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文献记载,在东汉明帝时,佛像随佛教传入中国,《后汉记》载:遗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像焉。一般认为这是中国最初的佛教绘画。又据《牟子理惑论》《佛祖统记》等文献都有汉明帝遣使赴大月氏带来佛经,并于佛寺等处作佛教图像的记载(大月氏为古月氏族的一支,公元前2世纪从甘肃敦煌一带迁往伊犁河流域,不久又迁往阿姆河流域)。一般认为大月氏活动的地域,应当是指西域一带地方,包括我国新疆,以及大伊朗、土库曼斯坦等地。
图一《印染布供养菩萨像》棉布印染布残片,一九五九年出土于新疆民丰县。
据考证系东汉时期作品,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棉织物,也是较早与佛教内容有关的图画。大目高鼻,发卷曲,头后有項光,袒胸,佩璎珞,右手执一角杯的供养菩萨。(《文物》一九六O年第六期·新疆民丰北大沙漠中古遗址墓葬东汉合葬墓清理简报)
图二《白马寺》
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为纪念驮经的白马而得名。被认为是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欧美国家的“释源”(释教发源地)和“祖庭”(祖师之庭)。19世纪末以来,日本、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图三、图四、图五、图六《国际佛苑多国出资建立的不同风格佛殿》
白马寺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几经战乱几度荒废,一九七二年开始全面修复,一九八二年定为国家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在其保存下来的古代碑刻和供器上,很多还留有“祖庭”和“释源”字样。现存建筑年代最久的是齐云塔,亦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在寺山门外东南约米处。据碑刻和佛籍载,始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现存砖塔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年)。是中原地区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至今也有八百多年了。
图七《齐云塔》
图八《钟楼》
白马寺山门内的钟楼是年由日本中村包行先生和白马寺共同出资重建。其“马寺钟声”象征吉祥如意,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佛钟有三下、七下、十八下、三十六下、一百零八下的叩击鸣法。佛教寺院中的重要活动以一百零八下为准,所以佛钟又称为“百八钟”。
图九《夹纻干漆十八罗汉造像》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寺院,寺中所作壁画,当是中国最早的佛画。由于年代久远,寺中所饰佛图,早已荡然无存,现有的壁画也是近些年重新画的,但是其山门外的石马是宋代的遗物。陈列在殿内、两厢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是元代“夹纻干漆”造像(一说为明代)。这些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经非常罕见(据知这些文物是年由故宫博物院调拨而来,参考曾参与文物调拨的黄明兰先生《故宫大佛堂文物调拨洛阳的前前后后》一文)。十八罗汉像是我国现仅存的一套完整元代“夹纻干漆造像”,被视为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学习笔记
一种我自己的学习方式,以画家角度看世界。《张守涛书画》平台还将陆续推出《守涛悟道》、《守涛论艺》、《礼乐与书画》等专题。《守涛学佛》拟包括:我画佛说;禅、禅宗与禅画;历史上重要佛教画家和禅画画家。我们期待着在儒、道、释文化的学习中和您一起体验艺术闳约深美的魅力。
张守涛赴内蒙参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家联谊委员会采风”活动
张守涛画作《抬头见喜》作品在宁波慈善晚会上以四十万全场最高拍价成交
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