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日本关西地区古迹集中,寺院栉比鳞次。京都有世界文化遗产17处,其中13处是寺院,另有神社3处、德川家康建二条城一处;奈良市有世界文化遗产9处,其中7处是寺院,另有神社1处、平城宫迹一处。如果说京都“世遗”级寺院在确保文物价值的同时,注重营造人工景观并将人工景观不露声色地化为富有历史感的自然,那么,奈良“世遗”级寺院文物价值又胜京都。笔者四度考察日本,往京都、奈良各三回共20余天观赏世界文化遗产,对其中寺院之美铭心萦怀,不能忘却。
一.奈良寺院及其藏品
奈良时代(-)时当初唐到盛唐。奈良作为奈良时代日本都城,建都时间早于京都,建寺历史比京都久远。其中,法隆寺及所藏文物稳居奈良寺院第一;唐招提寺因鉴真为人神往;东大寺价值主要不在寺院,而在正仓院宝物。
乘JR前往奈良、大阪间法隆寺,比在国内本市移动还要方便。此寺初名斑鸠寺,系日本飞鸟时代(-)力倡佛教的圣德太子(-)为弘扬佛法而建,当时共建法起寺、中宫寺等七座寺庙。寺院由西院伽蓝、东院伽蓝和中部博物馆三个院落组成,占地18.7万平方米。两院一堂互相通连,成为超大型博物馆,内藏日本国宝、重要文化财余种余件,许多藏品出自飞鸟时代,东京、京都、奈良国立博物馆也难与其匹。
法隆寺西院伽蓝范围极广,金堂、五重塔和直棂窗回廊、中门飞鸟时代原构等均为国宝级建筑,金堂内置有圣德太子当年令造的本尊药师佛像,奈良时代增建藏经楼,平安时代增建钟楼与大讲堂(图1、图2)。整个院落气象庄严宏大,唐风浓郁。院西北角有西圆堂,院东门与大宝藏院通连,各为国宝级建筑。中部博物馆三座建筑时代不一:圣灵院建于镰仓时代(-),大宝藏院建于近代,为“百济樟木雕观音像”专门建造的百济观音堂增建于20世纪90年代。东院伽蓝范围较小,冈上有建于奈良时代、供奉圣德太子像的六角攒尖顶“梦殿”及其后传法堂,两者均为国宝;其余建筑多系镰仓时代增建,各为日本重要文化财。
图1:奈良法隆寺西院伽蓝局部
图2:从法隆寺西院伽蓝外看五重塔
欣赏法隆寺文物最是销魂享受!百济观音堂玻璃橱内,高达.9厘米的飞鸟时代“百济樟木雕观音像”留给我铭心记忆!它身材是那么修长,身姿又是那么曼妙,表情神秘而又超逸,微妙不可言说!展厅文字解说确认其从百济进入,呈中国南朝佛像之风[1]。环顾境内,南朝石刻佛像尚有所存,踏破铁鞋也难寻觅如此巨大的南朝风木雕造像!不见南朝风木雕,不知南朝艺术之高妙,清气、逸气、仙气流转在观音眉宇之间,智慧、洒脱与玄远尽在观音摆手抬足仙袂飘飘之中!此堂还陈列有飞鸟时代修补金堂时拆卸下来的天盖装饰,如“镀金铜凤凰”“镀金铜佛光”等,莫不造型洒脱流丽,线条飞扬灵动。飞鸟时代艺术的超然绝俗之美,正是中国南朝艺术超然绝俗之美的折射。飞鸟时代国宝“玉虫厨子”、国宝“伝橘夫人念持仏厨子”等,笔者早已耳熟能详,此回一一得见,真如身在梦中。圣德太子像被飞鸟时代人们反复塑造,成为飞鸟时代的符号。唐代“樱木造如意轮六手观音像”佛座上莲瓣、佛座后佛光与佛顶华盖镂空精细,历千五百年竟无毫发损。我在三馆内徘徊流连,一,而再,再,而三,看不尽飞鸟、奈良、平安、镰仓时代佳作,从中清晰可见与中华隋唐宋元艺术精神的对应,走出三馆,参观行程中又遇“法隆寺秘宝展”,展示飞鸟奈良平安镰仓时代佛像。因可移动国宝、重要文化财皆不得拍照,笔者只拍下不起眼的飞鸟时代木雕残件(图3),虽是残件,仍可见飞鸟时代飞扬灵动的艺术精神。
