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韶山听红色故事心怀天下的见证毛

心怀天下的见证

——毛泽东常坐的特制沙发

作者: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阳国利

点击上方图标收听音频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静静地陈列着一张特制的沙发,毛泽东晚年会见外国政要、友人一般都是坐在这张沙发上进行的。它表面看起来极为普通,但实际是工作人员在北京南郊木材厂为毛泽东特制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晚年毛泽东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性的需要。它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沙发高1米,横宽0.9米,纵长0.7米,较俄式沙发矮小;二是沙发底座的木板中央挖了一个圆形大洞;三是沙发坐垫改变了原来的弹簧垫而用上乳白色的海绵,并且上面钻了许多蜂窝状的小孔。这种设计解决了两个难题,一是毛泽东晚年坐在俄式大沙发上时,身子会不由自主地往下滑,沙发低矮且中有圆洞,坐在上面重心就比较好掌握;二是毛泽东晚年行动不便,往往在沙发上一坐就是一天,沙发坐垫上钻有小孔,就解决了透气透湿的问题。为了装饰,工作人员还在沙发底座上蒙了禇红色的毛料布面,在木脚架上刷上阳干漆,再套上米黄色布和绿黄相间的草席,看上去虽然不太美观,却也大方实用。

毛泽东晚年会见外宾常坐的特制沙发

年2月21日,毛泽东就是坐在这张沙发上会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毛泽东晚年极为重视外交工作,他曾说:“我的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同国外的同志、朋友谈谈。连敌对的人,我也要见见,谈谈。”打破中美僵局是毛泽东晚年外交战略大调整中极为精彩的一环,为此他抓住一些机会作了精心的铺垫和安排。年,在同斯诺晤谈时,毛泽东至少三次主动提到尼克松总统,赞赏尼克松多次写信来说要来中国当面谈,明确欢迎尼克松来华访问。年,毛泽东应允美国乒乓球队来华访问,巧妙地向美国发出了友好信息。到年,经过双方一系列艰难的努力,2月21日,尼克松来华访问终于成行。毛泽东十分重视这次会晤,对于这次会晤的意义,毛泽东在他学习英语的卡片上写有“打开了中美人民之间关系中新的一页”。毛泽东还说:“中美建交是一把钥匙。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毛泽东会见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

这次尼克松来访,恰逢毛泽东大病未愈,此前1月12日,毛泽东因心肌梗塞几乎长睡不醒。人们都在担心毛泽东和尼克松是否能够会晤,所以事先虽有会见安排,却没法确定具体时间。可是当尼克松抵达北京四个小时后,毛泽东便突然提出,要立即会晤尼克松。当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还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随时都有恶化和发生危险的可能。为防不测,书房隔壁房间里,一个医疗组在紧张地待命,他们甚至将强心针剂都抽在了针管里头。无法想象,对于主席,这需要一种怎样的顽强和毅力!

毛泽东与尼克松的会谈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的。毛泽东坐在这张特制的沙发上,饶有兴趣地与尼克松谈起了哲学。此时,这张特制的沙发,或许印证了它的特殊功效,它的舒适,让此时虚弱的毛泽东不必太在意身体不适的事情。总之,毛泽东谈话十分专注,他侃侃而谈,使来访者忘记了主人是一位已经79岁高龄且卧病在床的老人。尼克松曾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他有一种非凡的幽默感。尽管他说话有些困难,他的思想仍然像闪电一样敏捷。这次谈话本来料想只会进行十分钟或十五分钟,却延续了近一个小时。”会谈之后,经过双方谈判,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在公报中,美方表示对中方的一个中国立场“不提出异议”,并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基辛格后来发现,上海公报里每一个段落,都相应有毛泽东在晤谈时说过的一句话。

同样是在这张特制的沙发上,年9月27日,毛主席接见了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还是在这张沙发上,年2月22日,毛主席会见了赞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毛泽东在他长期以来的思考和判断基础上,根据苏美战略态势和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变化,借会见这位非洲客人之机,正式阐述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揭示中国作为遏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一支主要力量,登上了世界政治舞台。年5月27日,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坐在这张沙发上接见了巴基斯坦总理布托。

毛泽东晚年外交战略策略的重大突破,对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奠定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这张特制沙发是这段历史的最好物证。

来源

天下韶山网

配音

李建国

责编

曹英

责审

李青

投稿│sssxwzxbjb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6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