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提到江南佛寺,人们总会想起这句唐诗。不过,据专家统计,当时,南京佛寺数量最多时竟达多座,数量超乎人们想象。瓦官寺,就是其中的一座。瓦官寺如今藏在一个小巷子中,很多南京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它名声在外,就连日本、韩国的佛家徒也会漂洋过海来参拜。
一座古寺为何会招来那么多的人?
这座古寺有什么样的魅力?
不该忘却的神圣与辉煌
东晋古刹瓦官寺
古往今来,世事沉浮。宛如长江东去,大浪淘沙。一部厚重的文明史上,能够留下痕迹的,往往是不该被忘却的。对于东晋古刹瓦官寺,真正了解她的人可能不多,但这并不影响她存在的价值,因为她留下的历史文化脚印实在太深了。今天,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让更多的人重新了解她,进而走近她。
一、瓦官寺的历史沿革
瓦官寺位于南京中华门内西南隅的花露岗。始建于东晋兴宁二年(),原为官府管理陶业之处,瓦官寺因此而得名。开山为慧力法师。《梁高僧传》载:“释慧力,未知何人。晋永和中,来游京师,常乞食蔬,苦行头陀修福。至晋兴宁中,启乞陶处以为瓦官寺。”(《大正藏》50卷Pa)《弘赞法华传》也载:“晋兴宁二年,沙门慧力于瓦官寺造石多宝塔一所”(《大正藏》51卷P13b)。
晋咸安年间(-),法汰法师在瓦官寺讲《放光般若经》,朝野感动,聚得善款,寺得以扩建。据《高僧传》记述:“竺法汰,东莞人。……汰下都止瓦官寺。瓦官寺本是河内山玩公,墓为陶处。晋兴宁中,沙门慧力启乞为寺,止有堂塔而已。及汰居之更拓房宇修立众业。又起重门以可地势。”(《大正藏》50卷Pb)晋太元二十一年(),寺毁于火。简文帝即勅令修复。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时有异鸟数只,飞集瓦官寺,朝廷认为是凤凰栖息之瑞相,乃置凤凰台,凤凰台坐落的山乃称凤凰山。
梁时(-),增造诸殿堂,并建瓦官阁,高二百四十尺(一说三百四十尺)。六朝以后,瓦官寺与瓦官阁成为江南名胜。
五代南唐升元年中(-),瓦官寺更名为升元寺,瓦官阁随之改称为升元阁。
北宋保宁年间(-),寺阁皆毁于宋师南下兵火。北宋太平兴国五年(),复建为崇胜戒坛院,筑卢舍那佛阁。
几经战乱和天灾,直到明代初年,古寺已残破荒废殆尽,寺址半入骁骑卫仓,半归徐魏国公族园。嘉靖年间(-),徐园旁积庆庵改建,沿称瓦官寺。万历十九年(),僧圆梓募赎台地,大建梵刹,亦称瓦官寺,平地为下瓦官寺,山上为上瓦官寺。
清咸丰年间(-),上下瓦官寺皆毁于兵火。同治、光绪年间得以复建和修葺,并在瓦官寺基址上修建了妙悟庵。
后来,瓦官寺几经易手被挪作他用,或为校舍,或为企业。下瓦官寺在“大跃进”中被拆除。直到年才将瓦官寺旧址上的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归还给南京市佛教协会。
二、瓦官寺的历史地位
东晋古刹瓦官寺历史悠久,至今已近年。她仿佛是一位阅尽沧桑的智者,洞悉古今,满腹经纶。她文化积淀深厚,人文遗存丰富,历代高僧辈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陈隋时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世称“智者大师”或“天台大师”,在中国素有“小释迦”的尊号。智顗一生力弘法华宗义及龙树教学,并以中国独特的形式加以体系化。他所提出的“五时八教”,综合佛陀的教法思想和经典内容,在释经判教上被视为最具代表性。陈废帝光大元年(),智顗30岁,在南岳慧思禅师处参学后,便率领法喜等30余人前往陈都金陵(今南京)弘传禅法。不久,受请移驻瓦官寺,开讲《妙法莲华经》,据说当时他对经题中仅“妙”一字的解释,就足足讲了90天,在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有著名的“九旬谈妙”的佳话。智顗在瓦官寺住了八年,这期间他专研法华经义,条分缕析,阐释深意,树立新的宗义,为他后来创宗立派积累了丰厚的理论,也奠定了天台宗教观双美的基础。在瓦官寺期间,智顗除了讲说《法华经》外,还讲了《大智度论》、《次第禅门》、《小止观》、《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等,并且撰写对后学影响颇巨的《六妙门》专著和“辄采法华普贤观经及诸大乘经意”而成的《法华三昧忏仪》等。