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订阅本账号!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收到这种相关的文章呢?
答案:点击手机上方的藏缘会,再点击 那时我们照明靠松油木头、蜡烛和油灯,放电影靠发电机,团里决定解决照明问题,组织人力修电站。六八年连队抽我们三排去修水电站。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夏天也是冰凉冰凉的,冬天更是钻心刺骨的冷。有时需要站在冰冷的水里施工,那时的条件特别的艰苦,什么防护措施都没有,也买不到,连一双长筒水胶鞋都无处买,站在水里冻得我们浑身发抖无人叫屈,每天累得腰酸腿疼无人叫苦。许多女同志的病根都是那时落下的,在那个年代人好像铁打的一样,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就知道干干干。排长周红累得腰疼晚上想扳扳火罐,缓解一下疼痛,有人自告奋勇当起先生,用罐头瓶子做火罐,拔了起来,拿一片纸点着往罐头瓶里晃一晃扣在腰上,动作麻利标准,只因年纪小白天工作又累,拔上罐子就睡着了,谁知罐子烧得过热拔的时间又长,把周红疼醒了,她一叫喊大家全醒了,地铺我俩挨着睡,我一看罐头瓶子里长满了大大小小水泡,吓得我们直哭不知咋办好。后来不知哪个老兵拿个小捶轻轻的把罐头瓶敲破才解决问题,立即将周红送团卫生队救治。 有的战友在劳动中头碰破,手擦伤是常有的事,拿锄头打草皮,拿铁锹翻地,拉大锯这些活进藏前我们都没干过,手上磨的都是水泡加血泡,大家互相用针把泡挑开,缠上手绢继续干。小病不休息,轻伤不下火线是那个年代的口号,我们把这个口号当成行动的动力,同时也扎扎实实的落实在行动上。察隅夏天蚊虫特别多,白天无论在大田,在茶园,在工地都躲不过蚊虫的攻击,蚊子成群结队黑压压一大片在头顶上“嗡嗡”响,赶也赶不走,我们急了用火烧,用艾草熏,就那也不能解决问题。没有灭蚊药,开始连蚊帐也没有卖的,人人被咬的头上及四肢全是疙瘩,奇痒难耐。许常秀对蚊虫叮咬过敏,每年夏天她的两腿全是大包小包,感染流水,肿的老高,抹满了紫药水,年年如此,尽管如此她从没因此而休息一天。 焦福顺对漆树过敏,有一次点篝火的柴火里有漆树枝,导致他过敏,脸肿的让人都认不出来,因药品缺少,治疗效果不好至今脸上留下疤痕,把俊俏的小伙给毁了容。张爱国在打猪草时不小心惹了马蜂窝,被成群马蜂蜇的满头满脸浑身都是包,半个月也没有好利落。战友们修水渠打炮眼被大锤砸伤的手肿多高,虎口震裂鲜血直流……这些艰难困苦没有吓倒我们,没有人叫苦叫累,没有人退缩不前,没有一人当逃兵。 六八年三月二十八日那天,我们和往常一样坐着大卡车从电站工地到察隅河滩拉沙子,我们七个人在副连长王慧琴,班长田*的带领下,站在卡车的最前面,一路走一路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走到半路车停了一下,司机和技术员交换了位子,换成了修电站的技术员开车,车子走到边防站下面的一个小桥时,往桥上拐弯时拐的早了,结果连人带车一起扣到桥下的河沟里。由于河里的水不多,又是空车,几个人从车后面及时爬了出来。车翻下去以后我一睁眼看见了天,发现身子在车箱里,头在外面,于是哇哇大叫,这时听见田*边哭边喊边往车箱里拉我,我不知怎么一磨头,脑袋进到车箱里面。假如不是石头将车箱支住,我岂不身首异处?假如是夏天河水爆满;假如是重车;假如……后果真是不堪想象。我们几个都爬了出来,我看到常秀躺在地上手捂着肚子喊疼;毛永革满脸血肉模糊,嘴片上翻,血顺着脸往下流,惨不忍睹(过后经诊断常秀右侧勒骨断了一根,第七颈椎压缩性骨折。