图3:飞鸟时代木雕残件
打国际长途电话约来的士送我到法起寺。此寺是飞鸟时代圣德太子所建寺庙之一,历史价值与法隆寺相伯仲,文物价值则不能比法隆寺。寺门简朴平易,寺内三重塔建于年,为日本国宝,另有讲堂、圣天堂两座建筑(图4)。此寺特色在于:绿野平畴,不设围墙,柴扉瓮牖,本色自然。
图4:奈良法起寺内奈良时代三建筑全景
唐招提寺在奈良市郊,比东大寺、兴福寺都亲近自然,氛围安静。其金堂斗栱、直棂窗等,一派唐风,堂内国宝级文物——天平时代塑像三尊正在维修,其中,“卢舍那佛坐像”高近3.5米,篾胎上以布和漆涂垒13层,像内支有木架;卢舍那佛像左右,“千手观音菩萨立像”高5.36米,并“药师如来立像”均以木心干漆工艺塑造(图5)。其讲堂、新宝藏阁各展示作为重要文化财的木造佛像与干漆佛像。寺内正举办“新宝藏展”,展品中,金堂鸱尾为国宝,佛像、经文全部为重要文化财。寺后御影堂与鉴真墓园掩映于密林之中。御影堂内供奉“脱活干漆鉴真坐像”,为鉴真门人在鉴真圆寂以前模仿其真容塑造;墓园内,大片松林不见尽头,小池不过数尺,却托意深远取名“沧海”,鉴真墓穴和石供桌在密林深处(图6)。凝望鉴真像,他盲眼中竟然真的噙着眼泪!我想起松尾芭蕉名句“新叶滴翠,摘来拂拭尊师泪”。未知这位偷渡出境而为万众敬仰的文化使者,对异邦清幽归宿作何感想?
图5:[天平时代]唐招提寺金堂内国宝级塑像
图6:拜谒唐招提寺鉴真墓园
药师寺也在奈良市郊,临近唐招提寺,初建于7世纪,昭和42年(年)重修。其东塔为国宝,金堂五间内陈列白凤时代药师佛像三尊,为国宝;讲堂内陈列白凤时代弥勒佛像三尊,为重要文化财;后堂佛足石、佛足迹歌碑为国宝。东院堂建于镰仓时代,如今也是国宝,其内陈列有国宝白凤时代圣观音像。玄奘三藏院中央玄奘塔内,供奉玄奘顶骨。另有明六暗三层药师塔。大唐西域壁画殿内,悬有平山郁夫壁画十三幅,画玄奘从西安出发到印度取经的全过程,雁塔的庄严凝重、雪域的视觉张力、印度浮屠的幽玄神秘,各各得到充分的渲染与表现(图7)。药师寺国宝不少,却给人寺院太旷、绿化太少、建筑太新的遗憾。
图7:奈良药师寺大唐西域壁画殿内平山郁夫壁画
奈良市区景观几乎集中在东大寺周边:从春日大社到奈良公园到奈良国立博物馆,游人如织,梅花鹿在草地上、公路上与游人嬉戏争道。走过漫长的参道,参道上的石灯笼、大佛殿前奈良时代金铜八角灯笼等,传达出深刻的庄严与静穆。大佛殿长达57米,相当于15层楼高,体量惊人,南宋风格浓郁(图8)。年,圣武天皇下诏仿唐式建造大殿;年殿遇兵火,南宋工匠陈和卿主持重建;江户时代再次重建。因为多次重建,庑殿顶中央“唐破风”、木构梁柱与墙面的平面分割等呈和风。我四渡日本,见大殿前披正中隆起成弓形,寺庙等正门、内门前披正中隆起成弓形,被日本人称为“唐破风”,其门被称为“唐门”。“唐破风”“唐门”吸纳中华又巧借古希腊山墙“破风”加以改造,成为大和民族建筑的经典样式。大佛殿正中置奈良时代“青铜镀金大佛”,高16.2米,一派正大气象,为国宝级文物(图9)。佛座莲瓣用干漆夹纻即中国漆工的脱胎法制作,漆面用沉金工艺制为《听法图》。别有国宝馆,展出奈良时代“脱活干漆八手八臂不空羂索观音立像”,高达3.5米;奈良时代“日光菩萨立像”“金银钿装大刀”“金铜八角灯笼火袋羽目板”等国宝及奈良时代“木造彩色天盖”“黑漆鼓”“手抄经书”等重要文化财同时展出。寺院空旷,正仓院在最深处,仓门紧闭,欲进不能。参观正仓院文物之梦,四行日本才两度实现。东大寺建筑价值远不能比奈良法隆寺或京都东寺,其收藏奈良时代亚洲大陆文物数量之丰、品种之多,为世界第一。返道途经荒池,真正荒得美丽!隔荒池,可见东大寺五重塔倩影(图10)。