当时的高官显要,如金紫光禄王固,侍中孔焕,仆射周弘正、徐陵,尚书毛喜等人,都对智顗相当尊重,也时常前往瓦官寺听闻佛法。尤其是徐陵、毛喜每讲必到,是瓦官寺的常客。智者大师还专门为毛喜讲解六妙门,据《请观音经疏阐义钞》卷4记载:“大师于建业瓦官寺为尚书令毛喜略出此法以为十科,名不定止观,今题为六妙门者是”。六妙法门是智者大师的重要禅观思想,被誉为“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此外,江南一带的法师大德,也率众前来问道参禅,法席之盛,空前未有。诚如已故赵朴初会长所说:“天台宗的智者大师是在南京最初宣讲他的学术。”故后人尊瓦官寺为天台宗的祖庭。
瓦官寺曾经是智顗大师和历代高僧大德恣意挥洒、弘法立德的著名道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同时,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因缘聚合于瓦官寺,致使瓦官寺熠熠生辉,凸显其历史文化价值与地位。身临今天的瓦官寺,人们很难想象她昨日曾经拥有的辉煌。
九世纪初,日僧最澄(-)入唐求法学天台宗教义,回国后以比睿山为大本山创立了日本天台宗。十三世纪,日僧日莲(-)遵循天台教义,依《法华经》创立了日莲宗。十一世纪末,高丽僧人义天(-)入宋学天台教义,将天台宗传入高丽。天台宗至今在日本、韩国仍很盛行。由于瓦官寺是天台宗最原始的发源地,所以在日本和韩国佛教界久负盛名,是他们心目中的永远祖庭,影响广泛,成为中日、中韩佛教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桥梁和纽带。近二十年来,其有关人士时来南京寻根礼祖,共续佛缘。
三、瓦官寺的文化地位
瓦官寺在晋代就因藏有“三绝”而著称于世,所谓“三绝”,一是狮子国(即今斯里兰卡)所赠四尺二寸高的玉佛像,据《梁书》记载,当时狮子国得悉东晋孝武帝崇信佛教,故特派遣沙门昙摩渡海送来玉佛,这尊玉佛就被供奉在瓦官寺内。这是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友好交往的权威见证。二是东晋雕塑家戴逵(-)用其所创的干漆夹纻法塑造的五方佛像。干漆夹纻法后经鉴真大师传入日本,日本唐招提寺的国宝鉴真和尚像就是采用干漆夹纻法所塑。三是东晋画家顾恺之(-)所绘《维摩诘示疾图》(亦称《维摩诘居士像》)壁画。
瓦官寺和凤凰台一带是南京的文脉之地,六朝风物俯拾皆是。吸引历代骚人墨客纷纷来此凭吊,兴致所致,或激情吟咏,或挥毫泼墨,李白、杜甫、陆游、刘克庄、周邦彦、王士祯等都曾慕名到此游历,有的留下了不朽的杰作。唐人有诗云:“云散便凝千里望,日斜常占半城阴”,极言当年瓦官阁之雄伟壮观。元代诗人萨都剌于元至顺二年()初秋来南京做官,他广结名流学者,畅游名胜古迹,在游览城南凤凰台时,他即兴赋诗:“六朝歌舞豪华毕,商女犹能唱后庭。千古江山围故国,几番风雨入空城。凤凰飞去梧桐老,燕子归来杨柳青。白面书生空吊古,日陪骢马绿衣行。”诗仙李白当年登临瓦官阁,居高远眺,看江波浩淼,阁影辉映,即兴赋《横江词》一首,留下“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之不朽名句。至于他的《凤凰台》诗,更是成为历代传诵、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触景生情,既描绘了当年瓦官寺的寂寥与凋敝,又抒发了诗人被贬的惆怅与失意。然而,对于瓦官寺来说则是无比幸运的,这是诗人馈赠给她的一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四、瓦官寺的美妙传说
金粟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与六朝时的凤凰台故地和清代愚园(胡家花园)遗址邻近。民国《首都志》记载:金粟庵为瓦官寺故地遗存。点明了金粟庵与瓦官寺的关系。据说“画祖”顾恺之画“金粟如来”(维摩诘居士像)时在此打过草稿,庵因此而得名。
