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器漆艺如胶似漆透过金缮,浅谈大漆

昆明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226/4317373.html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一门修复的技艺,一般称之为金缮。这是一门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使得很多人的心爱之物在有了破损之后不必再那般无奈,修复后给破损的物品新的生命,使其焕发不一样的光彩。金缮,顾名思义是用“金子”做修缮,遮掩破损的部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最终效果。但是很少人知道,在金的下面,是用什么材料来将破损的物品粘合,又是用什么材料使金箔或者金粉附着在物体的表面,而这就是我们要详解的重点——大漆。让我们回到大漆的本源来了解大漆到底是什么。

大漆又称为天然漆、生漆,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而大漆的干燥过程也是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相对高的温度和湿度,漆才会干燥。这也是漆树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所以一般漆树生长在湿热的环境里。在我国,漆树大多分布在云、贵、川、陕,特别是秦岭一代。大漆的采割一般在三伏天气,全靠人工采割,在闷热的天气穿梭于大山密林当中,还要爬上漆树采割漆液,困难和辛苦程度可想而知,所以说大漆得来不易,素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

我们在很多古装影视节目中都可以看到使用大漆制作的漆器:漆首饰盒、漆桌、漆屏风、漆酒杯、古琴等等,大漆的发现和使用远比我们看到的更加久远,甚至和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同样古老。杭州跨湖桥遗址出土的一枚漆弓,距今已多年;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朱漆漆碗,距今也有多年。《髹饰录》开篇便写到“漆之为用也,始於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传说伏羲画八卦时还没有墨,便是以漆绘之。《庄子·人世间》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记载,庄子做过漆吏确有其事。

大漆具有很多特点,如防腐蚀、耐强酸、耐强碱、防潮、绝缘、耐高温、耐土抗性、抑菌等。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在诸多方面有不同的应用。一般来说,有大漆髹饰过的器物,我们便可以称之为漆器,而有艺术表现力的漆器,则多是皇室贵族的专享之物,因为这类漆器制作工序极其繁复,耗时耗力,也正因如此,漆器逐渐被相对容易得到的陶瓷所取代,慢慢没落,以至现在较少人识得大漆为何物。

说到大漆的特点,就不得不说一说开篇提到的“金缮修复“。有一个成语叫“如胶似漆”,这个成语足以说明大漆的一个特点——粘合性。在修复过程中,我们利用大漆的这个特点,将破损的物品粘合;也是利用大漆的这个特点,让金箔或者金粉附着于物品破损部分表面,完成修复过程(神话传说中女娲补天也是用大漆作为粘合剂)。当然,大漆修复并不是只有金缮,还有很多漆器制作过程中的髹饰技法可以和修复相结合,在这里主要介绍漆的粘合特点,所以漆器髹饰技法和修复的结合不再赘述。

曾经有见过或是听说过大漆过敏的人问我:“大漆会让人过敏,会不会有毒?”我们知道过敏是需要过敏源的,有的人对蛋白质过敏、有点人对花粉过敏、还有的人对金属过敏,我们并不能说蛋白质、花粉、金属都是有毒的,这是两个概念。会对大漆过敏,是因为大漆中有一种成分叫做“漆酚”,这就是导致过敏的过敏源。而大漆也是一味中药,唐《甄权药性本草》中,即有干漆可“杀三虫,治女人经脉不通”的记载。宋《大明诸家本草》中也论及干漆可治“传尸劳,除风”,所以大漆对人体并无毒害。

有一个词叫“温润如玉”,玉的温润是“养”出来的,漆器同样如此,漆器喜欢人的触摸,伴随着人的蕴养,漆器也会变得越来越温润,与人产生共鸣。

刚做出来的漆器颜色相对偏暗,这是由于大漆的氧化作用造成的,而快速氧化结束后,就会进入一个漫长的还原期,这个过程可能会是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颜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变得越发艳丽,这种现象我称之为“漆开了”。我们常说漆是活的,在你把其置于足够干燥的环境中,却发现它就是不干,我们会打趣的说漆在“闹脾气”或是“漆病了”;有时候做漆的人心情不佳或是身体有恙,本来已经不怎么过敏了的身体也会再度有过敏反应,这是漆在提醒我们要注意身体。

大漆很神奇:它会选择从业者,它会闹脾气,它会生病,它会提醒我们身体的状态,所以我们不单单把大漆当成一种可利用的材料,更把它看作是我们忠实的伙伴。

大漆用途广泛,用于修复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传统漆器的制作和传承,以及漆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也开始崭露头角。希望更多的人认识大漆、接受大漆,让大漆成为我们的一部分,这不单单是一种回归,更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那份憧憬和期盼。

以上图片中出现的漆器或修缮后的器物,均出自侯旭光老师之手。

侯旭光,年生于江苏徐州。

早年于山西大学美术学院从事漆艺教学,

倡导以天然大漆结合髹饰技法,回归传统。

后来京从事漆艺创作,与福州工美郑力为老师门生周建平,

康德坚等同好多有研习,

并得漆界泰斗何豪亮先生指导,受益匪浅。

年,侯旭光老师创建,

专业从事漆画创作,并尝试多种材料

(金、石、玉、纸、竹、木、牙、角等)与大漆的结合,

尤其在茶器与古陶瓷修复的设计上独具匠心。

古语有云“国工守累世,俗匠擅一时”,

身虽未至,心向往之,与各位同好共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7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