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割漆人行将消失的职业

一、大漆

生漆,俗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它是从漆树上采割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接触空气后逐步转为褐色,涂于家具、艺术品表面,有防腐防锈、隔水耐热的作用。历来是我们国家出口的重要物资,以量多质好闻名于世。

中国使用大漆的历史十分悠久,《尚书·禹贡》曰:“兖州厥贡漆丝”。《山海经·北山经》中说:“虢山,其木多漆棕。英靼之山,上多漆木。”上面所说的兖州、虢山系指山东、甘肃一带多漆树,在几千年前已经用漆丝作为贡品了。

楠杆生漆“明清时期”作为皇家贡品,素有“贡漆”之称,一度曾远销东南亚各国。《贵州府志》、《德江县志》介绍楠杆生漆有特色,品质非常好。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

生漆主要分为两种:

大木漆:大多为原始野生,树干较为粗大,所产之漆相对浓稠,干燥性好,黑度大,附着力强,硬度大,耐用性强,是传统出口所需。

小木漆:大多为栽种,所产之漆轻淡,透明度好,光泽好,干燥性略差,附着力不如大木漆。

如果按地域划分,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

毛坝生漆:产于湖北恩施,漆酚含量高、漆膜厚度好、粘度大,光亮度好、燥性好。

城口生漆:产于重庆城口,漆酶含量高、亮度好、漆酸香味浓、干燥快。

安康天然生漆:产于陕西安康,漆酚含量高、酸香味、亮度好、干燥稳定。

贵州天然生漆:产于贵州毕节和铜仁市德江县楠杆乡,漆酚含量高、黑度大、粘度大、干燥特快。

漆树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中部地区,越南、朝鲜、日本、缅甸等国均有漆树,但产量、质量都不如中国。中国的漆树生长于甘肃南部至山东一线的南方地区,这些地区湿润温度和环境,非常适于漆树的成长。漆树遍及全国二十三个省市,五百余县,其中以陕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五省最多。

二、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舜造漆器,谏者十馀人,此何足谏?”。

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觞酌刻镂”的漆艺。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两色的漆。

西晋以后到南北朝,由于佛教的盛行,出现利用夹纻工艺所造的大型佛像,此时的漆工艺被用来为宗教信仰服务,夹纻胎漆器也因而发展。所谓的夹纻是以漆辉和麻布造型作为漆胎,胎骨轻巧而坚牢。

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种种因素使工艺美术也随之发达,在艺术、技术以及生产上,皆远超过前期。唐朝漆器大放异彩,呈现出华丽的风格,漆器制作技术也往富丽方向发展,金银平脱、螺钿、雕漆等制作费时、价格昂贵的技法在当时极为盛行。

宋代漆器的制胎和髹饰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当时不仅官方设有专门生产机构,民间制作漆器也很普遍。漆器所制作的器皿,样式多且富变化,造型简朴,表现出器物结构比例之美。一般而言,宋代漆器以素色静谧为主。

明代时期的工艺美术跨入新的阶段,官方设厂专制御用的各种漆器,并由著名的漆艺家管理。除了官设的漆器厂外,民间漆器生产也遍及大江南北。明代江南漆器名家辈出﹐明初有张德刚﹐包亮﹐明代中期有方信川,明末有江千里等,并出现集漆器工艺之大成的著作:黄成著,杨明注《髹饰录》。

髹饰工艺在这时有很大的革新,结合多种传统技法,两种以上的技法作结合,不同的文饰在不同的素地上更换,开创出千文万华的繁荣局面。

三、远山割漆人

由于,中国历来十分重视漆器,所以对生漆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这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割漆人。漆树往往生长于密林之间,道路险阻,往往是由当地的漆农把生漆采回来,再到集市上去售卖。

在湖北省西南与重庆接壤的恩施,就有这样一个生漆交易的市集。湖北恩施多山多水,海拔到多米,非常适合漆树的生长,因此这里古时候也有相当多的漆农。利川市毛坝镇与咸丰县小村,虽属不同县市,但位置紧邻,是优质生漆的产地,两地的漆农会趁着赶集的时候,把采回来的生漆带到毛坝镇上的市集去售卖,赚些散碎银子贴补家用。

而在这里交易的生漆,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坝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把坝漆的特点描述的十分详细。曾经,它也是湖北省的一块金字招牌,但随着利益的到来,许多人也学会了掺假,导致生漆品质严重下降,最后逐渐毁了自己的名誉。

市场的不待见,使得原来以此为生的漆农和割漆人生活日渐拮据,又加上价格低廉的合成漆的广泛应用,生漆的市场进一步萎缩,许多人开始寻找其他生路。

割漆是一种传统的取天然油漆方法,生漆主要用作刷家具等生产生活用品。随着各种涂料和油漆的普及,生漆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销声匿迹,“割漆”这种技艺也随之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

割漆是个又脏又累的活儿,生漆不是人人都能接触,因此真正能够从事割漆技艺的人本身就并不多。

割漆技艺看似简单,却有着诸多讲究。漆树被斜着割开月牙形的小口后,生漆就会沿着割开的口子边缘流出来。割漆人一般用长约10厘米且要硬一点的树叶,对折再对折后形成一个小的容器,插进口子下方,让生漆慢慢流入树叶中,一两小时后便可收漆。

在一棵树上一般每隔80厘米左右,可交错开口割漆,口子每周可割一次,每割一次便增大一点,一个口子一年内可割20次左右。割开的口子经过三五年又会重新合拢。

割漆的季节一般都在6至9月,割漆人必须在晴天进山,并且每天都在漆树上攀上爬下,所以尽管天气炎热他们仍然要穿着很厚很耐磨的衣裤,在炎炎夏日中辛勤劳作。

白丁/陈小林

赞赏

长按







































初期白癜风治的好吗
北京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com/gqcc/2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