小毛双手腕骨折,颧骨骨折,右脸被树枝扎穿)。程素琴我们几个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眼肿的老高。当时司机问我们人够不够,我们人人鼻青脸肿迷迷糊糊回答够了,可是仔细一查少一人,马上说少一个,立即弯腰往车箱里找,发现孙秋霖趴在那里被压在车箱一个角下。这时边防站的官兵和附近的藏族群众都来了,他们找来木棒,齐声喊着.2.3一起抬起汽车,谁知有的木棒断了,车又一次砸在孙秋霖身上。等把她救出来看见她在大口出气,司机脸色煞白坐在地上抱着孙秋霖,我们个个满脸血青两眼模糊趴在那里拉着她一个劲的哭喊着她的名字,可她始终没有睁眼,始终没有答应……。就这样我们朝夕相处亲如姐妹的孙秋霖一个年轻的生命瞬间没了,她把自己年仅十七岁的生命献给了边疆,献给了西藏的建设事业,我们撕心裂肺的痛哭着,喊着,多么想把她喊回来……。孙秋霖牺牲那天,她三哥已经走到昌都,在家里她有三个哥哥,她上面曾经有过一个女孩活到十六岁。所以父母特别疼爱这个老生姑娘,自打她进藏以后,老母亲天天以泪洗面,三天两头给她寄包裹,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都有。她出生于高干家庭,父亲孙乃东是安阳地区专员,在家娇生惯养的孙秋霖干起工作一点也不示弱,和大家一样不怕苦不怕累,什么工作都努力干好。因思女心切,她妈妈特派三儿子到察隅看望女儿。三哥走到察隅时妹妹已经下葬,在墓前他喊着小妹的乳名哭诉:小雨啊,你是毛主席的好战士,爸妈的好女儿,哥哥的好妹妹……。就这样三哥带着遗憾带着悲痛回到了安阳,他实在是不忍心让父母接受这残酷的事实,再受到巨大的打击,就一直代妹妹给父母写信直到二老去世。 西藏交通不便,道路非常难走,从然乌到察隅的道路难行那是出了名的,那时全是土质道路,坑洼不平,全线都是搓板路面,县城吉公到下察隅的路段一遇到雨季就有泥石流发生,公路经常被冲断,交通被阻隔,轻者月吧地重者半年才能修通道路,因此翻车事故常有发生,我们团的张司机休假回来的路上车翻在察隅河里,全家四口只剩个三岁女儿“二娃子”,看着可怜让人伤心。 当年我们都还是稚气未脱的年青人,死亡理应离我们非常遥远,然而这时死神离我们竟然如此贴近,一个年青生命瞬间离我们而去。生命在灾难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但是这并没有吓到我们,我们依然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怕牺牲,把条件艰苦,生活困难统统抛在脑后,在艰苦的环境里努力奋斗,磨砺自己,锻炼成长,把自己锻炼的坚强再坚强。工地劳动场面
翻车一年后,常秀和小毛伤愈归队,幸存者合影留念
(八)苦中有乐察隅虽然生活艰苦单调,但是我们总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让它丰富多彩一点,让生活充实起来,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处处体现。团部每个月都放一场电影,那个年代的电影片子非常有数,尽管有的片子已经看过多次,但是我们场场不冇,连队到团部得走二十分钟的样子,小路两边蕨类植物和杂草生长的密密麻麻,有一米多高,常常有*蛇出没,那时还传说有一名叛匪藏在沙琼坝子的一个山沟里,但是这也阻挡不住我们看电影的渴望,因为那时的娱乐生活太少太少。我们盼望团部通讯员来送放电影的通知,那时没有电话,团部的命令、文件、通知等全是通讯员步行或者骑马送到各个连队。