图8:奈良东大寺大佛殿
图9:东大寺大佛殿内奈良时代青铜镀金佛像
图10:隔荒池可见东大寺五重塔
奈良兴福寺靠近近铁奈良站,因此游客杂多,市井气息浓郁。寺院格局与京都西本愿寺相仿,基本没有绿化。到兴福寺不是看建筑,而是看佛像,国宝馆内陈列众多佛像。其中最珍贵者为奈良时代“脱活干漆各式武士立像”十三尊,还有平安时代“释迦如来像”“千手观音像”“木浮雕大将十三面”等。东金堂重建于室町时代,为国宝,堂内陈列有国宝——平安时代“木造四天王立像”、镰仓时代“木造十二神将立像”“木造彩色维摩居士立像”及若干作为重要文化财的木雕像、铜铸残药师像等。对比平安时代与镰仓时代造像,笔者感觉前者力量内蓄,后者力量外露,分别与中国宋、元艺术精神对应。
奈良元兴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塔院内仅存五重塔石础和散乱石雕。入寺,见本堂、禅堂为国宝,堂内佛像移作别展。寺内新建“法轮馆”,上下三层陈列文物。底层迎面陈列平安时代“贴金漆木佛像”,正中展示天平时代(-)元兴寺“五重塔木造小样”,历千数百年无毫发损,为国宝;橱窗内展示有宋代“木版线刻佛画观音”及镰仓时代“木雕髹漆圣德太子像”。二、三楼陈列多日本文书,镰仓时代“木雕髹漆兽首”造型孔武有力,十分引人注目。
图11:奈良元兴寺本堂
二.京都寺院及其藏品
平安时代(-)时当中晚唐至北宋。京都是日本平安时代都城,当时称“平安京”,建城、建寺历史较奈良为晚。其中,东寺最早,收藏文物也最丰,平等院凤凰堂、醍醐寺可与东寺接踵。
东寺地处京都市区中心,早在营造平安京时的年就开始营造,年赐给渡海求法的僧人空海(-)。这里藏国宝级密教珍品2万件以上、重要文化财5万件以上,被称为“京都正仓院”。东门外即可望见五重塔,山门梁柱极其粗壮(图12)。入门,见伽蓝宽广,金堂为平安时代原构、国宝级建筑,斗栱占柱高一半,直棂窗一片本色,气格端严庄肃(图13)。金堂内原样置有平安时代“木造药师佛金像”,脸圆眉弯,闭眼闭唇,不比唐代佛像与人亲和而有几许神秘;两边对称置有“日光菩萨金像”“月光菩萨金像”“莲花宝瓶金供”,高及屋顶:均系国宝。堂门半闭半掩,堂内半明半暗,入堂者,三四人耳。我在佛像前长坐敛息,静静地瞻仰,感觉佛的精神气息向我周身传递,我似乎与佛感应,心田如雨露滋润般地安详舒适。金堂西首“唐门”为国宝,门顶前后披正中隆起成“唐破风”并且镶铜鎏金。金堂东首有五重塔,高54.米,为京都最高的古塔,系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重建,塔底层四面各置平安时代贴金佛像一铺五尊。塔旁有池塘,池边满树金黄,为游人拍摄金堂、五重塔平添了靓色。西院御影堂又名“大师堂”,曾为空海大师僧房,现置国宝——“空海大师像”。
图12:京都东寺东门外可见五重塔
图13:东寺金堂
