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和鉴真大师结缘,还是有点来历的。
我在武汉读书的时候,武汉还没有新冠。那年,中国内燃机学会在扬州召开年会,我随导师参加了这次年会。会议休息期间,我游了慕名已久的扬州瘦西湖。那时,腿脚利便,到一个地方,放下行李便出去跑。后来,走的地方多了,看到也多了,渐渐的兴趣就小了,到一个地方,就想躺在酒店看电视,也不怎么想出去看景了。也许这就是常说的“审美疲劳”吧。
来到瘦西湖,要先到“个园”打个卡。据说“个园”的“个”字因竹叶的形而得名。园的主人喜欢东坡先生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诗句。我之所以知道“个园”,不是因为东坡先生的雅致,只是因为84版电视剧《西游记》中有些妖怪的洞府,是在那儿借的景。
看完了“个园”,走过了五孔桥,眺望了一下扬州“白塔”,最后到了“大明寺”,拜谒了鉴真大和尚。印象较深的是在“平山堂”拜谒了鉴真大师的坐像,不知道记忆是否准确。一般的寺庙正殿都是坐北朝南的,但平山堂却是座西向东的,据说这个朝向也是有讲究的。这是我今生与鉴真大师的第一次结缘。前生?前生就不说了,这里只说“俗缘”。
海南建省,我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海南。在海南工作以后,有一次陪同朋友到三亚大小洞天游玩,和导游聊起了建设“南山寺”的“佛缘”,才知道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遇险,在大小洞天上岸,才有了第六次的东渡成功。听到这个说法,我心中蓦然一震:原来扬州与鉴真大师的结缘并非偶然,到海南亦是循着鉴真大师的脚步走来。细细想来,这一切看似个人选择,实则使命安排。那一刻,霍然打开了心胸,一切都是那么明白!抬头望望天,天是那么蓝;低头看看海,海是那么清;海面上白云下展翅飞翔的鸟儿,也是那么欢喜!心里明白的时候,就会觉得生命赋予了全新的意义,不再是枯燥无味和日复一日的重复、劳累和苦涩。
所以,当我有机会来到日本的时候,我决计要完成一个心愿:到奈良的唐招提寺拜谒鉴真大师。
一个周末,我来了到奈良。
不得不说的是日本的交通,非常方便且衔接紧密,理论上说,在任何一个车站上车都可以跑遍全国。
奈良车站小景
到达奈良后的第一站,我到了“兴福寺”。看资料,兴福寺始建于年,大致上是中国初唐时期。太宗卒于年,应该是在高宗当朝的那20年时间。有个说法,中国的历史在地下,日本的历史在地上。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日本的寺庙,新建的古迹不多见,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岁月沧桑。而且日本的寺庙,大部分不收门票,只有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才会收门票,作为维护费用的一部分。
兴福寺东堂和五重塔
兴福寺东堂珍藏着很多日本“国宝”级文物。本来进寺庙是不拍佛像的,我也基本遵守这个规矩。但是,在兴福寺东堂,我看到两尊佛像,却是在忍不住拍了一张,因为这佛像实在是太有人间喜感了。眼睛微眯面带笑,好像在沉思中想起来一件小时候发生有趣小事一样。实在是太喜欢了。
最近清华大学艺术学院办了一个服装展,衣服好坏没人说,倒是那些模特儿的“眯眯眼”在网上炒的不亦乐乎。看看这两位佛菩萨,我倒觉得清华大学艺术学院的服装模特儿的“眯眯眼”造型,是有来历的。
在兴福寺我还见到一棵樱花树,旁边立一块牌子,写着“杨贵妃樱”。看了一下说明,说是昔日这个兴福寺有一名叫“玄宗”的法师。玄宗法师非常喜欢这里的一棵樱花树,他受到玄宗皇帝宠爱杨贵妃的故事的启发,管这棵樱树叫“杨贵妃樱”。据说这“杨贵妃樱”开的花有多重花瓣,富贵而娇媚,丰腴而饱满。开时整朵开,落时整朵一起落,不是一片片的凋落。杨贵妃樱花开时娇艳华贵,谢时毫不留痕,春风笑尽,毫无牵挂。很可惜,我去不逢时,这樱花只在4月开,我去的时间不在花季。
兴福寺的杨贵妃樱
不过,这个叫做“玄宗”的法师,我倒是觉得有些蹊跷。玄宗是唐明皇的庙号,在中国是不会有人用皇帝的庙号起名,犯忌讳。日本文化没有这种忌讳,必定是这个法师非常喜欢这种樱花,又因它丰腴饱满,富贵娇艳,而给她以“杨贵妃樱”命名,而后,法师因喜欢杨贵妃,给自己起名“玄宗”。推理而已,不争论。一来说明杨贵妃在日本很受推崇;二来,宋人林和靖隐居孤山,梅妻鹤子的情怀也有了伴。只是“落樱无痕天地宽”的境界,不知道这个“玄宗”有没有悟到。