一听说今天有电影看,我们吃过晚饭带上板凳排着队伍向团部出发,团部操场是全团 的,可是去晚了还得坐在银幕后面看,就那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看完决不挪窝。“地道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等电影的故事情节对白大家都背的滚瓜烂熟,常常模仿几段调剂一下单调的生活。在出工的路上,在田间地头我们的歌声不断,笑声不断,哪里有我们哪里就有欢声笑语。男生唱起歌来毫不逊色,张嘉平嘹亮的歌声从炊事班可以传遍全连每个班里。真的是以苦为荣,苦中有乐,尽管我们有时想家想得全排集体大哭,但是,却无一人因苦而退却,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是我们这代人的“专利”。不知是谁休假从内地回来带了一副扑克,我们可有玩具了,每天晚饭后,大家凑在一起打牌,争上游争的脸红脖子粗,接竹竿半夜不休息,耍得高兴,其乐无穷。扑克牌玩的缺角少皮,粘上补丁,抹上桐油,继续用,苦中寻乐处处有乐。我们几位是连里出名的爱玩会吃的主,每天厨房的锅巴必吃,技术高的大厨可以把锅巴整个铲出来,半圆形*灿灿的煞是诱人,拿一块锅巴撒上一层白糖吃起来那叫个香哟。猪圈是我们常光顾的地方,因为张嘉平喂猪时把南瓜籽洗净晒干炒的酥香,还透着一丝丝咸味,令人回味无穷。察隅区委有一个小卖部,我们一到礼拜天就约上几个人下山去逛小商店,到那儿买糖吃。那时候物资奇缺,品种单一,在那个 的商店里吃的小零食一概没有,只能买到水果糖,买完东西二小时后回到连队,半斤糖吃的已经所剩无几。八月是桃子成熟的季节,沙琼坝后山上.、还有下山的坡上、山沟里的野桃树多的是,团部和卫生队的院子里也长着好几颗桃树。夏天我们几个背着背篓去摘野桃子,爬到树上挨个品尝,哪棵树上的桃子好吃就摘一篓子回来。有时僜人打着赤脚用额头挂着竹篓到我们营房来卖桃子,那时他们无论男女常年都不穿鞋,僜人妇女头戴宽宽的银质头饰,耳朵上戴着鼓式耳饰,围着长长的筒裙。我们的背篓是双肩背,僜人的背篓是一根背带挂在额头上。那个年代没有称,卖东西论堆儿,他们一盆桃子要一毛钱,一背篓五毛钱。连长指导员告诉我们要遵守民族*策,尊重僜人的习惯,僜人卖的桃子应该全部买下来,不然他背回半道上就全倒掉了。于是我们索性买上一篓桃子,全班全排围坐在一起吃个够,真过瘾,桃子的美味至今令人难以忘怀,甜中透酸,鲜美可口,沁人心脾,好不惬意。察隅有西藏小江南之称,它气候宜人,各种植物都生长的很旺盛,每年从三、四月开始就有野果子了,地上的草莓,空中的刺梅,奶子果,芭蕉;树上的桃子,杜梨,板栗和拐枣,地下的折耳根等等相继成熟。我和小秃子.大眼.大叶子.武儿等几个人在周日结伴出行,寻找野果解馋,拿着装了白糖的茶缸就出发了。晶莹剔透的奶果子红红的,大小如小指肚,有一点点西红柿的味道甜甜的,看到它就让人垂涎欲滴。刺梅多的随处可见,橘*色刺梅小小的像剥开皮的桔子,还有红色的刺梅像草莓一样吃起来香甜香甜的,大小如*豆。紫褐色的刺梅呈圆形略酸,和花生米大小差不多。采满茶缸,我们或躺或坐在柔软的草地上,看着高高的雪山及蓝天上飘荡的白云,听着山泉小溪流淌声与察隅河水奔腾声的交响,以及各种鸟类的鸣唱,吃着酸甜可口的拌了白糖的果子,哼唱着革命歌曲,畅谈着远大理想,憧憬着美好的人生与未来。天南海北云里雾罩地说着笑着,仿佛置身于 仙境之中,难道这不是世外桃源?从山下区委到团部的公路上有一棵拐枣树,基建连下面也有一棵,每年十月我们去够拐枣吃,树高有五米左右,上不去,我们找来长长的棍子将拐枣打下来,它的样子奇形怪状,颜色像猕猴桃外皮,有筷子粗细,长的曲里拐弯,甜甜的有点枣的味道,稍微带点涩味,非常好吃。