从东寺正院绕圈往左,见观智院,为江户时期重要文化财。客殿建于年,为国宝,障壁画(日本称“襖绘”)《鹫の图》系江户初期艺术家宫本武藏手笔,庭前有枯山水名“长者の庭”,绕庭有大小枯山水庭院四方(图14)。今人新建宝物馆。底层陈列“空海大师尺牍”“密教镀金铜法具”,为国宝;“宋版经书”为重要文化财;二层陈列平安时代“木造金箔千手观音立像”,高、6米,与两旁“地藏菩萨像”均为重要文化财;佛像后彩绘《曼陀罗图》为国宝。东寺既有盛唐庄严正大的气象,又有小山水小庭院,国宝级藏品目不暇给,堪称京都最为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耐得盘桓整天。
图14:东寺观智院客殿庭前枯山水“长者の庭”
平等院在宇治,需往京都站乘JR电车前往,下车后步行10分钟即到,交通十分方便。该院建于年,院内可观赏者唯水中央之凤凰堂。笔者曾在美国丹尼斯《亚洲的螺钿》中得见此堂梁柱与大佛华盖嵌满螺钿加之以金莳绘,于是扫描彩图,用于拙著《髹饰录与东亚漆艺》,因此心向往之、必欲见之。堂名“阿弥陀堂”,中堂、翼廊、尾廊呈对称展开,外壁用丹土白垩涂装,因屋顶曾经安置青铜凤凰,俗名“凤凰堂”(图15)。此堂限额观览且需等待,入堂限时15分钟观赏。所幸日方安排甚佳:门票上印有入堂时间。观赏者完全不需要在堂外排队,转一圈寺院看完展览再回堂外,正好掐准进堂。其本尊“阿弥陀如来金像”用“寄木造”工艺制作[2],高达丈六,端坐于木雕髹漆莲花之上,系平安时代大师定朝作品,被日本确定为国宝,“寄木造”被日本人称为“定朝样”。佛背屏画《弥勒接引图》为国宝,已经漫漶。佛床与柱子凡人手可触之处,嵌螺钿尽皆脱落,只存挖嵌痕迹,柱子高处与大佛华盖嵌螺钿金莳绘尚存,镂雕佛光、镂雕华盖层层叠叠,金莳绘灿丽豪华,无以复加。左右额枋间墙上悬挂木雕菩萨翔云52尊。今人将26尊古物移入“凤翔博物馆”供人近赏,原建筑墙上26尊木雕菩萨置换为今人仿雕。四壁画及屏门画皆用木格保护,从木格孔眼可以觑其一斑。
图15:宇治平等院凤凰堂全景
平等院冈上新建“凤翔博物馆”,其中陈列凤凰堂拆卸下来的实物、仿制部件及各细部照片等。凤凰堂屋顶“青铜凤凰脊饰”被拆卸在玻璃橱窗之中,体量庞大,以大小部件组装铆合。只见凤凰双眼是如此地神采逼人!双翅是如此地腾翻有力!双腿又是如此地坚实稳定!日币上的“青铜凤凰”出处正在于此,我从“青铜凤凰”中,分明看到越洋传来的大唐精神!玻璃柜里有从凤凰堂枋间墙上拆卸下来的26尊“木雕菩萨翔云”,各各手执不同乐器或法器,有坐,有立,有跪,有起舞,有演奏,既得其形,又传其神,令人心旌也为之摇动!馆内展示凤凰堂佛背屏画《弥勒接引图》早年照片,酷似平顺大云院五代壁画之风,因实物已经漫漶,早年照片也上升为国宝。冲此两只“青铜凤凰脊饰”,冲此26尊“木雕菩萨翔云”,冲此佛背屏《弥勒接引图》彩照,平等院路再远、再排队也值!我这才理解日方另建“凤翔博物馆”的意义:该保护的,绝对严格保护;游客看不清?请到博物馆细看。如果没有“凤翔博物馆”实物加照片加声像反复渲染,堂内那十五分钟,该挡的挡着了,高处又看不分明,观赏者会觉得非常遗憾。
