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从“输血扶贫”逐步转向“造血扶贫”的一大体现。勉县漆树坝镇创新扶贫理念与路径,在发掘自身优势与找准产业定位的基础上,步步为营,创造性地探索出“1+X”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产业扶贫新模式,用三步“关键棋”使漆树坝产业“裂变式”发展。
改变棋路“三棵树”构筑生态立体产业带漆树坝镇把生态循环理念厚植在“1+X”产业扶贫的各环节,改变产业战略制定模式,积极构建“一户一业、多种经营、突出特色”的特色产业循环链,蹚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发展路子。
“我们组家家都种茶树,人均每亩年收入余元,又在茶树中套种银杏,前些年,银杏叶每斤2.5元,每亩人均收入余元,但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镇村干部在调研以后,免费给我们发放核桃树苗,套种在粮食作物中,每亩核桃树的产值是余斤,预计每亩人均收入为余元。”贫困户李自贵乐呵呵地说,漆树坝镇漂草沟村通过试点大力发展茶树、银杏、核桃“三棵树”套种套养“1+X”立体农业产业带,全方位助农增收致富。
?
“不但要补种补植,还要补植改造。”这在当时看来有些大胆的想法,却取得了良好成效。年年初,在县农技站指导下,漆树坝镇开始在春秋两季大力补种补植茶树,并改造低产茶园。目前,全镇茶园面积达4.3万余亩,优质核桃余亩,银杏种植余亩,产值将达到2.3亿元,将带动余人的增收致富。
铺开棋局“三借三还”产业扶贫精准发力漆树坝镇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充分当好“1+X”产业扶贫新模式的组织者,大力实施“三借三还”扶贫思路(即“借钱还钱”、“借牛还牛”、“借猪还猪”),通过搭建平台、整合项目、落实政策,做到产业扶贫精准发力。
漆树坝镇漂草沟村秦正武是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缺资金,镇村干部对其实施“借钱还钱”扶贫思路,通过金融扶贫获得了信用社5万元的贷款,新建了8间羊圈,养殖余头山羊,每头羊余元的收益,家中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年底实现了脱贫致富,有了新生活。
漆树坝镇在脱贫攻坚战中事不避难、创新理念,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借牛还牛”、“借猪还猪”的扶贫思路,将扶贫车间与农户稳健成熟的“1+3”肉牛和生猪代养模式,一是让村民从扶贫车间领牛犊和猪仔回去养,到年底把猪牛牵回养殖场,涨了多少斤,折合市场价与村民按四六分成;二是从扶贫车间领受精的母牛和母猪回去养,生的牛犊和猪仔养到半岁进行回收,利润四六分成;三是从养殖场免费领取高丹草种种植,按每亩元进行保底收购,现带动贫困户户,充分激发金融部门、扶贫专业合作社、农场主与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靶向落子“产业加法”精准脱贫致富产业棋漆树坝镇按照“抓新不放旧、抓短不放长、抓大不放小”的原则,由过去“大水漫灌”式扶贫向“聚焦靶心”与“精确滴灌”式扶贫转变,实施“产业加法”,长短结合,盘活脱贫要素,实现扶贫政策、资金、资源等脱贫要素的配置最优化与效用最大化。
在漆树坝镇山露菜种植基地和中药材种植基地里,套种甜玉米,构筑长线产业和短期增收产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帮助群众持续增收。截至目前,全镇调运甜玉米种子余斤,肥料8吨,已种植甜玉米余亩,让人瞩目的“基地套种”再次成了漆树坝又一张产业名片,也成了漆树坝镇因地制宜加快“1+X”产业发展,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路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也为乡村振兴布好“产业发展棋”。
(漆树坝镇侯亮朱叶)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