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力量middot70年mid

常吃这些非常好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m/18815.html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70年来,浙籍海外侨胞,不忘初心、勇担使命、敢于作为、砥砺奋进,热情支持中国建设、改革事业,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爱国之歌。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浙江省侨联联手新华网浙江频道、《浙商》杂志共同推出“奋进的力量·70年·70侨”大型系列人物访谈报道,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

今天推出第25篇报道,主角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汤春甫。

在澳大利亚悉尼蓝山的维多利亚公园,有一座永久性纪念馆,总花费多万人民币,利用“干漆夹苎技艺”为澳大利亚塑造了87尊包含历代总理、州长的雕像,并陈列于纪念馆里,永久收藏展示。这座场馆的作者,正是让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留存下来的唯一传承人——汤春甫。

汤春甫,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为了“学个手艺以便谋生”,12岁跟随天台山华顶寺62岁老艺僧释广弘为徒,学习泥塑、木雕、干漆夹苎、金漆造像等技艺,凭借天赋和勤奋,他们用干漆夹苎技艺创作的作品畅销国际市场,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汤春甫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及金漆造像双遗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技能大师,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

传承工艺

“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是你读一遍可能就会忘记并且有些拗口的词语,但是用这个技艺镌刻出来的雕像,却可以留存上千余年。”汤春甫跟记者介绍说,“比较著名的是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的鉴真大师坐像,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至今仍炉火纯青,成为日本最珍贵的国宝。塑像由跟随鉴真东渡的天台山开元寺艺僧思托所创作,是他将干漆夹苎技艺带到日本。

年,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北京举办了一次规模大,场面宏伟的全国工艺美术“世纪杯”大展,汤春甫采用“干漆夹苎技艺”所做的“千手观音雕像”荣获了九块金奖之首的最高荣誉。故宫博物院专家组反复论证研讨,最终将这一雕像破格收录,这也是故宫博物院多年来首次收藏现代制作的雕像。“当时有人出万元买这尊雕像,我本来已经许诺卖出去了,但没想到故宫博物院要收藏,我十分激动,觉得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整个天台山的父老乡亲都为之骄傲,于是我付了3.6万元的违约费给对方。”说到这,汤春甫充满了自豪感。“虽然我们的作品是当代的,是新的,但这门手工技艺有1年的悠久历史,是值得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的。”

走向世界

干漆夹苎技艺,诞生于东晋年间,到唐朝又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宋元时期已名扬天下,被举为“百工之首”“唐招提派”。汤春甫经过几十年、次的试验总结出,这个技艺有道工序,48道流程。为传承技艺,规范制定制作标准,他花费50多年心血,终于得到国家人力资源部、省人力资源厅的审核批准,得以为这项技艺制定国家标准。每制作一尊雕像都需要品质较高的天然用料,对于技艺要求十分严格,一位传承者至少要花近20余年时间才可以全部掌握该技艺,很多学生苦于繁琐、辛劳,多在途中放弃,只有汤春甫用一颗恒心一直坚持了下去,直至师父去世。这位拥有过人天赋的传承者,开始自己的挖掘、研究、作品创新之路,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坚持自我与国际相结合,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文化走出去,坚持对祖国有利、对所在国有利、对自己企业有利。“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让这个技艺不断打磨升级。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和发扬光大作出自己一生的微薄之努力。”

年,汤春甫得到机会赴南洋工作。在异国他乡,他每天坚持工作16个小时以上,有很多次累得躺下去就起不来。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拼命工作?他说:“我的祖国我的家乡都还很贫穷,我现在年轻应该多挣点钱,可以回祖国家乡为建设添砖加瓦。”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打工期间,汤春甫接触到很多华人、特别是华侨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祖国历史与文化。汤春甫认为,炎黄子孙后代不管身在何处,哪怕是天涯海角,都要凝聚力量,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故乡,更不能忘掉自己的根。爱国就是“天道”。从那时开始,汤春甫决定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发挥自身技艺,展示年中华文化,创作能够代表中华历代文明史,有凝聚民族精神灵魂的作品。为此,他决定创作有代表性的历代杰出人物塑像。他多次回国,聘请中国浙江古籍专家余子安先生、国画大师郭春田、王德惠教授,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将人物素描画出来,再反复论证修改。经过八年的准备,于年春天正式开工制作比真人大20%的肖像大型雕塑。