醍醐寺在京都东南郊,已出公交一日券车行范围且需转车。该寺院创建于年,由下醍醐、上醍醐与三宝院组成,范围甚广,因醍醐、朱雀、村上三位天皇及其皇后在此皈依而被作为永久护持,门票円。入下醍醐之门未远,西首便可见三宝院自成独立院落,入院再交円。此院为室町幕府之后实际执掌日本大权的丰臣秀吉(-)于年原构上修建,原大门“唐门”为国宝,现改由小门出入。国宝表书院庭前景色绝佳,游客久坐堂上注目观赏,比仁和寺御园庭院则稍觉布置平散,缺少楼塔陪衬及竖向对比(图16),因系丰臣秀吉亲自设计,被列为国家特别史迹和特别名胜。上醍醐伽蓝区并非呈中轴对称布置,而是竖向延伸向深处,顺序为:金堂(国宝)、不动堂、真如堂、祖师堂、观音堂、弁天堂,金堂内置有一铺五尊铜像,北尽头“无量寿苑”一改人工痕迹为池塘秋林。竖向延伸线中部东侧,矗立着年建造的五重塔,为京都最古老的木塔、日本国宝级文物(图17)。比较东大寺摩肩接踵的游人、药师寺重修太新的建筑,上醍醐山间寂寥,碧空如洗,暖日融融,触目成画,令人感觉舒坦宁静。
图16:京都下醍醐国宝表书院庭前景色
图17:上醍醐国宝——年造五重塔
上下醍醐之间为博物馆区“宝聚院”,由灵宝馆、平成馆、佛像馆三馆组成,三馆通连,所陈列文物除丰臣秀吉手书文书为国宝外,下醍醐药师堂的国宝“药师三尊像”、上醍醐五大堂的国家重点文化财“五大明王像”等移在平成馆展出,还展出宗教用漆器、经书等国家重点文化财和一般展品。醍醐寺范围虽广,地貌平坦,走完游程,不觉太累。回程得知,醍醐寺站就有公交车直发京都站。
仁和寺在京都西北,初为年第58代光孝天皇所造御愿寺,几经更名,年遭遇兵火,年再建完工。其伽蓝略呈正方,由一组寺院建筑与“御园庭院”“灵宝馆”组成,历史价值固不能与东寺相比,然而伽蓝宽广,文物不少,景观价值极高。入伽蓝,见东南角别开小院,称“御园庭院”。本堂入口,翠松经人工整枝匍匐在地,松针经过修剪,郁郁葱葱,煞是好看。日本寺院松树根根松针呈色翠绿,不像黄山华山松树根根松针呈色深绿,想是庭栽之树,没有经受过高山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缘故吧。入本堂,循路前行,木廊连接起若干草顶和式殿宇。本堂庭前,远山青青,近水寂寂,金碧交辉,树后宝塔尖欲藏还露,堪称京都寺庙庭院景色形式美之最(图18)!游客一个紧挨一个坐于本堂地板,静静地观看这绝美景色。本堂之后、之侧,庭院景色各各不同(图19)。本堂屏障画《金地雪松图》安详静谧(图20),《水墨松树图》如飞如动。伽蓝内,金堂建于-年,为国宝,堂内有“阿弥陀三尊像”和“四天王塑像”;五重塔建于年,为重要文化财;御影堂、九所明神本殿等各为重要文化财。其博物馆——灵宝馆在伽蓝最北端,建于昭和年间。此行正值此寺“秋季名宝展”开幕,展出国宝——平安时代阿弥陀三尊贴金像、镰仓时代若干雕像及绘画书法。年,灵宝馆也进入了有形文化财名录。
图18:京都仁和寺御园本堂前庭院
图19:仁和寺御园本堂后枯山水
图20:仁和寺御园本堂袄绘《金地雪松图》
京都洛东三十三间堂一带,风光旖旎,古建筑栉比鳞次。顺坡上山,突见一座木构架髹朱红漆的双层歇山顶楼阁当坡而立,真如盛装新娘般地令人惊艳!绕行于绿荫蓊郁的山道,终于看见山谷底部抬升而起、始建于年、重建于年的清水寺本殿,为日本国宝级文物,根木质梁柱呈方格穿搭,不用一根铁钉,就将大殿从谷底升抬到高出山顶地面15米。其庑殿顶明明学自中国,却变中国庑殿顶的反宇曲线为饱满下垂再向上飞升;其龟头屋明明学自中国,却变中国庑殿顶四披正中各置龟头屋为迎面披左右各置龟头屋:借鉴又不露声色地转换成为创造。区别于该寺入口处朱红漆楼阁色彩的秾艳,本殿纯然灰色,木构油漆褪尽,愈显得沉静、磅礴和大气(图21)。
图21:京都清水寺本殿
