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娄底晚报
■记者贺朝新通讯员杨志坚
10月16日,记者和娄星区作协部分成员走进新化县吉庆镇漆树坪村,一幅绚丽的田园山水画卷展现在眼前,蜿蜒的水泥公路像条玉带,通村到户;镶嵌着瓷板的新建民房坐落在公路旁边或山林之间,好似农家别墅;田坎硬化、秋收过后的稻田恰如明镜,鱼儿成群;一条小溪穿村而过,注入油溪河,纯净的自来水经过管道流入农家;村旁的油溪河经晨光电站蓄水后,形成江南小三峡,风光旖旎,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村党支部书记罗仪清告诉记者,近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归功于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市纪委监委和县委巡察办的大力支持和驻村帮扶。
漆树坪村村支部书记罗仪清
娄底晚班总编辑贺朝新(左)娄星区作协副主席肖付云(右)
过去的漆树坪村缺水严重,交通设施落后,生产生活用电紧张,是一个省级贫困村。年至今,市纪委监委和新化县委巡察办先后驻村帮扶。怎样利用这大好机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摆在村支两委面前的中心工作。为此,村支两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为突破口,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决战脱贫攻坚,逐步改变山村落后面貌。
用心做工程,完善基础设施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确保每项民生工程质量,村支两委高度统一思想,相互协作,只讲奉献,不讲索取,舍小家顾大家。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题,在资金未到位的情况下,村干部垫资6万多元,到长沙购买自来水管,还多次召开院落会议,统一村民思想,筹工筹劳,共铺设多米主管道、2万多米到户管道,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到年8月,全体村民用上了自来水。为解决农田灌溉用水问题,年,修建高标准渠道米、小渠道米;年,新建拦河蓄水坝3处、改造河道余米、新修渠道余米。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在村支两委统一调度下,耗时4个多月,完成从户长山至柴山岭、赤竹山至安堂山、赤竹山至取水点3条公路共7公里的拓宽、硬化工程。在县委巡察办支持下,去年完成2.3公里到户院落公路建设;今年拉通连接木方村的2.4公里毛坯公路,彻底解决出行难题。年,完成农网改造升级,解决了用电难问题。
以强促产业,拓宽致富渠道
为做强产业扶贫项目,年,该村大力发展稻田养鱼项目,共修建生产便道22公里、便民桥27座,完成田坎硬化亩,成为吉庆镇最大的稻田养鱼基地,每年为群众增收20多万元;为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年,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完成6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创收5万余元。
用情暖群众,凝聚民心谋发展
群众身边无小事,为解决困难村民的住房问题,经过村支两委多次上门做工作,到去年底,该村共完成危房改造35户,易地搬迁3户,旧房改建达85%。村干部用心用情关心困难村民,去年,村里有3户村民因病和交通意外,导致生活陷入困境,村支两委积极向上争取,并筹措资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为了让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村里免费发放拦鸡网,发动村民对家禽家畜进行圈养,购买电子炮机,发动村民禁燃禁炮。年以来,对村公路主干和村民庭院实行绿化,栽种红叶石楠、樟树余株,庭院栽种楠木等经济林,在道路两旁砌好花池,在河道两旁种植黄桃树,新修游步道米、休息亭3座。
为充分发挥村民的建筑技术优势,村干部发动有技术的村民外出务工,据不完全统计,该村外出务工人员达余人,其中贫困人员70余人,每年可创造1万元的劳务收入。
经过多年精准扶贫,该村面貌焕然一新,新房遍地,54户贫困户中有35户建了新房,全村小汽车达60余辆,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祥和。年10月,国家扶贫办督查组来村检查督促,给予高度评价,《中国青年报》《湘声报》《娄底晚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该村的扶贫工作成效;年11月23日,省委副书记乌兰来村检查,对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去年,在省第三方评估中,该村荣获全县第3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