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做漆的人,都会想要拥有一颗漆树吧。
本期视频包含了:
1.数十种漆树叶,漆树籽与生漆的观察视频;
2.漆树芽与香椿芽的区别;
3.越南种漆树籽,正常状态和切开后的肉眼观察与显微镜下拍摄影相;
4.三种漆树叶在干燥和湿润状态下的手机拍摄与显微镜观察影相;
5.漆树皮的显微镜放大影相;
6.漆树花在没开花之前和切开花苞后的手机拍摄与显微镜放大影相;
7.漆树的衍生产品与制作工艺。
首先介绍下一会儿要被摘叶子的「大红袍」和「高八尺」两种漆树:
(图为:大红袍树叶)
「大红袍」的产量高,漆液品质也高,树干和树叶的枝桠颜色要偏红一些,所以很好认,叶子摘下来后很快就开始渗出漆液,而且变色也快;
(图为:高八尺树叶)
「高八尺」的漆树,树干树叶的枝桠处颜色都要比大红袍淡,树表皮的斑点相对没有那么明显,叶子摘下来后漆液要稀一些,变色速度没有大红袍快,颜色也不深;但这里是根据树苗进行的描述。
两颗都还小,树的含水量大,生漆转色的速度和含水量有关系;所以如果要看生漆品质的话,还是得根据成年漆树采割后的漆液进行对比才更有参考意义。所以具体哪种漆树的漆液品质更好,这里不做评价。
(图为:约5岁的高八尺树干胀漆)
两种漆树都是在种植了6年左右才可以割漆的,漆树表面会有胀漆的情况,能看到漆液渗出来,所以有说法是,漆树如果到了时间不割,是会被漆液胀死的。
(图为:香椿树叶)漆树芽和香椿芽在小时候长得特别像,不过香椿叶子是皱皱的,而且呈对称生长,漆树芽的叶子顶端有多长出一片叶子,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来观察外观。(图为:漆树叶)不同产区的生漆,由于海拔高度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不同、割漆时间不同、漆树的品种不同,采割生漆的品质还有漆酚含量也都有很大的差别。「漆酚含量的测试」(图为:烧煎盘)传统是用烧煎盘,用一个有挂钩的小秤,杆秤吊住煎盘的小碟子,把生漆过滤一下放进去,在酒精灯上加热烧,生漆加热后会起泡还有烟雾出现,这时候要加热到烟雾和泡泡基本消失后,才可以停止加热拿去称重。之所以要等到烟消泡灭后,是为了让生漆里的水份和融点低的其他物质全都挥发出去。(图为:烧煎盘使用中)所以,如果是10g生漆加热后还剩7g,那么漆酚含量就在70%左右。当然如果漆液里不小心沾到杂质或者是灰尘,那重量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个测量方式虽然不是很严谨,但也是有参考意义的。比如:如果把生漆用滤纸多过滤几次后,再在密闭的没有一点灰尘的干净房间里去做烧煎盘的测量,或许就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证品质的检测准确度了。「接下来是显微镜观察的部分」我们先把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漆树材料准备好,有漆树籽、漆树花花苞,两种干燥的漆树叶、一种新鲜的漆树叶、漆树干、树皮、干燥后的生漆,以及漆膜块。准备好之后,拿一片载玻片放上漆树花苞,虽然现在还没开花,但是花苞表面的肌理也都很看得很清楚了。倍放大后镜头下花苞表面有皮质感。可能也是为了保护脆弱的花瓣吧,这一层比较厚,花杆上有很多白色小绒毛,放大倍后像钢丝球一样。(图为:倍放大漆树花花蕊)(图为:倍放大后花杆上的绒毛)然后用小刀切开,能看到比较厚的切面,滴两滴蒸馏水,再用盖玻片盖上继续在显微镜下去看花苞内的样子,倍放大后表皮的纹理还有内部经络都挺明显的,还能看到很小的还没发育的花蕊。(图为:倍放大后的花蕊表皮)(图为:倍放大花蕊内部)接下来看漆树叶子的放大照片,我用了三种叶子。