三十三间堂本名“莲华王院”,造于年,年重建,因正立面有33根立柱得名。主殿南北向达米,是日本最长的木造建筑之一,为日本国宝(图22)。其建筑外观简洁朴素,入内,正中镰仓时代“木造千手观音坐像”体量巨大,为国宝;镰仓时代“二十八部众木雕像”30尊站立前排,约与真人同高,其中,“风神”“雷神”为国宝;后排各立“金装千手观音像”尊,服装、法器、表情、姿态大致相仿,金色黯然,全部为重要文化财。大殿屏壁与墙壁间走廊展示三十三间堂历史资料。殿外有一方池塘、些许树木,为摄影增添了些微层次。看过太多飞鸟奈良天平时代国宝之后,颇以为镰仓时代造像已失中国佛像的饱满庄严,“风神”“雷神”等面目狰狞“玉眼”炯炯。这就是所谓日本国风吧。
图22:京都三十三间堂
金阁寺位于京都城北偏西,本名鹿苑寺,始建于7年,原为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日本室町时代开创者足利义满(-)建造。其观赏价值只在水边一座四角攒尖顶三层楼阁,安静地矗立在彼岸,可远观不可亵临。营造师别出奇思在楼阁二、三层栏杆与外墙贴真金箔五重,绿树、金阁与水中星星点点的石屿组合,与倒影交织成为一幅辉煌而又清丽、华贵而又高雅的图画(图23)。寺前有镜湖池,寺后小山有安眠泽。登山绕阁,可以或前,或后,或平视,或俯瞰……变化角度拍摄此阁。
图23:京都金阁寺
银阁寺建于镰仓时代,与金阁寺同是国宝却朴素之至。后山比金阁寺后山稍高,园林比金阁寺园林稍广。入门,见大面积枯山水,国宝东求堂前庭院山泉树石之美有胜金阁寺(图24)。登山,可以俯瞰银阁寺庭院及京都全貌(图25)。因此,银阁寺景观的丰富性远胜金阁寺。加之周边有哲学小道、法然院、永观堂等诸多景点,蓝天丽日红叶纷披的秋季,大可在银阁寺一带盘桓整日。
图24:登山俯瞰银阁寺庭院及京都全貌
图25:银阁寺国宝东求堂前庭院
京都西北郊龙安寺初建于年,以年等持院石庭有名,白沙地植入十五块峰石,峰石各各以苔镶边,绕以一圈圈白砂耙出的波纹,似乎沧海寂寂,人类尚未诞生,空寂即是久远,给人入禅般悠远的联想(图26)。该寺园区甚广,穿过松树林,镜容池边柿挂满枝,湖面浮萍与落叶倒影分明,隔岸秋林如火,晚霞中,金黄、橘红与碧绿团团簇簇,熠熠生辉(图27),好一幅印象派绘画杰作!恍若与莫奈邂逅——就在这池边小道。
图26:京都龙安寺等持院石庭
图27:龙安寺镜容池湖面倒影与隔岸秋林
从四条大宫乘JR巴士到栂丿尾下车,京都西北郊高山寺已出公交一日券车行范围。该寺创建于年。下公交即开始登山,没想到它还真在“高”山之上,令我步履艰难蹒跚。登山石板路多有倾塌,路边苔藓满树。山腰石水院一派苍古(图28),为镰仓初期寝殿式遗产,本堂内陈列有书画等文物。顺次上山,有书院、开山堂等建筑,门皆紧闭。造于室町时期的金堂孤零零在东侧山顶,为重要文化财(图29)。据闻,寺内藏有宝物1万余件,登途中未见一件展出,也许深山老林,游人罕至,难以确保展出文物的安全吧。从金堂道下山,台阶平稳,偏离公交站约二百余米。从路牌得知,往神护寺、西明寺各不过几分钟行程,所憾日头已西,且无脚力。
图28:高山寺石水院
图29:高山寺山顶金堂
