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兰坪红豆生深山等君来采撷

话风土人情,说古往今来,听时*要闻,讲身边故事!啦井镇的旧地小组是一个有着60多户白族人家的小山村,全村90%的农户以种植当地特有的桃花蒜为主要经济收入。从年开始,随着兰坪滇盛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成立,当地老百姓又增加了一笔就地打工的收入,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公司与旧地村群众的“双赢”。

深山里的“致富经”

?

这里是啦井镇桃树村的旧地小组,是一个只有60户人的白族小山村,一直以来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依靠传统农耕和养殖业,年随着张琴燕夫妇成立的兰坪滇盛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旧地落地生根,夫妇俩不仅实现了成功转型还带动了旧地群众增收致富。

张琴燕夫妇原来一直做矿石生意,经历数次亏亏赢赢、起起落落后,他们找到了新的商机,利用老家闲置的荒坡荒地,和从农户手中依法流转的土地多亩,于年4月注册成立了兰坪滇盛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负责公司药材基地种植管理的张琴燕向我们讲述起了难忘的创业经历。

我们原来是做矿生意,有亏也有赢,又辛苦风险又大,后来想起搞种植,相对比较安全稳定。

种植重楼技术是关键,为了学到种植技术“真本领”,张琴燕夫妇多次到科研院所和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学习培训。与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协议,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年公司研发了“滇重楼新型苗床种植技术”及“新型苗床育苗技术”两项先进生产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

学习研究技术

创业的过程难免跌跌撞撞,刚开始种植重楼的时候因为不懂技术曾经吃过许多亏,经济损失严重。

经过5年多的苦心经营,公司规模逐步壮大,成效日益凸显。年被云南省林业厅认定为“云南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和“州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年9月被认定为“云南省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和“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

在当地*委*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村大部分农户共同创收,目前与农户联营种植刺脑包亩、漆树亩;规范化种植滇重楼30多亩,共投入种苗50多吨;滇重楼良种繁育10亩。以合同方式联结双方利益关系,实现责权与利益相辅相承,形成松紧适度、统分结合、互利共赢的的合作关系。

公司的壮大发展有力拉动了周边村寨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每年临时用工余人次,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人口占余人次,共带动农户60多户,户均增收0元以上,有效拉动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与支持下,兰坪滇盛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兰坪县的农林产业化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为了积极响应各级*府关于加快产业化经济发展的决定要求,创建高原特色农业,有力推动兰坪县生物药材产业和云药之乡的发展目标,公司力争在三年内把滇重楼种植面积发展到亩、漆树、青刺果以及刺脑包的种植面积发展到亩,使企业产品达到ISO质量体系认证、符合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环保产品、无公害产品的标准。公司将着力打造自主品牌“滇盛园”及“滇盛桃树湖”重楼产品,不断提高公司在省、州、县的知名度。力争在年实现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格局,努力成为上规模、上档次、能带动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省、州、县级龙头企业。围绕资源优势,加大推广力度,做大基地规模;进一步优化服务,完善与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农民群众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加大市场开拓和产品精深加工力度,不断做精、做强,带动更多农民兄弟姐妹走上致富路。

在创业的道路上虽然经历无数风雨,但张琴燕夫妇从来没有忘记一直支持公司发展的乡亲们,他们希望能够继续做大做强中药材种植产业,自己发展起来的同时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加收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争取早日致富!

            END

兰坪全媒体中心记者张鸿秋王春辉报道

主编:李丽宝

编辑:鹿昕

责审:高永芳

总编审:尹洁

投稿邮箱:

qq.







































白癜风遮盖液
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cc/30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