顾恺之与瓦官寺之间还有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据《佛祖统纪》卷36记载:“兴宁元年(),诏以瓦官窑地赐沙门慧力建瓦官寺。”建寺之初,向各方化缘。“时朝贤注钱者不过十万(一百贯也),顾长康素贫,注钱百万,人皆笑之。”当时惊得慧力方丈目瞪口呆。随后,顾恺之让寺院给他准备了一面墙,他关上院门,在墙上画了一百余日,创作出不朽巨作《维摩诘示疾壁画》。
“维摩诘”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净名”,是古天竺毗舍离城的一位富有长者,家中金银如山,但为了修行却过着十分清苦的生活,只住在一丈见方的石室内,故而后来称禅寺住持所居住的地方为“方丈”,久而久之,“方丈”就成了住持的别称。维摩诘居家奉佛,故一般称其为维摩诘居士。他尝向释迦牟尼佛派来问讯他的使者宣讲大乘深义——不二法门,是佛经中现身说法的代表人物。在大乘佛教盛行的地方,他和佛陀一样受人尊敬。
维摩诘居士像壁画基本完成了,只是没有画上眼珠。顾恺之请方丈贴出告示,凡在第一天看到这幅画像的,要捐十万结缘钱,第二天看到的要捐五万,之后则随缘乐助。在约定的日子,顾恺之挥笔为画像点睛,顿时,维摩诘双目熠熠生辉,人物栩栩如生,像是要走出画面一样,在场者一片惊呼,进而轰动全城,众人争相入寺一睹维摩诘画像的神采。“施者填塞,果得钱百万”(参见《大正藏》49卷Pb),瓦官寺初建也由此凑足了善款。
《净土往生传》卷2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顗乃间适金陵,于瓦官寺大弘禅法。仆射徐陵,与时贵望,咸叩问之。然顗赋性恬怡,不乐纷扰,出处动静,率思林泽。陈光大中,曾梦岩崖千仞,云日半垂,沧溟万里,渺无堤岸。遥见一僧在其岩顶,招手伸臂,至于岐麓,挽顗而上诘。旦具言其梦。人或告曰,此必会稽之天台尔。晋宋以来。僧光道猷法兰昙密之徒皆栖焉。顗欣其说,与慧辩等二十余僧,相与南征其山。(《大正藏》51卷Pb)
这大概就是后来智者大师移住天台山、创立天台宗的因缘。人文传说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记录于典籍上的传说就更具其文化价值,就更经得住历史的消磨。关于瓦官寺的传说,使瓦官寺文化更加丰满充实,更加多姿多彩,更加耐人寻味,也更令人神思遐想。
五、瓦官寺的继往开来
今日的瓦官寺,殿堂布局严整,法相庄严,钟鼓声声,香烟袅袅,信徒如织,佛事兴盛。它是南京城南繁华闹市中的一处幽静场所,也是十里秦淮风光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重建瓦官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不仅仅是应佛教信众的要求开放的一处宗教活动场所,更重要的是,它将恢复的是一处内涵厚重、价值连城的文化古迹,必将进一步丰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进一步提升秦淮文化的独特品位。对于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针,实现佛教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目标,都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六、寺院住持净全法师
净全法师,南京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秦淮区佛教协会会长、瓦官寺住持
瓦官寺住持净全法师与清凉寺住持理海法师
发心转载功德无量
重走佛陀之路朝圣禅修印度、尼泊尔是佛陀的故乡,从出生、苦修、悟道、成佛、传法到涅槃等圣地……是全世界佛子最向往的地方,亲临圣地朝拜也是每一位佛教徒毕生的心愿。
重走佛陀之路远至西方朝圣如亲见佛陀,对于修行是有强大的加持力和深远动力,学修结合,解行并进,感悟佛陀一生的足迹。巡礼佛陀圣迹发愿祈福的同时,可消除业障、增长福报,福至慧开、从执迷走向觉悟与解脱。
南京迦佑文化联合印度德里大学佛学系、印度菩提迦耶佛教协会、尼泊尔蓝毗尼佛教协会,发心组织“重走佛陀之路——赴印度尼泊尔朝圣禅修行”,由高僧带队朝拜佛陀十二处圣地,各圣地长老亲自接待朝圣成员,开光加持,祈福纳祥,同愿同行。
朝圣报名
以下是印度尼泊尔朝圣禅修纪录片
建议在连接无线网观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