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你做一张这样的琴,你卖多少钱

生漆对于中国人来讲应该不陌生,因为中国使用生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上。湖北曾侯乙墓、长沙马王堆等地出土大量漆器,虽然沉睡在地下几千年,在他们重见天日之时,依旧光亮如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生漆一直与人们饮食起居息息相关,从食器到家具、房屋,就连死后所用的棺材也需髹以生漆。

那麽问题来了,什麽是生漆?

生漆,俗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它是从漆树上採割下来的一种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通俗讲就是漆树的树汁),接触空气后会氧化逐步转为褐色,4小时左右表面乾涸硬化而生成漆膜。生漆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剂、耐热、隔水和绝缘、富有光泽等特性。

漆树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中部地区,越南、朝鲜、日本、缅甸等国均有漆对,但产量质量都不如中国。中国的漆树生长于甘肃南部至山东一线的南方地区,在陕西、四川、贵州、重庆、湖北尤多,这些地区湿润温度和环境,非常适于漆树的生长。

採漆(割漆),每年採漆的时间农曆四月到八月最佳。因为盛夏时水分挥发快,阳光充沛,所以割出的漆品质最好。漆树大多生长在深山老林裡,漆农每天在日出之前翻山越岭去割漆。爬上高八米的树,依次每隔五十公分割一个切口。用蚌壳割开树皮,露出木质,将刀口切成V形,再把蚌壳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令漆液流出。到太阳下山之前再爬上树去收集漆,密封储存。每棵漆树每年的产漆量是半斤到一斤之间,再细算一下,一棵漆树一天产多少漆。

漆树被称为会咬人的树,俗称生漆过敏,如果皮肤上被沾上生漆,皮肤会痒、红肿,严重者皮肤溃烂,常态下七天之后就没事了。所以漆农为了防止被漆树咬,尽管是夏天,也要把身体裹得严严实实的。

漆收集完成,接下来就是製作漆器,製作生漆的工艺又称髹漆。在家具或食器上髹漆,有两大目的,一是保护木胎,二是美观。接下来就以古琴髹漆来简单介绍一下髹漆工艺。

一、裹麻布(夏布)

为了防止琴体因温度湿度变化而引起开裂变形,先在木胎第一层裹上麻布(夏布)。漆具有胶的功能,直接用生漆作为胶把麻布裹在琴体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待其干后,麻布具有收缩性,更加结实地将琴体裹紧,琴体基本不变形开裂,除非外力撞击。

二、刮腻子

生漆拌鹿角粉,按比例调和。鹿角粉具有透气性,在显微镜下看全是气孔,所以不吸音,可以把琴体的声音更完整地传出来。腻子厚度在一毫米左右。腻子要刮三道以上,依次粗灰中灰细灰,每刮一道干透后打磨平整,再刮下一道,看情况而定再增加次数。

三、装徽

徽就像是琴的眼,根据徽位来弹按音或泛音。徽的材料一般以蚌壳,也有用金徽、铜徽、青花瓷,但最实用的还是蚌壳,因为醒目。徽装在离一弦五毫米以外,每个徽的位置是根据三分损益法而定的。

四、闭毛孔

鹿角粉加生漆调和,顾名思义,就是把如毛般细的孔闭起来,所以得用极细的灰,一遍又一遍地闭,究竟多少遍?不好说,五六遍以上。一次比一次细。每次待干透,再水磨,直至如婴儿肌肤般光滑水嫩。

五、擦漆

如果说之前的腻子是肌肉和脂肪的话,那面漆就是脸皮,它具有保护、透气及美观的功能。用绵纱头蘸著生漆,不添加任何东西,均匀地擦在琴面上。擦多少遍,得看琴的光亮度,五六遍以上吧。

髹漆的工艺流程至少七八个月,更有一年两年三年都是家常便饭,为啥这麽长时间?因为每一道漆的干燥时间要十几二十天,如果冬天那更慢了,干了之后是手工打磨,一遍比一遍细,先是用80目砂纸,到最后是用目的砂纸而且是水磨。漆要在温度25度以上湿度75%左右才乾得快,所以在南方的春夏之交梅雨季髹漆是最佳,乾得快、硬度、亮度。

最后总结一句:斫琴不易,且弹且珍惜!

赞赏

长按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预约就诊
百殿疯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com/gqgx/1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