带到连队大家一起品味这沙琼坝子生长的稀有物品,吃着探讨着,别有一番情趣。春天刚下完雨,我们会全连出动,背上背篓拿上脸盆去采蘑菇、木耳,在腐朽的青槓树干上你扒开草丛会发现一簇一簇的木耳,大的如巴掌,小的如铜钱;蘑菇也是到处都有,尤其在朽木下面多的是。不大一会就会采满脸盆,装满背篓,送到厨房改善生活。我们每年开春还结伙去采香椿芽吃;还把挖来的折耳根用搓板将须根搓净洗好,拌上辣椒甚是下饭,大米玉米合在一起蒸的二米饭吃的香喷喷的。虽说饮食单调,可我们还是海吃海喝,每月男生吃六十多斤,女生吃四十斤粮食,一个个长高了吃胖了。我们就突发奇想:称称体重,于是两个人用木棍抬着称粮食的大钩称,被称的人用手抓住称勾,双脚相盘离地悬空,看称星的人高声报着体重数字:许常秀25斤,常青25斤,杨毅是25斤,我称完又是25斤,不知是称不准,还是不认称,反正两个二百五。大家乐的前仰后合,笑出了眼泪,笑出了快乐生活。但是大家确实都长胖了,那时的体重是我一生 记录,十几年后的8年调内地时才47.5公斤,对比后发现还是察隅沟最养人啊!察隅确实是个好地方,令我们终生难忘,六团驻地是西藏*区部队中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自然风光 的一个团,我们庆幸自己好运气,我们感谢察隅,感恩察隅,赞美察隅,歌颂察隅,他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带给我们无比的快乐与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我们将雪山上流下来的水用小水沟引到连队,再用小树干做的木槽把水接到用树干作的大水箱上,大水箱的直径有六十公分,长度二米左右,炊事班里有三个大水箱,供我们洗菜,淘米做饭用。另外连队在营房后面挖了个大水坑,方便我们日常生活用,潺潺流水源源不断。休息日我们写写书信,洗洗衣服,坐在一起干点针线活,切磋一下女红手艺,把艰苦的日子乐着过。干针线活我又是个白痴,看到战友们拆洗被褥,我也把被子拆了洗了,结果不会缝了,我们几个在被子上画好线也缝不成,针扎的手直流血也没有把它缝上,还是孙娴萍和任彩霞帮忙才算完工。棉衣也是比葫芦画瓢拆洗好了,不知咋办,一直到冬天来临也没能做好, 是付连长王慧琴大姐心疼我怕我受冻,把棉衣给我做好帮我穿上。在这个革命大熔炉中到处是革命友爱,是战友情深,一人有难大家帮忙,像我这样的笨人体会的更直接更深刻些,没有战友们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技能。我在这个大家庭学到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不会的知识和本事,得到锻炼成长,学会了缝被子,补鞋子,织毛衣。学会了种庄稼,种菜,种茶,拉锯,打夯,磨豆腐……,学会了无私无畏无奢求的奉献精神,许多的战友都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个年代买不到衣服,只有*装穿,虽然*装是我的 舍不得穿,没办法呀只能一天到晚*装不离身。记得有一年团里的大卡车从大山的外面拉回一批男式蓝裤子,我们每人买了一条,不管款式大小肥瘦,终于有其它颜色的衣服替换了,知足已。我们还把买来的哈达布染成红色,让彭技术员帮忙剪裁拼接成漂亮的上衣,一个个穿上红色衣服的姑娘们显得更加年轻漂亮,更加朝气蓬勃。 那时的劳动强度之大是非常费衣服的,磨破了衣服心疼,还要自己补,是周红田*他们教会了我怎么缝补丁。