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啊 http://m.39.net/pf/a_4561831.html
端午,我们更习惯称为端阳,中国传统节日。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农村的端午节,跟现在相比,好像更浓烈些。不知是不是物质生活提升太快,就遗失了些东西。
小时候,到端午节这天,父亲会早早起来,到山上去找艾草和菖蒲,挂在堂屋和厨房的门两边,艾草和菖蒲越高越好。并且还要把一根菖蒲根放在水缸里,于是满缸的水就有了一股淡淡的清香。
接着父亲又端着一个小碗到门口,收集芦茅杆叶子上的露水,等我起来了,用来洗眼睛,说是洗了眼睛明亮、以后不会老花。
吃过早饭,就开始腌雄黄蒜、雄黄鱼、雄黄肉、雄黄麻绳,麻绳是奶奶提前搓好的。父亲把几颗大蒜剥好,连同两条鲫鱼、一小块肥肉、一缕麻绳放在大碗里,然后加入雄黄,再倒进白酒。大约腌到晚上,就可以提出来晾着了,经久不坏。接着会再用一个碗,制作雄黄酒,然后在小孩子额头点一下,再用刷把蘸着熊黄酒围着房子洒一圈,据说可以避蛇虫。
对于雄黄蒜这几样东西的用处,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以前农村蚊虫多,大人小孩都会被咬,就用雄黄蒜涂抹。如果身上起了无名的疮或者抓痒,就用雄黄肉擦、雄黄麻绳烧。我小时候经历很多次,都屡试不爽。
这几样事情做完,小娃儿盼望的重头戏登场了,这就是缝香包和香猴三儿。一般都是奶奶和母亲一起做,红布里面包裹棉花和香料,挂很久香味都不消散。那时候最喜欢干的就是跟伙伴们比谁的香包和猴三儿大、谁的好看。我奶奶的手极巧,可以把猴子做得铅笔头一般大,而且惟妙惟肖,那是我童年最得意的事了。
说实话,小时候过端午,并没有吃粽子,有种类似粽子的食物,我们称之为马脚杆,只是跟粽子形状不同,不过也不是年年都吃得到的。有时候会杀一只鸭子,弄点肉,就已经是很开心的事情了,都要跟小伙伴炫耀,我们家杀了个鸭子,我啃了脚板儿.........
下午的时候,母亲会背着背篼出去找草药,传说端午这天,见青都是药。母亲会找些芦茅杆根、鱼腥草、漆树叶、苦蒿、丝茅草......等等,然后煎上一锅水,让我们洗澡。浓浓的草药味,第二天身上都还闻得到。如果没有洗个药水澡,小伙伴们会鄙视你,端阳居然不洗草草药,要长干疮子。
后来离开农村,住在城市,现在每到端午,街上有很多卖艾草、菖蒲、雄黄、草药的,也有香包和侯三儿。不过买前者的都是中老年,鲜有年轻人了。
虽然现在生活更好,但是端午,没有了父亲那碗洗眼睛的露水,没有了额头上的雄黄印,没有了奶奶和母亲亲手缝制的香侯三儿,没有了那淡淡清香的一缸菖蒲水,没有了一锅滚烫的草药水.......总觉得这个节日少了什么,于是心里就淡了许多。
儿时的端阳,不再回来了!
你们小时候的端阳,是怎么过的呢?
点击阅读原文,爆料身边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