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佛缘ldquo山川异域,风月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近来,这稍显陌生的八个字,结结实实地火了一把。

先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向湖北捐赠的2万个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其包装上写着这些字样。

而后,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又在一段视频中,展示了这句话,为武汉加油。

字面上,这句话讲述了,纵然身在不同的地方,但我们仍处在同一个天地中,命运息息相关。著名主持人孟非也在自己的抖音主页上对这句偈语做了解读。

而这短短八个字背后,实际上是一段流传了一千三百年的中日友好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江苏大德,也是一位旷世的大才,他叫鉴真。

鉴真大师干漆夹纻像

相传,当年日本的圣德太子有一句预言:“两百年后,佛教在日本一定会遍地开花,越发昌盛。”

结果,两百年过去了,日本的佛教却未如圣德太子设想的那样,蓬勃发展。反倒是,因为僧众没有戒律清规的约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这可如何是好?当时的圣武天皇下令:“派人前去大唐,寻找通晓戒律的僧人,来日本弘法!”

日本圣武天皇

西行取经,事关重大,当时日本国内千挑万选,选出了两名年轻特使,一位是兴福寺的容叡,另一位是大安寺的普照。

年,他们来到大唐。异国他乡,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一位高僧大德,谈何容易。这一找就是九年。

人之所以这么难找,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个时候的东海,有着“地狱之门”之称,强风大浪暴风骤雨,不知要了多少人的性命。

能平安抵达的人,百里无一。到底什么样的“傻子”,才愿意冒生命危险东渡弘法?

这个“傻子”此时就在扬州大明寺中。

鉴真俗姓淳于,老家扬州。这一年,他五十五岁,正是当时有名的高僧,在大明寺开坛讲学。

相传,听过他点拨的人,有四万之众,遍及全国。

容叡和普照带来了日本长屋亲王的礼物,上千件袈裟,上面绣着这样一句话——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鉴真一读,觉得此番相遇当真有佛缘,一个国家的山川,不可能跑到另一个国度。而天上的风月,则不受此限制,不同国度的人可以共见。

无论日本人、中国人,东方人或西方人,甚至是草木、走兽,凡有心者,皆堪作佛。

“目前日本还没有戒律,请问,在座是否有人愿意随我们,一同东渡?”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鉴真做了一个决定,他要亲赴日本!

第一次,鉴真筹备了半年时间,不想临行前,这个计划因为弟子的背叛而化为泡影。

第二次,船已经出港,却遇上了暴风雨,触礁沉没。鉴真一行人落入冰冷的海水中,冻饿交加,命悬一线。

第三次、第四次,鉴真的计划都因有人告密而被制止,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于是第五次,上天要跟他开个小玩笑。

那次出海,晴空万里,一切顺利,然而当他离目标越来越近时,突然狂风大作,把他吹得偏离了航线。

他们在海上漂流了半个月,一路漂到了海南岛……

没办法,回扬州吧。谁知道刚走到广东肇庆,容叡就积劳成疾客死异乡,随后普照也独自离开不知所踪。

屋漏偏逢连夜雨,往后,鉴真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双眼因为疾病而失明。

“鉴真,你差不多该放弃了吧?”

放弃?还早呢!鉴真又一次来到海边。

张家港的古黄泗浦,是一个大港口,河道转弯处泊着遣唐使的船。这次,他希望乘他们的船,完成东渡大计。

只是,此时的他已看不见波澜壮阔的海面,只能听到惊涛拍岸的水声。

在这里蛰居了一个月,使节的一番话,让鉴真冷水浇头!“您的出行,可能会引起外交纠纷,还是请您打道回府吧。”

万事休矣,最后一步棋也走上了末路穷途。一切都结束了吗?

古黄泗浦的禅院遗址

“请留步。”一旁的遣唐使副使叫住了这个可怜的老和尚,“鉴真大师,我听说了您之前遭受的那些苦难了。请同我一起上路吧。”

“我的事情,是谁告诉你的?”鉴真心生疑惑。继而,耳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师,久违了。”

说话的人正是失踪已久的普照。

这是第六次,也是鉴真最后一次东渡。年,他与众弟子来到了日本,他不仅带去了佛学,还有建筑、书法、音乐等等技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鉴真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夫,通晓医学、精于本草,他把中药鉴别、炮制、配方、收藏、应用等技术带到了日本,并传授医学,热忱为患者治病。

根据史书记载,他虽然已经双目失明,却以口尝、鼻嗅、手摸来鉴别药物,并治好了日本天皇的病。

日本医史学家富士川游在《日本医学史》写过这样一句话:“日本古代名医虽多,得祀像者,仅鉴真与田代三喜二人而已”

时隔千百年后,新冠肺炎在中国大地上肆虐,日本各界捐赠了大量物资,帮助抗击疫情。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日本政府及社会各界一共捐了万个口罩、万套手套、17.9万套防护服等物资。

来自日本的民众,将与古人相通的情感,寄托于一副副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中,还特意写下古人的诗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除了感受到汉字的魅力,文字背后满满的感动外,我还会想起,曾经有那么一位高僧大德,他从江苏出发,远渡日本。

用自己的胆气、才华、学识,行医济世,造福世人。千百年后,山石犹在,风月无改,而他的德行依旧泽被后世。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王子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gx/6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