后来团部有了缝纫机,我们就找红*大姐补,她给我们补的衣服补丁美观大方,平整好看,尺寸大小位置设计恰到好处,当时我想高中生干什么都比我们强,补的补丁里都透着学问,需要继续学习提高文化。在察隅几年的经历受益匪浅,终生无悔,学到了许许多多以前不会不懂的东西,并在其中享到了无尽的乐趣。 那时候察隅沟没有邮局没有电话,邮件是到了县城吉公再由我团的顺便车捎回来,因为交通不便,路途遥远,一封家信要走个把月甚至半年,但是我们已经养成习惯有耐心等待,无论这封信在路上走了多久,甚至有些消息已经过时,但是我们拿到它依然视若珍宝,看了又看,“一纸家书抵万金”在这里诠释的恰如其分。记得七零年当我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已是两个月后,无奈只有赶紧往家寄些钱款用以聊表自己思念亲人的那份孝心。正如武红讲的“有时为某位同学收到母校的来信欣喜若狂,有时为收到内地同学寄来的一枚毛主席像章争相佩戴。那时,我们同欢乐,共悲伤。啊,难忘的岁月,难忘的人生历程!”僜人小姑娘,这样一篓桃子五毛钱僜人妇女僜人老妇烟袋常年不离手僜巴老妇僜人服饰察隅的野果子,草莓,刺莓,奶果子,拐枣,杜梨战友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依然青春靓丽,朝气蓬勃(九)学医七0年八月我和常秀.刘秀民一起调到团卫生队学医,马车装着我们三人的全部家当,张树忠赶着马车把我们送到卫生队,从此开始了我新的人生。卫生队和团部挨着,两排房子中间形成个单独的院子,院子里和房子后面长着十几棵桃树。住的房子还是木板房,依然四面透风下雨漏水。卫生队有近二十人,已经有六位支边青年,孙宝清.李毅.张敏娟三人早我们几年到卫生队,她们已经学成出师可以独立工作,被派到各连队卫生室去了。武红霞在药房工作,张爱国和张树范在昌都75医院学习。我们的到来给卫生队增添了新生力量。每天上午队长宋继曾给我们上业务课,讲病理知识,讲望闻问切,讲临床经验,讲护理技能……。有病号时就一边看病一边讲解,下午实践,学习打针换药,自制棉球敷料,洗刷消*等技术,也许那时年轻接受知识快,几天下来,门诊打针换药的工作我们几个全掌握了,并且可以独立值班。因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病号因为无药而耽误病情,大病急病要转到县城吉公,需要走几小时,遇到塌方路不通那就只有认命了,一点办法都没有。卫生队的人员多了,宋队长决定上山采药,自制一些常用的中草药,缓解长期缺药的现象。他带领我们几个到附近的山上采三七,木瓜,水菖蒲,仙鹤草等一百多种草药。稍近的山我们一天来回,远点的山我们背上粮食要一周左右。有一次我们到很远的一个山上去采药,走了大半天的路才到达目的地。安排好住处,实际上住在藏族老百姓的家里,房子中间是锅灶,男的住一边,女的住一边。第二天就开始往山上爬,那里的山比较高,我们爬到有冰雪的地方看见了鸡爪*连,裸露在挂着冰雪的草地上,它只有在冰冷地带才能生长,我们是 次认识它,非常兴奋,只见这种小植物在冰雪地里倔强的昂着头,扒开周围的积雪不深处,就可以连根拔出来,它的根真的像鸡爪子样,连颜色都像,**的,我们找着挖着,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渴。下山时看见熊的粪便和爪子印,藏族老百姓告诉我们,这个山上住的人很少,经常看见黑熊出没。我们那个时候想的不是害怕,而是想怎么能打一只回去那可是 收获呀。我们去竹尼挖药,住在我们团五连,在那个山上我们挖了好多的筋骨草,侧柏。