汉县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民歌艺术形式——“薅草锣鼓。”
“薅草锣鼓”主要分布在宣汉县的龙泉、三墩、漆树、渡口、樊哙等乡镇。它起源于多年前的巴人时期。那时的人们从渔猎转为农耕,为驱赶野兽、祭祀山神而击鼓鸣锣吆喝,后演变成了一种劳动山歌。被称为土家族人的“劳动进行曲。”
咱达州有哪些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曾是多年前古巴人繁衍的沃土
孕育了灿烂的巴人文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片土地上更是
蓬勃发展
截止目前
达州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共有32项
一起来了解具体项目名称
↓↓↓
来源:文化和旅游部、四川非遗
编辑:张力丹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大使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