我第一回去岚山,系乘岚电抵达岚山站,出站路对面便见天龙寺。我第二回去岚山,系乘公交在渡月桥下车,下车立见岚山,方知岚山范围极广,山上山下,寺院星罗棋布,笔者另有专文描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唯天龙寺“曹源池”一处。此寺系年足利尊氏为祭祀后醍醐天皇而建,现存殿堂多为明治时期重建,可见殿堂文物价值不高。中国寺庙大殿的入口都开在明间朝南,天龙寺大殿却山墙开门迎向大道,前披正中隆起成“唐破风”再镶铜鎏金,暴露的木构梁柱将山墙分割成为大小横竖的白色块,和风浓郁,为山墙平添了美感。中国寺庙大殿博风下的悬鱼、惹草等木构装饰在这里被强化,铜铸为复杂花纹并鎏金。屋脊上有装饰作用的青瓦披木构阁楼,又明显可见对西方建筑样式的借鉴(图30)。大殿旁“曹源池”,顾名即可知为纪念中国南宗禅开山祖——曹溪人慧能而凿,池水澄明,池边金碧交辉,屏山森林茂密,令人油然心生禅意。
图30:笔者在京都岚山天龙寺大殿后曹源池
西本愿寺在京都市中心。门口车水马龙,入内,见参拜者接踵进入却全无市声嘈杂,只闻脚步沙沙,不闻人声。大片白砂地上,除“唐门”竭尽装饰以外,飞云阁、金阁、银阁、白书院、黑书院、能舞台……居然多是国宝!年建造的御影堂、年建造的阿弥陀堂各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也许因为它簇新,不熟悉日本历史的笔者很难欣赏其价值,只感觉无水、无树甚是遗憾!参拜者们跪在殿内,轮流挨个挪膝趋往讲坛之下,虔诚地跪听僧人说法,气氛甚是肃穆(图31)。
图31:京都西本愿寺殿内虔诚参拜的人群
笔者二度考察京都、奈良世界文化遗产级寺院时,西芳寺(苔寺)、延历寺未能如愿。前者因需预约且进寺先需抄经,笔者难有如许空闲;后者网上功课说山途遥远且需攀爬三景区范围达数公里,笔者担心脚力。四赴日本后,笔者胆气渐壮,第四回终于观览了西芳寺。观览延历寺,且待第五回东渡。
三.结语
我四度在日本淹留,深切地理解了关西寺院独特的文物价值、景观价值和精神价值。不说僻远,闹市中心竟有这么多千余年前大殿、千余年前木塔和数百年前木构庭院!各寺院多有博物馆区,寺院就是一座博物馆甚至是一座超大型博物馆。木构庭院咫尺重深,参观者抬脚即可进入深山幽寂的意境,连绵的木走廊拉开了山水与游客的距离,游客可观赏不可亵玩,山水得以不受游客干扰,自由地吸收阳光雨露,呈现出大自然自在自为的美。寺院是人造景观,却因为依托自然而被日本人不露声色地化为悠远富有历史感的自然,人造自然与原生态自然相融相洽,人造自然与历史、与佛门精神相融相洽。寺庙里莫不出奇地安静:想拜佛者自拜,想做公德者将钱放入功德箱,没有人大声喧哗,更没有烟熏火燎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在关西游寺庙,是皈依自然来的,是静修与感悟来的,是享受佛门清净来的。游客在与历史与自然与佛门精神的深度会晤之中,感受到了静心、滋心,感受到了自我心灵的跃越。
日本寺院建筑之中,中国古代建筑样式如影随形,妙就妙在:日本人能学也能变,学了就变成大和民族自身的创造。翻思作为日本文明源头的中国,不要说唐代寺院难觅,宋元寺院也已经少见。新庙旧庙里,佛门清净地成为俗众烟火场,烧香拜佛的俗众们嘴里念念有词甚至大声喧哗,满脑子想的是官运亨通观音送子财神送钱,偏偏忘记有他人在场,忘记了对众生的悲悯,忘记了古寺山火会让人横遭灾难,忘记了对天、地、人、法的敬畏。这样的求佛,只能说是愚昧。而佛理,恰恰是要在与佛的孤寂面对之中独自了悟的。我不由想起台湾比丘尼证严说的话:信佛不求佛,信的是佛的精神。佛的精神,我以为就是对众生的悲悯和对天地自然的敬畏。