背不动,下山时我们把草药搂在怀里,半坐半躺在草地上顺着山坡往下滑,没人害怕危险,只觉得有意思极了。在半山腰发现了一颗枯死的桂树,我们几个高兴的三下五除二将树皮剥个净光,熏的满身都是桂皮的味道几天不消,桂皮够卫生队用一辈子的。草药挖回来我们进行晾晒.切片.炮制.熬制成咳嗽糖浆,膏类,丸类等药品,暂时缓解了一些药品的不足。卫生队的服务对象是全团职工和周围的老百姓,藏族僜人天天有人来看病,僜族妇女看完病后,将药包塞在耳饰的大喇叭里,(那时规定每次只开三天的药,数量不多),她们打着赤脚,围着长裙,拿着长长烟杆抽着,潇洒离去。简直像仙女下凡一样飘然而至,悠然而去。藏族则是迈着沉稳的步履,款款而来,缓缓离去,两个民族两种风格。那时候全是免费医疗,看病不收一分钱。看病也没有钟点,无论什么时间,随叫随到,常常半夜有人喊出急诊,我们立即扛着出诊箱,二话不说随着医生出诊,病人多半是生小孩的,那几年团里正是小孩出生旺季,有时一星期接生几个孩子,接生技术就是那时掌握的。有一天深夜听到外面喊有病号,立即起床,只见一个老兵弯着腰,双手捂着肚子大喊疼痛,宋队长立即给他检查,确诊急性阑尾炎,须马上手术,我们队没有这个条件。那几天正巧前指卫生所来了一名外科医生指导工作,赶紧把病号送去及时做了阑尾切除术,当时大出血,动员全团职工给他输血才保住一条命。可是二连战友于克勤就没有那么幸运,医院而耽误了病情。在卫生队学到了治病救人的医术,更懂得做人的道理,要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社会;要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就必须要有精益求精的高超医术,这样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在察隅工作生活了整整六年,让我从一个不懂如何生活,不懂社会知识的懵懂小年青逐步成长,有了一技之长,成了一个对社会稍稍有用的人。感谢西藏,感谢察隅,我在那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饱尝生活的艰辛以及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甚至差点把命丢在那里。但我在那学到了知识,经历了风雨,得到了锻炼,掌握了技能,收获了快乐,我,无怨无悔。 年底,卫生队通知我和张树范到拉萨参加考试,从此走上了求学之路,再没机会回察隅。年7月察隅沟的中草药团卫生队宋队长和部分卫生员团卫生队卫生员作者曹翠智
生活小贴士
晚餐总吃剩饭易发胰腺病。不少老人怕浪费,晚上总吃剩饭剩菜。很多胰腺炎尤其是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都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关,比如暴饮暴食、食用变质食物等。特别是蛋白含量高的剩鱼、剩肉变质后,也可能导致细菌感染,进一步诱发胰腺病变。
藏缘会回音壁
昨日留言精选
天使
给老同学点赞,回忆是很幸福的事!
藏缘会好声音
如果您喜欢唱歌,可以在全民k歌或者唱吧里录下来交给小缘,每天播放一首,让人们欣赏您的歌声,一展您的歌喉,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PS:今天是作者本人曹翠智演唱的?察隅姑娘?,和今天的文章一样,都是一份对西藏的情怀,请你欣赏
↓↓↓
小缘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