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家具品牌发展要素

编者语:

第43届中国(广州)国际家具博览会的第二期是办公环境展览,作为国内最大最专注的办公环境产品、设备、材料的展览,其展览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参观者数量也一直保持在非常可观的数量。是国内办公家具整个行业上下游从业者几乎必看的一个展览。就今年的观展看到的一些特点,我们浅谈一下关于办公家具品牌差异化发展的一些观点。

当企业意识到简单的模仿和抄袭不再有用以及当土地和设备竞赛并不能塑造一个品牌之后,更好的行业改变开始发生。

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办公环境展览,除去外资办公家具品牌外,众多的国内品牌和工厂纷纷以非常重视的态度,认真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进行最好的展示,面向全国的经销代理和项目工程渠道的从业人员。

就编者个人的观察观点来看,这次的展览展现出目前国内办公家具行业的几个特点或者说趋势。

包装一个新品牌去试探一个与现有市场不同的领域,也许是一次成功的新方向发展;也可能是对原有品牌继续发展突破的不自信。

最近几年在长三角地区,出现几个新的家具品牌,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发展迅速并且用5~7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些制造型的“品牌”十几年都未能达到的状态。而这几个新品牌的发展,在一些历史更久,制造规模更大的办公家具制造商那里可能引起了相当的重视,因为他们用行动来说明了重视的程度。

在他们的分析者的提炼里面,也许是认为近年来发展突出的几个新品牌,其成功元素是来自于:

更完整的品牌视觉语言

更有识别度的非高仿产品

批量生产的更高性价比标准产品

加盟开店模式,降低经销商的能力要求,提高资金门槛,为未来资本运作积累数据

之所以,编者猜测市场上对这个模式的追随者的判断如上,正因为,以本次展览会展现的一现象充分说明了以上的可能。

整体打包式的新品牌塑造方式。几个制造型大厂,纷纷聘请外部顾问团队、研发团队、工业设计师通过1~2年的时间,快速地从新品牌策划包装、视觉设计、产品线全新设计开发的方式,雨后春笋般为中国办公家具市场提供了更个性化的风格选择;但是,将自己经营十几年的品牌放在一边继续保守经营,而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全新的而快速建设塑造的新品牌。也许是一种更安全的试错,正如过去二十年很多企业成功的方式一样,快速试错,快速转换车道。

新策划的品牌,具有很明显的品牌视觉设计更完整的特点。说明当下的企业们,更清晰地认知视觉设计对品牌发展的极其重要性。从LOGO设计、VI规划、宣传物的完整视觉、企业广告视频、产品宣传视频、产品包装方式、展览展示的专业设计等等,这些过去被制造型企业非常不重视的部分,已经完全颠覆性地在这些领域里面发挥自己重要的作用。

室内设计或者空间陈列,甚至专业的灯光设计,都越来越在展览的企业中,明显被提高其投资比例。从一些品牌的陈列效果来看,更高比例的预算明显提高在室内设计、专业灯光设计方面。以及为了满足特定产品线的广告效果而专门做陈列道具、自己设计的海报、色彩背景等等,都在欣喜地说明中国办公家具行业的发展进步。

从对产品的单纯模仿,到对办公空间规划中对产品线的要求的学习和模仿,从产品的高仿到聘请设计师进行设计开发。即使我们还是会看到很多不自信的外观模仿痕迹,但是我们仍然应该肯定当下办公家具企业们,对产品设计的重视已经到了一个正确的起点。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们认识到,单纯的高仿产品并非一定是弯道超车的方式,相反,高仿国外品牌的产品很大程度会投资失败。原因正是编者在前面关于产品管理的文字中有提到,海外大牌的产品线存在很多“陷阱”。因为某些产品他们并非为盈利而开发,而是为了当下的品牌高度和十年后的盈利而开发。对于国内的一些企业来说,在没有足够的品牌溢价能力之前,盲目高仿他人的非盈利目的的明星新品,反过来说其实可能带来投资失败。若某些企业在几年前开始聘请海外的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设计师,为自己品牌打造完全符合自身市场定位和受众群体的性价比产品,并且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后,也给更多的国内办公家具企业们提供了一条发展的道路。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多种风格的细分领域品牌的出现,也说明了市场同质化程度降低。

虽然,在商业模式和品牌塑造、产品发展的路上,不少后发的企业在明显模仿几年前开始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新品牌;但是仍然值得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不能再停留在过去几年曾经陷入的过分同质化的市场状态中。在那些可怕的年份里面,众多的企业在一次又一次的海外看展归来后,从企业主到研发技术团队,闭门盲目模仿设计,结果却是大家抄袭的都是那几个明星品牌和明星产品,从而导致来年出现在展览会上的产品,都不约而同地具有了极高的相似性。

而年3月的这次展览,明显地看到不少新品牌在走非常“另类”或者小众的细分领域方式去发展自身品牌。虽然,从个人的审美和行业判断来说,确实也对多数这样的品牌的前景标识不乐观,但是不能不肯定,至少更多企业脱离了在一个更同质化的模仿中,煎熬自身已经极低的毛利率。

越是同质化的产品会越来越难以生存。在当今产品价格由于互联网,由于国企的限价标准等原因,过去那些暴利的可能已经越来越不可获得。如果一个产品,在众多的生产商都可以获取,那就更加可怕地加剧了制造商以及其经销渠道的价格战,最终只会陷入到低品质、低毛利、高售后的恶性结果。

但是,从众一直都存在,只是从产品到商业模式而已。企业的发展动力不应该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自身的清晰目标下的沉着坚持。

对投资依赖一种过去式的快速试错的方法,可能会把一些本来还安全的企业的发展资金榨干。

华为的成功,甚至让一个世界级的大国将之视为敌人。巨大的成功,让我们热爱,让我们崇敬。可是,在那些沉默用力的年岁里面,华为对于上市可能面对“恶”资本的上市抗拒,对预见性的极高风险的芯片级领域的巨大的研发投入,对自身发展目标和价值观的近乎偏执的自信,我们的企业家们是否有所了解和理解?

当我们对于耕耘十数年的既有品牌抱有不自信,不自信在已经做了长时间的努力和了解到骨子里面的企业的继续发展中,能够取得希望的成绩。而因为“竞争对手”似乎在某个特别的方向和领域取得了“成功”,继而将企业的资金抽取出来,通过寻找“有经验”的设计和包装团队,以近乎整体外包的方式,要求快速地将一个崭新的品牌进行包装和塑造。从全新的品牌视觉设计、网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6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