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咨询/交流/讨论/请加喷漆联盟
漆膜出现直径在φ0.5mm-5mm的泡状突起物,类似人体在湿热天出的痱子,则称为起痱子。痱子一般分为三种:热痱子、冷痱子、潮气痱子。热痱子因施工粘度高、升温过快,漆膜一次喷涂过厚所致;冷痱子是因为环境脏、沾灰尘引起的;潮气痱子因施工和存放环境的湿度大,底材存留有水分所致。热痱子基本是喷涂后不久就出现,冷痱子在低温自干时出现,潮气痱子在几天或几十天后出现。
漆膜涂装中带入的压缩空气或潮湿底材吸附的空气和水汽,在涂层成膜时因表面张力作用,气泡上升至漆膜表面,膨胀直到破裂,再经流平得到平整的漆膜;在漆膜表面未交联之前的均可随着漆膜的流平而消失,无法消失的形成痱子,痱子一般从被涂面或底涂层向上鼓起。笔者从油漆自身和外部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探讨痱子的特征及机理:
油漆自身原因:
1、油漆自身污染:生产时油漆受水和灰尘污染,油漆喷涂到被涂面,因水分挥发速率慢,水分在挥发时漆膜表层已交联,水分挥发使漆膜顶起形成热痱子,而灰尘形成冷痱子。
2、油漆稀释溶剂含低沸点溶剂较多:在喷涂含低沸点溶剂较多的涂料时,如果低沸点溶剂在没有到被涂物表面,其他溶剂已大部分挥发,造成涂料的粘度过大,后挥发的溶剂形成痱子现象。
3、油漆的自身交联过快:油漆喷涂到漆膜表面,外界的温度较高,涂料中树脂自身交联过快,溶剂没有挥发出来,表层已交联完成。
4、该涂料内有一种叫有机硅流平剂量含量多:有机硅流平剂具有稳泡能力强,损害了油漆对起泡的抵抗力。
施工工艺过程及施工环境原因:
只要油漆自身出现痱子问题,一般都会分布均匀,若仅局部出现痱子问题,多由施工工艺过程及施工环境所致,具体影响情况如下:
1、在高湿度环境下进行施工,漆膜没有交联的情况下,潮气透过漆膜渗透到底部,上部的漆膜慢慢交联完成,水汽在温度高时形成较大压力顶起漆膜形成痱子现象。
2、底面处理不当:水磨新涂底漆,湿磨水在底漆上未能完全干燥,即开始施工上部涂层,上部涂层将滞留在底漆内的水分罩住,受温度升高的影响可引起起泡、痱子现象。
3、没按规定使用氨酯级稀料剂:劣质稀释剂含水量过大、又过于快干,可导致气泡、痱子产生。(见《劣质稀释剂对漆膜弊病影响》)
4、过高的喷枪压力和挥发过快的稀料搭配容易使空气或水气被封闭在漆膜中,漆膜交联过快易导致痱子的产生。5、面漆漆膜及底漆喷涂过厚,使底漆中的溶剂无法挥发出去,面漆表面交联结束后,未挥发的溶剂导致面漆出现痱子现象。
6、两道漆喷涂间隔时间不足或喷涂后溶剂挥发时间过短即转入烘烤房,这时表现为平面的痱子又多又重,而立面的痱子较轻,原因是平面易得到较厚的漆膜。
7、打气泵或空气输送管、喷涂工具、旧漆上有促使起泡、痱子的水溶性杂质、油污及污垢。
8、劣质中涂底漆和原子灰:价格低廉中涂底漆和原子灰,因该底漆颜基比高,含超量填充料,导致底漆和原子灰耐水性极差,当环境湿度过大时,会造成对环境水气的吸收,冲到面漆中形成痱子或起泡。
9、旧漆或修补表面污染,也会造成起泡。如抛光蜡、清洁剂等,如果除油剂除油后没有挥发完全也会形成痱子现象。
10、水磨原子灰后,应以压缩空气吹干后再在室温条件下静置1小时后才能喷涂中涂底漆。
11、原子灰、红灰打磨后未用中涂漆填补和封闭直接喷面漆,使底材的微孔中存在空气和水汽进入涂层中造成起泡。
12、原子灰的刮涂不当刮涂将大量空气封闭在腻子中导致气泡产生。
13、含有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油漆与空气中的湿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进行喷涂,高固体油漆易产生气泡。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施涂的底漆层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湿打磨的底漆面水分不易挥发出去,再加上夏天施工的油漆溶剂挥发性快,漆膜受外部温度影响表层交联较快,含有异氰酸酯的聚氨酯油漆和潮湿的空气中的水分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都是痱子产生的重要原因,虽然起痱子在各种季节皆可出现,但夏天满足产生痱子的基本条件比较多,在夏天操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痱子漆膜病态,夏天更应该认清产生痱子的原因,尽量避免痱子产生的条件,减少漆膜弊病的产生。
您要的钣金、喷漆知识都在这里,群内每天分享钣金、喷漆知识,群文件有大量学习资料供您下载!关联各大钣金喷漆论坛,传播求职、招聘信息。欢迎加入汽车钣金喷漆QQ群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