杨贵妃樱介绍
“兴福寺”有名,除了年代久远和珍藏了很多文物以外,兴福寺的小鹿也是一个原因。这些小鹿和游人的相处十分和谐,它会很乖巧地跟着你要东西吃。疫情期间,中央台播过一个日本的新闻,说由于疫情的原因,游人减少,公园里的小鹿没有吃的,成群结队跑到市内大街上来找吃的,新闻还配发了很温馨的画面,那一定是兴福寺的小鹿。
兴福寺的小鹿
兴福寺偶遇中学生
日本比较有名的“春日大社”和“东大寺”也在奈良。东大寺在日本很有名是因为东大寺的大佛远远大于大殿的门口,是先建佛后建寺,而且东大寺也是鉴真大和尚刚到奈良时讲经的寺院。
东大寺
出了东大寺,已是中午。坐在路边草地休息并顺便吃点自带的午餐:两片面包,一瓶水,一只黄瓜。
简易午餐
路边找块石头坐下,吃了一点简易午餐以后,未及休息,便踏上了寻找唐招提寺,拜谒鉴真大师的路。
在日本,可以乘坐电车跑遍全国,但是却不敢乘坐市内公交车,因为你完全不知道始发站和终点站以及经过的线路,而且在车内还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方向感这个东西很奇怪,一旦失去,再怎么努力也找不回来了,终其一生,都找不回来。所以,市内交通还是走路保险些。同时,走路去拜谒鉴真大和尚,是不是更觉真诚和崇敬?
循路走去,边走边看。大约走了2个小时左右,我在路边看到一个石柱子,上面刻着“唐招提寺”几个字。这就是了!看着那个刻着字的石柱子、土坯围成的院墙和非常简易的小门,我又着实有些迷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唐招提寺”?这么简陋的标记?这么简陋的大门?这是为了保持原貌还是不在意我们的鉴真大和尚?
唐招提寺标识柱
不管怎么样,拜谒鉴真大和尚是我此行目的,穿过小门,我进了寺院。
门口
寺院内静悄悄,绿树成荫,甬路干净,环境非常幽静。进门的地方还立有保护大和尚墓的禁止事项牌。看到这个写有禁止事项的招提寺寺规木牌,刚进门时的那些不快缓解了很多。
招提寺保护鉴真大师墓的寺规
进门右转,就是鉴真大和尚的墓。墓的旁边有时任我国的国务院总理为纪念大和尚立的碑记,也有赵朴初先生的题词。我先是向鉴真大和尚施礼,而后,又按照家乡风俗为大和尚圆了墓,我虽一微介,也代表了一份故土的情怀。我一边为大和尚圆墓,一边也感念大和尚坚韧的意志。大和尚六次东渡,历尽千难万险,非达到无畏无惧
礼谒鉴真大师
无我无念,慈悲同体的境界而不能成功。我能循着大和尚脚步,从扬州到海南,从海南到日本,可是,我能循着大和尚的足迹达到大和尚的这般境界么?这才是拜谒大和尚的真正意义,在漫漫无际的黑夜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做完了这一切,我也有了一种完成心愿的释放。于是我又沿着幽静的林荫小路向里面走去。
招提寺里幽静的小路
完全没有想到的是,里面竟然别有洞天。
越往里走越开阔。有一个小门通往一个小院,但是门锁紧闭,门的匾额上写着“御影堂”。看了说明,知道是供奉鉴真大和尚的影像,但是那天不开放。说明上写着好像一年中只有2天开放。还参观了讲经堂。不巧的是正堂“金堂”正在修缮,没能进去参观,也不见全貌。
转过金堂,见一块石头立在眼前,上面赫然刻着“世界文化财”几个大字,而且还刻着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这使我非常诧异。因为在日本,一般景点都是免费的,但如果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一般都会收费。“唐招提寺”既然被列为“世界文化财”,也一定会收费的,但是为什么没要我买门票呢?
招提寺正门口的文化遗产标志
诧异间,我又见到一个很有气势的大门,原来这才是寺院的正门!从正门进来,门票是丹!我从后门进来就没要我门票。
招提寺的正门
鉴真大师为我免了丹的门票!
也许是我一路的追随,感念了大师;也许是我来自故国,大师出于客气;也许我的前世是追随大师的弟子,大师为我开了方便之门......
走出寺院,回望大门,我泪流满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