大红袍和高八尺是已经干燥后泡了水显微镜下看的,一种是新鲜刚阳台上摘的,大红袍叶子上的绒毛特别多,比高八尺多,不知道这些绒毛有什么用?如果有知道的小伙伴还请告诉我噢~(图为:倍放da大大红袍树叶)(图为:倍放大高八尺树叶)还有一个就是高八尺叶脉的颜色没有大红袍的深。而新鲜的叶子在观察的时候,发现一个跑的特别快的小东西,追了半天发现好像是个小蜘蛛还是什么,但其实放大倍都还只是一点点大,肉眼几乎看不到,是个灰度特别低几乎透明的小点点,看起来1/5毫米都不到吧,要不是他跑太快被我看到估计就错过了。(图为:倍放大新鲜漆树叶和小虫)新鲜的树干可以看到水份很足,亮晶晶的,接头处生漆刚开始颜色是淡淡的,大概30秒左右时间就开始颜色变深,看来漆酶比较活跃呢。不过这个是幼苗的小树干,含水量高,转色快是正常的,要对比真正生漆的品质,还是要以成年漆树的漆液来做比较更客观。(图为:倍放大新鲜漆树叶的漆液,前后拍摄时间相差约30秒)然后是树干,这一颗漆树苗不确定活没活,横截面能看到不同层次的颜色,但是没什么水分,表皮有些棕黄色点点,特别像烤的焦焦的煎饼果子。(图为:倍放大后的漆树干)接下来是漆树籽,这个种类就太多了,产区的不同,种子大小也不同,漆蜡含量也不同,而且在不同地方种植,因为气候的不同长出来的漆树哪怕是一个种类也会得到不同品质的生漆。视频里我用的漆树籽是靠近越南的品种,漆树籽比较小,表面包裹种子的皮已经很干燥了,是年摘的。(图为:倍放大漆树籽皮外部)(图为:倍放大漆树籽皮外部)(图为:倍放大漆树籽皮内部)表皮能看到一些光泽感,不知道是不是干燥的漆蜡,倍放大后,有点梨子地的感觉。用刀切开后,里面种子的壳特别硬,看起来像琥珀,有花纹,是在显微镜下切开,才发现,漆蜡层是在硬壳里面的,难怪我一年都种不出来呢!(图为:倍放大漆树籽)(图为:倍放大漆树籽)最后是生漆液态和干燥后的样子,拿载玻片薄薄的刷上一层生漆,放显微镜下倍放大后观察,底部的花纹那个是机器本身的金属纹放大的样子,不是生漆的哦,生漆颜色偏棕黄,气泡和小灰尘点被放大的好明显,放大倍后就看不清小细节了,等待干燥了12个小时后再拿出来看,颜色比前一天稍微深一点,虽然摸上去是干燥了,但是用刀划了几下后,再放大倍去看,刀痕的切割边缘很光滑,说明生漆直接在玻璃上的附着力是不行的,所以如果要用玻璃和大漆结合做作品的话,不能直接刷漆。(图为:倍放大漆树籽)在显微镜下看干燥后的生漆载玻片,漆膜上的针孔非常少,对防渗透有很大好处。虽然在玻璃上的附着力不行,但放大倍后看不到针孔或者是纹理,是很光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生漆作为一种涂料,耐热性、耐久性都是非常优秀的。至今还没有任何一种涂料的耐久性可以和生桼相比。而且漆膜还耐化学腐蚀,耐有机溶剂。(图为:倍放大干燥后有划痕的生漆表面)然后我们看下块状的干燥了数月的生漆,肉眼看起来就是深棕色的块块,放大后能看到很清楚的棕黄色像琥珀的部分,不知道这个是不是树胶脂干燥后的结晶,如果有知道的小伙伴也可以留言告诉我。(图为:手机拍摄干燥生漆皮)(图为:倍放大干燥后的块状漆皮)漆树的附加产品有:蜡烛、手工皂、口红、唇膏、漆油、漆辣酱、漆蜂蜜和抗癌药......漆辣酱是用漆树的树枝树干发酵之后做出来的,像岛国和半岛国家的日本韩国都把漆树资源发展的特别充分;漆蜂蜜是因为漆树开花的季节,和其他花正好错开,所以漆树开花的时间段蜜蜂采的蜂蜜就是漆树花蜂蜜,而且开花的时候特别香。干漆抗癌药物的平消胶囊,主要成分就是干漆,是抑制肿瘤发展的药物,本草纲目里就有干漆可以入药的记载,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谢谢看到这儿的每一位~B站|CC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