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十大类方之大黄蛰虫丸

大黄十分黄芩二两甘草二两桃仁一升杏仁一升芍药四两干地黄十两干漆一两硭虫一升水蛭数枚蛴螬一升蛰虫半升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大黄蛰虫丸为温和的活血化瘀剂。《金匮要略》规定:“五劳虚极羸弱,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食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荣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暗黑。缓中补虚,大黄蛰虫丸主之。”中国的药店有成药销售。水蜜丸。一次3g,小蜜丸,一次3-6g,大蜜丸,一次1-2g,每日1-2次。以大黄与虫类的配合是本方的特色。蛰虫又称地鳖虫,是一种陆栖性昆虫,体扁平卵圆形,喜居农村的墙壁下。现在多人工养殖。本药有活血化瘀,消坚去伤的作用,临床用于淤血凝痛,淤血经闭,淤血肿块,腰痛,跌打损伤,骨折,外伤昏厥等。临床多用于丸散,每次1-2g,若入煎剂,每剂6-10g,此药临床功效显著,民间单方验方甚多。如以蛰虫陪黄研末,开水或黄酒送服,每晚一服,每次三只。对外伤性及慢性腰痛均有显效。民间尚有生蛰虫二三十只,捣取白汁服用,据说对坐骨神经痛有显效。以蛰虫为主药,配伍参三七,紫河车,鸡内金,郁金等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配伍麝香,巴豆,乳香,血竭,自然铜等治疗外伤昏迷;配伍全蝎,当归,人参,马钱子,川芎,紫河车,枸杞子等治疗脑震荡后遗症等,多有报道。。蛰虫的活血化瘀作用比较温和,即体质虚弱的淤血证也可以使用,且无副作用,故临床应用颇广。水蛭俗称蚂蝗,我国处处都有,以温暖的沼泽水田为多。此物口有吸盘,常有人体皮肤而吮吸血液。此物的化瘀作用甚强。对体质比较壮实的淤血腹痛,淤血发热,凡面紫红黑,舌质暗红,血液粘稠度高者可用使用。一般使用粉剂。每次1-3g.有报道用水蛭粉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症有效。本方尚有硭虫,也是昆虫,其活血作用也比较强。现代临床不常使用,故此处从略。药理实验提示本方有活化纤容系统,抑制血栓形成的效果。对实验性肠粘连的形成与发展有减轻作用。对慢性肝炎,周围血管性疾病,脑血栓,中风后遗症,外伤腰腿疼,肠粘连,妇人闭经,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见有淤血症者均有使用的报道。本方所治的淤血症是一种“干血”,又称为“久淤败血”。即病程较久,患者的形体也日渐消瘦,面色更加晦暗,两目呈青暗色,皮肤干燥,甚至状若蛇皮鱼鳞,舌质紫暗。因由淤血在内,故小腹部疼痛有硬块,或经常腹满腹胀。大黄蛰虫丸与桃核承气汤的淤血证是不同的。区别在于;桃核承气汤是新淤血,患者的体力充实,病程也比较短,瘀热内结,故见腹痛便秘,发狂,发热,舌红等证。用药剂型上,桃核承气汤为汤剂,泻下作用比较强烈;而大黄蛰虫丸为丸剂,大黄的作用比较小,且已经蒸制,其泻下作用较缓和。故患者服用此丸后,剧烈泻下者是比较少的。这里用大黄取其活血化瘀的作用。大黄蛰虫丸证如下:1:少腹部疼痛或有硬块,腹满感,腹胀感;2: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肌肤干燥如鳞甲,两目暗黑;3:舌质暗紫,或见瘀斑,脉细涩。大黄蛰虫丸证可见于脑血栓,脑栓塞,血小板增多症,再生障碍性贫血,高脂血证,慢性肝炎,结核性盆腔炎,周围血管病,皮肤病,闭经等。刘氏用本方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40例,并设肌苷组20例对照。两组均用维生素C维生素E及肝泰乐。大黄蛰虫丸每丸3g,初服1丸,一周后增至2丸,一日2-3次,连服2月到一年。结果大黄蛰虫丸组治愈17例,有效19例子,无效4例;肌苷组治愈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还有报道以本方治疗周围血管病19例,结果治愈5例,好转12例,无效2例。与大黄蛰虫丸作用相似的活血化瘀剂,尚有下淤血汤,大黄二两(10g),桃仁二十枚(10g),蛰虫二十枚(10g)。《金匮要略》规定:“产妇腰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淤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与前述的桃核承气汤相比较,本方有蛰虫而无桂枝,芒硝,甘草;大黄,桃仁的用量也比较少,仅桃核承气汤的半量。显然,本方的泻下作用不如桃核承气汤强烈,但配伍了蛰虫,便能治疗干血。干血着脐下,当有少腹痛,结块,按之痛更剧,此外,腹满腹胀,精神不安,发热等淤血也能看到。本方可治疗狂犬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肾病,肝硬化,冠心病,痛经,子宫肌瘤,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等见淤血证者。本方的煎服方法比较特殊,需要用酒煎。有报道以本方治疗狂犬病,以黄酒煎服,服后下恶垢如鱼肠,猪肝状,且小便红赤,症状亦随之好转。这与《金匮要略》记载的“顿服之,新血下如豚肝”相似,是否如此,需要进一步观察。

目前+人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9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