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说新语诉黄连

都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这是人们早已熟知的至理名言,当我听到这句话时,我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黄连。黄连味极苦,有俗语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道出了其中滋味。黄连,被誉为草药江湖“三黄”之首,以清热燥湿而闻名。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载曰“一名王连,生川谷”,被列为上品,《抱朴子·仙药》亦将黄连列为仙药之列。大凡苦寒之药,多在中品下品,唯黄连列于上品,可见黄连在历代医药者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黄连(Coptischinensis)花

黄连(Coptischinensis)植株

在历史上,人们对黄连的功效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本经》上记载“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著名的文学家江淹也作《黄连颂》云:“黄连上草,丹砂之次。”可见,在那个丹药养寿风行的岁月里,黄连不仅为一种十分常用的治疗药,它也曾作为一种保健药,且人们认为其作用仅次于丹砂。随着时间的流逝,经验的累积,现在我们明白地知道黄连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但在用法上的认识却是不同于《本草》。由于黄连性苦寒,所以服用黄连的周期不易过长,且最好不要超过一周,以免伤及脾胃。在临床上,黄连主要用于湿热痞满所致的呕吐、泻痢、黄疸;热病所致的高热、烦躁、神昏;内热所致的心烦不寐、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肝火犯胃所致的呕吐吞酸,血热吐衄,痈疽肿毒,目赤肿痛,耳道疖肿,湿热疮疹等。

黄连(Coptischinensis)饮片

关于黄连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在石柱黄水坝,有一名老中医陶医生,他和自己的幺女相依为命,住在山间,陶医生雇请了一名叫黄连的帮工,替他打理药园子。有一天,陶医生的女儿外出踏青,在山坡上偶然发现一朵黄绿色的小花,迎着凛冽的风独自开放。她将这株野草拔起来后,发现根就像鸡爪一样,更是惊奇喜爱,于是将它移栽在了园子里。那位帮工每日悉心照料,这些野草也越发长得茂盛,葱绿滴翠。次年的夏天,陶医生外出治病,十多天都没回家。在这期间,陶幺女突然全身燥热,胸闷呕吐,大家束手无策,于是黄连想到了那些长得正茂盛的野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将那野草连根拔起,煮了下去。黄连先尝了这汤,确认无毒之后才端给陶幺女服下。这药水虽然十分苦,但陶幺女喝下之后,没几天病竟然好了。陶医生回来之后知道了事情经过,十分感谢这位帮工,为了纪念他,人们便把这种清热解毒、味道苦涩的中草药称为黄连。

黄连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短,黄色根茎向上多分枝,密生须根。叶基生,具长柄,叶片3全裂,裂片有据齿和浅裂。黄连有三种基原,分别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teetawall.)的根茎。

黄连,又名味连、鸡爪黄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多主产于重庆石柱;三角叶黄连,又称雅连,多为单枝,微弯曲,形似“蚕”,主产于四川洪雅;而云连,弯曲呈钩状,较细小,形似“蝎尾”,主要分布于云南。重庆石柱黄连可以说是驰名中外,石柱黄连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石柱黄连种植基地为首批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0%,且石柱黄连也一直被视为药材中的上品。但黄连这个药材却是没那么容易种植,一方土地,种植过黄连之后,一般要5-7年才能恢复,有着很强的连作障碍。所以这迫使黄连采收后必须进行土地轮换,种植其他作物四五年才能消除连作障碍或者直接撂荒5-7年才能再次种植。这也就成为了黄连种植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黄连的化学成分十分丰富,根茎含多种生物碱,如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生物碱,可用于治疗急性结膜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吐血、痈疖疮疡等症。现代研究黄连主要药理作用有抗细菌、真菌,抗病原体,抗炎,抗腹泻,抗溃疡,又有降压、利胆、解热、镇静、镇痛、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难怪民语有云“家有黄连,百病可愈”。

为降低黄连苦寒之性,增加其治疗作用,需要对黄连进行炮制。市售的黄连一般为三种,也是版《中国药典》收载的黄连的炮制品,即姜黄连,萸黄连,酒黄连。姜炙黄连缓和其苦寒之性,增强止呕作用,用于胃热呕吐,酒炙黄连则引药上行,擅清头目之火,主用于上焦火热,而萸炙黄连泄心火以助肺金行于左以制肝,主治肝火犯胃。黄连的炮制自古有之,尤以《本草纲目》为甚,记载了切制,酒炙,吴茱萸浸炙,猪胆汁浸炙、醋浸炙、姜汁浸炙、朴硝浸炙、干漆水浸炙,土炒等炮制方法,另外黄连还可以进行童便炙,制炭等。

“其功利于病,有客嫌苦口。戒予勿种兹,味苦和难受”,自古以来,人们对黄连最深的印象就是苦,黄连苦人心即能补心也,然苦为火之本味,以其味之苦而补之寒能胜火,即以其气之寒而泻之。正是因为黄连这种特有的“苦”,才使得它在中医界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

“山蜂成苦蜜,崖溜结空冰”,黄连之苦,在于山间生长之艰苦,在于种植采摘之辛苦,在于刺激味蕾之涩苦。“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黄连之“甜”,在于奉献自身品德之甜,在于劳作挥汗后的丰收之甜,在于功能治病降心火之甜。人生短暂,我们需承得了生活之苦,苦人心智,叫人不屈不挠,苦降心火,让人不骄不躁。时光虽短,但天涯很远,吃得苦中苦,炼得坚毅品质,方能走遍山山水水,品味一朝一夕,酿得人生之甜蜜。

供稿人by江西中医药大学向俊洁

审稿人by江西中医药大学周鹏

END

声明









































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白癜风用仪器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50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