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大黄?虫丸
大黄?虫丸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由熟大黄、土鳖虫(炒)、水蛭(制)、虻虫(去翅足,炒)、蛴螬(炒)、干漆(煅)、桃仁、苦杏仁(炒)、黄芩、地黄、白芍、甘草共12味药材组成,为治疗癥瘕的代表丸方之一。
方解
一、熟大黄(清热)
因根粗大,其色黄,故名大黄。
又名川军,川产质优;能推陈致新,如定祸乱以致太平的将军。
大黄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从古至今大黄的应用极为广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首方剂中,用大黄41首;《金匮要略》首方中用大黄25首。
01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02
大黄因为临床应用广,炮制品也非常丰富,常见的有6种,我们用的是熟大黄,加黄酒蒸熟,主要用它的活血化瘀。
生大黄主泄下。
熟大黄主活血:蒸熟后大黄酸显著减少,番泻苷仅余微量,其泻下力十分缓和。能减轻伤胃气、伤阴血、腹痛等副作用,并能增强活血祛瘀之功,可用于治瘀血内停,腹部肿块、月经停闭。尤适于老人体虚而有瘀血证者。
03
配合大黄的清泻作用,加入2味药:
炒苦杏仁:通肠泄热,配大黄,清上泻下,共逐瘀热;
黄芩:清燥热,配桃仁降肺气,开大肠,与其它活血攻下药相配有利于祛瘀血。
二、虫类药(破瘀)
虫类药特指昆虫类药物,多为昆虫、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以及小的爬行类脊椎动物等,是祖国传统医药学中动物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虫类药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率,减少聚集数;虫类药中含有的生物碱可提高心肌和脑对缺血的耐受力,并降低心、脑组织的耗氧量;水煎液具有调脂作用,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虫类药提取物可抑制D-半乳糖所致的肝损害而有保肝作用。虫类药自古以来作为治疗疾病的良药,在中医临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1
即?虫,咸寒入血,攻下积血,有破癖血、消肿块、通经脉之功,是治疗“干血”的要药。合大黄通达三焦以逐干血,共为君药。
02
另3味虫类药(水蛭、虻虫、蛴螬)协同发挥活血通络,消散积聚,攻逐瘀血的作用。
三、滋阴药(补益)
根据版《中国药典》“大黄?虫丸”项下,虽然地黄不是君药,但用量达到g和君药熟大黄相同,占全方22.7%。
01
方中大剂量使用生地黄,起到滋养生血和凉血活血的作用。地黄滋而能清,凉而能散,清滋补泻兼俱,一药多用,养阴血而无滋腻留邪之虞;又与大队活血化瘀药配伍,寓补于消,同时又能避免活血化瘀之剂伤络出血之弊。
02
协同地黄发挥滋阴补肾,养血濡脉,和中缓急的作用。
大黄?虫丸
因为方中用量较大的分别是熟大黄和地黄,各占22.7%。所以该方特点是有泻有补,以通为补,祛瘀生新,缓中补虚。适合病程较长,正虚而致血瘀的情况。临床用于治疗虚中夹瘀、血虚血瘀,能补不足损有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