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驮菩萨立像明代-高cm上海震旦博物馆藏
韦驮菩萨原来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传入中土成为南方增长天王手下的八将之一,他曾保护佛陀舍利不被邪魔所盗而立功,通常是以身着明光铠、手持金刚杵的将领形象示人,在寺庙中所处位置通常在弥勒佛之后,面对大雄宝殿。
此尊韦驮菩萨是采“夹纻”工艺制作而成,即脱胎漆器,基本工序是以木柱为芯,配以竹篾、稻草、泥土等塑出粗略轮廓,然后开始层层苎麻间以层层生漆粘结出外部形体,再结合剔刻、彩绘描金等手法将细部完善,最后酌情掏出内部土木芯而完成。夹纻工艺源于东周末期,于唐代发展成熟并广泛应用,在《旧唐书》中就有关于制作夹紵佛像的记载。明清时期此种佛像盛行于南方地区因其防水防腐蚀又不易变形,最适合外出巡游时供奉,固有“行像”之称。
◆◆◆◆◆
▼点击最下左“阅读原文”随喜佛前供花/水,愿菩萨慈光普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