在天台的大山沟里,他默默地进行着尊大型雕塑的制作。前后经过13年的辛勤努力终于完成。年9月,汤春甫的这组雕塑在新加坡唐城隆重展出。时任新加坡共和国文化部长庄日昆,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新加坡商务代表处代表杨百森为展览致开幕词,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和各社团送来多组大花篮祝贺,新加坡各界给予高度评价,更有华人华侨带儿孙前来参观学习。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新加坡中国进出口商会会长林方基参观后感动地说:“这个展览让我增强了对伟大的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国的热爱。展览场地是我的,本来是收租金的,现在免费使用六个月,以表达我作为炎黄子孙后代的一点心意。”这群大型塑像在新加坡展览六个月后,经泰国、中国台湾省邀展后,被台湾新竹中华名人馆永久收藏。

上世纪90年代,汤春甫放弃了在新加坡的优越生活,回国潜心传承发展“天台山干漆夹苎”和“金漆造像”技艺,创办天台山工艺美术学校,培育传承人才。

早在东晋年间,“干漆夹苎技艺”就在天台山民间得到应用,经历代工匠不断努力,技艺逐渐成熟。干漆夹苎技艺也用于宫殿、庙宇建筑物的装饰、保护以及民间器具制作等,具有经久不蛀、光泽润亮,不开裂、不变形、防酸、防碱、防风化等特点,作品能保存千年以上仍炉火纯青。其用于两种造像为主,以木心干漆夹苎、泥心干漆夹苎为例,一尊真人大小的塑像须一年时间完工。后一种去其泥而空心,这种干漆夹苎技艺制作的造像历史以来属珍品,近代称为“国之瑰宝”。

汤春甫以工匠精神创作的塑像作品分别被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的艺术馆、博物馆收藏,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建立了友好合作互利双赢关系,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之花在世界各地处处绽放出文明之光。

“这门大漆塑像,和茶叶、陶瓷、丝绸意义是一样的,都是我们艺术界的宝物,但干漆重器却是保存最为长久的。”汤春甫骄傲地表示。

海外创业回国,育人传承创新

“在国外挣了些钱,也是时候要回归祖国了,我那时候就两个想法,第一,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要传承下去。第二,尽力为我们祖国家乡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汤春甫实实在在的话语间,满是对祖国的抱负,对家乡的期望,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

年,汤春甫回国创业,一切从零开始。在他的家乡天台山建设60余亩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陈列我国重要人物雕像,建设大大小小的文化纪念馆,培养“干漆夹苎”手工技艺传承人,五批共36人都成为工艺美术师,其中一名省级大师,五名市级大师。师父和弟子们一起修复破坏的建筑,出口塑像,开发旅游业,举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等等。

采访期间,汤春甫被记者问及曾遇到最艰难的时刻时,汤春甫首先是一阵大笑,随后严肃地回答:“如果没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我没有基地,我的事业就无法开展,我十分感谢我们国家能够支持我们手工技艺人创业,那个时期私营企业做实业难,做这样的工艺美术行业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不仅要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技艺向世界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古老文明是值得被传承和创新发展的,要让世界向我们点头。”

要学艺,先做人,没有爱国主义情怀,就不是艺术大家,而仅仅是个手艺匠人。大家要德艺双馨,德为先,所以,要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汤春甫用自身的经历诠释着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回国创业,不为个人财富,而是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而努力。

对于未来,汤春甫有三个愿望。第一,将“干漆夹苎”技艺创作优秀的作品与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讲好中国故事,与其他各国艺术融合一体,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共同发展。第二,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产业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多收一些徒弟,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第三,将几十年创业的文化基地无偿、无任何条件地全部捐献给当地政府,成为社会公共文化场所。将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这大抵就是所谓的“大家”风范。

最后汤春甫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用钢笔画了一个圆,他说:“1年前,干漆夹苎技艺的开创者戴奎是现皖北人,而如今我被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聘任为夹苎艺术首席导师,千年以来,这个技艺奇迹般留存下来,我继承了这个技艺,并将它发扬光大,现在我又将这个技艺带入1年前开创者戴奎的故乡,教给安徽师大的下一代学生,我想这像是画了一个圆圈,一种圆梦的感觉。”

End

编辑|赵哲位

来源|浙商杂志审核|加慧

转载请注明来源

?

所有侨胞,浙江省侨联邀您共建网上家园

?全文来啦!《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

?中国侨联关于印发《基层侨联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通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54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