在京都,我不必像在东京迷宫突围般地有紧张之感,倒像是回到了自家唐代,当了一回悠闲漫步的唐人。回到唐代已不可能,再来京都也成奢侈。我是想回去,还是想出去?都不是。我只望咱中国不管国遗世遗好好“遗”着,别在“遗产”上动歪主意;让外宾来中国旅游还想再来,别让客人来过之后后怕;留下古老悠远给后世,别将古老悠远变为不伦不类。
我还想去奈良去京都。岂是心慕异邦,实因追思唐宋……
(曾以《京都奈良世界文化遗产中寺院考察》为题,发表于《创意与设计》年第4期,收入《长北审美记游》,江苏凤凰出版社年版)
作者简介:
长北(-),本名张燕,艺术学学者,美学学者,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著作近30种,发表论文、评论、散文等余篇。成果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两次、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一次、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一次、中国文联山花奖学术著作奖一次、中国高教学会美育研究会优秀科研著作奖两次、江苏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三次及江苏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南京市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南京市文艺奖银奖等,并获东南大学教学一等奖。
各方评论:
“长北教授远离世俗,将事业生活化审美化,活得自足而澄净……她追求的是人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高度。她已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天地精神’的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说华严世界的圆融境界。”——言恭达《长北教授治学特色三人谈·文化信仰,文化自觉,文化自尊》,载于《江苏文艺评论》年2期
“长北教授的文字中有飞扬的激情、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有对生命和人生最真切的体悟……她始终如一地单纯,率直,真诚,她对天地、自然、艺术有着独特的理解……所有的东西加在了一起,成就了她今天的一切。”————戴珩《长北教授治学特色三人谈·一个独特和富有吸引力的人》,载于《江苏文艺评论》年2期
[1]百济:(前18-),朝鲜半岛西南部小国,三国时代与我国南朝往来密切。从韩国国立博物馆陈列历史文物分析,三国时代百济尚无能力造此佛像,故百济观音堂内木雕观音应系南朝工匠雕造,东运到百济。
[2]“寄木造”:日本将中土传入的髹漆佛像工艺“脱纱”“包纱”发展成为三种:“脱活乾漆”,相当于中国“脱纱”“脱胎”;“木心乾漆”,用木材搭架而用木屎漆塑形;“寄木造”,用木材拼斗雕刻成型以后,糊布髹漆贴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