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长衫的文人雅士缓步而出,一声清音嗓子亮起,笙弦琴箫齐鸣,唱腔委婉动听,词调古朴清雅……这是临海词调。 一截毛竹,刨去大毛竹的青皮和竹肉,翻出1毫米左右厚的竹琶,再“翻簧”,由匠人或深雕或浅刻……这是黄岩翻簧竹雕。 以玉石为妙笔,雕刻镶嵌出花草树木、亭台楼阁、人身仙佛、社会万象……这是彩石镶嵌。 今天就是文化遗产日,这些国家级非遗你都听说过吗?
文化遗产日来历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决定从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 年的6月11日是第11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传统的失落
中国的古老技艺、文化遗产离现在的孩子们有多远,恐怕不容乐观。 像临海词调,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局;像质朴粗犷的大石车灯戏,富有东方神秘色彩的线狮(九狮图)……我们更多的是从书籍中的若干文字选段、博物馆墙上的图片和历史教材中的资料中了解,如何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具象化的印象,如何抗衡鲜活生猛的快餐式文化?更遑论由了解而产生兴趣,由兴趣而深爱。 非遗不仅是台州的文化基因,更是中国的甚至世界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若与现代生活脱节,离开了人的薪火相传,便像是无根的浮萍,哪一天一个巨浪打来,便将它卷入海底。 遗失了文化财富的我们,缺少了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则心若柳絮,惶惶无所依。
临海词调
线狮
文化传统需要坚守
祖先的文化遗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消逝。文化遗产在一部分人眼中,是悬浮着的,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只有让文化走进生活,亲近孩子们的世界,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让文化融入孩子们的骨血,才能留住文化的根。 天台近20所学校开课传承文化遗产,省级非遗项目奚家拳在苍南小学开设了10个班;吴子熊玻璃艺术馆联合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免费教学玻雕技艺;黄岩南太极拳走进黄岩北城中学;《医院的故事》连环画首发仪式在路桥路北小学操场举行…… 这是非遗进校园。
奚宝熙老人带领小学生打拳。
非遗离我们虽远也近。 去年6月3日,故土腔韵”天台县地方传统戏曲展演活动举行,唱响“天台好腔调”,吸引了近百名热爱戏曲的村民前来观看。 今年5月5日,临海灵湖得月院,举办五一期间非遗大集。 每年冬至,三门县20多个村里的杨姓族人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杨家宗祠“拜天地,祭祖宗”。杨家祭冬习俗距今已有多年,比过年还要热闹,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盛事。 石塘每年都会举办七夕小人节,每年岁末,为祈愿丰收和平安,渔民们就跳起大奏鼓。 ……
大奏鼓
石塘七夕小人节
在灵秀山水间,感受文化的魅力;在民俗节日里,融入文化的怀抱;在趣味性的课堂上,触摸文化的脉络,自己亲手雕出玻璃工艺品,远比刻板枯燥标准化的宣教更富魅力。文化和教育相结合,是一种创新。 传统的生命力在于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保护非遗的路还很长,让文教结合可持续,让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吾辈还需上下而求索。
附:
文化遗产
有失落也有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台州乱弹,在上世纪曾一度衰弱,剧团瘫痪,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下,又涅槃重生。年,问鼎德国国际文化戏剧节;年大年夜,翎子功闪耀央视羊年春晚;今年,新编大剧《戚继光》登上国家大剧院的邀请。 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被日本奉为国宝的鉴真大师的坐像至今已有多年,便是用天台山干漆夹苎工艺制作的。在干漆夹苎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汤春甫的苦心孤诣下,年代起,干漆夹苎雕像再度走出国门,被东南亚和欧美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国宝馆和宗教部门收藏。汤春甫年制作的“千手观音像”为故宫博物馆收藏。……
台州国家级非遗
台州乱弹,以乱弹为主,兼唱昆曲、高腔、徽调、词调、滩簧等,是全国少有的多声腔乱弹剧种之一。
黄沙狮子是一种始创于北宋年间的汉族传统狮舞。主要活动于浙江临海市西北山区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
天台山干漆荚苎髹饰技艺是浙江省天台山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此为汤春甫的作品“千手观音”。
济公传说是以南宋禅宗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中国汉族民间口头文学。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整个花灯不用一根骨架,只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张黏贴接合,再盖上全用绣花针刺出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
黄岩翻簧竹雕是浙江台州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因其雕刻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亦称贴簧、反簧。
临海词调,是一种将声腔、音乐与本地方言相结合的曲牌体结构的曲艺演唱形式,属于台州汉族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大奏鼓是流传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箬山渔区的汉族民俗舞蹈,舞者全为男性,服饰打扮却为女性,在汉族舞蹈中不多见。
彩石镶嵌是一种采用石雕、浮雕与花板雕刻相结合的技法,根据题材内容和色彩要求,配石成图,精制而成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
坎门花龙,源于台州玉环县坎门渔村,是一种富有渔乡风格的布龙,以大幅度腾跳和“龙绕柱”为主要特色。
章氏骨伤疗法,在正骨手法、中药内服外敷、杉树皮固定治疗风湿痹痛、骨折筋伤等骨伤疾病独树一帜,成为骨伤科的一大流派之一。
石塘七夕习俗,农历七月七,石塘镇箬山等地的未满16周岁的闽南移民后裔,除信仰基督教的家庭外,照例要过一年一度的小人节。
仙居九狮图,是提线木偶术和地面舞狮相结合的民间舞蹈艺术,因九狮凌空表演而得名九狮图。
三门祭冬,每年冬至,三门县20多个村里的杨姓族人陆续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杨家宗祠“拜天地,祭祖宗”。杨氏祭冬,已流传余年。
《刘阮传说》,讲述了刘晨、阮肇两人入桃源采药遇仙、结缘成亲、回乡送别、重返桃园、修炼得道、悬壶济世、为民造福等一系列传奇故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