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入药称全栝楼、栝楼皮,种子入药称栝楼仁,块根入药称天花粉。果实含皂甙、有机酸、脂肪油等。味甘、性寒。有润肺祛痰、利气宽胸作用。治疗咳嗽痰粘,胸闷作痛。栝楼制剂治冠心病心绞痛有一定疗效。甘苦,寒。[1]1.成无己:“味苦,寒。”2.《日用本草》:“味苦,平凉,无毒。”3.《本草衍义补遗》:“甘,润。”入肺、胃、大肠经。1.《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经。”2.《新编》:“入肺、胃二经。”
功效润肺,化痰,散结,润肠。治痰热咳嗽,胸痹,结胸,肺痿咳血,消渴,黄疸,便秘,痈肿初起。
1.《别录》:“主胸痹。”2.《本草图经》:“主消渴。”3.成无己:“通胸中郁热。”4.《伤寒类要》:“治脾瘅溺赤出少,惕惕若恐。”5.《品汇精要》:“消结痰,散痈毒。”6.《纲目》:“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利咽喉,消痈肿疮毒。”7.《江苏植药志》:“治水肿。”8.《山西中药志》:“瓜瓤洗手,治冻裂。”
折叠食用方法内服:煎汤,3~4钱;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1.《本草经集注》:“枸杞为之使。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2.《本经逢原》:“脾胃虚及呕吐自利者不可用。”3.《本草便读》:“冷滑大肠,脾虚无火、大便不实者不可用。
基本信息药名:天花粉拼音:TIANHUAFEN
拉丁名:TrichosanthisRadix
别名:天花粉,栝楼根,花粉,楼根,白药,瑞雪,天瓜粉,屎瓜根,栝蒌粉,蒌粉
类别:清热泻火药天花粉
来源:该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osthorniiHerms的干燥根。
药用部位:根
采收:春、秋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采者为佳。挖出后,洗净泥土,刮去粗皮,切成10-20cm长段,粗大者可再切对开,晒干。用唷黄熏白。供应瓜蒌,天花粉,瓜蒌仁
加工: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作用
[1]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应用:1.本品长于清热生津,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等症,常配生地、山药、五味子等,如玉液汤。
2.能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甚或咳血等症,常与天冬、麦冬等同用,如滋燥饮。
3.有解毒、消肿、排毒之效,可用于痈肿疮疡,偏于热毒炽盛者,常与连翘、蒲公英、银花、浙贝母等配伍,以奏解毒消肿之效
药材出处
出自《雷公炮制论》。
1.《唐本草》:今用栝楼根作粉,如作葛粉法,洁白美好。
2.《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其捣细澄粉之法,《千金方》已言之。今吾嘉人颇喜制之,载入邑乘,视为土产之一。法于冬月掘取萎根,洗尽其外褐色之皮,带水磨细,去滓澄清,换水数次,然后曝干,晶莹洁白,绝无纤尘,沸汤沦服,虽稠滑如糊而毫不粘滞,秀色鲜明,清澈如玉,与其它市品。[1]
折叠药材配伍天花粉天花粉配知母,滋阴泻火,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伤津之烦渴及肺胃热盛伤津的消渴病。
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2、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3、内热消渴。本品善清肺胃热、生津止渴,可用治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之消渴证,常配麦门冬、芦根、白茅根等药用(《千金方》);若配人参,则治内热消渴,气阴两伤者,如玉壶丸(《仁斋直指方》)。
4、疮疡肿毒。本品既能清热泻火而解毒,又能消肿排脓以疗疮,用治疮疡初起,热毒炽盛,未成脓者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溃疮排脓,常与金银花、白芷、穿山甲等同用,如仙方活命饮(《妇人大全良方》);取本品清热、消肿作用,配薄荷等分为末,西瓜汁送服,可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如银锁匙(《外科百效全书》)。
5、天花粉配知母,滋阴泻火,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伤津之烦渴及肺胃热盛伤津的消渴病。
6、配芦根,清热生津,清肺化痰,用于热邪犯肺,咳嗽痰稠,不易咯出者;
7、配贝母,化痰止咳,用于燥热化肺或肺阴不足的咳嗽,痰粘不爽等症;
8、配牡蛎,治痰火郁结,瘿瘤痰核及百合病渴不差者;
9、配天冬,治肺热燥咳,甚或咯血者;配金银花,治疮疡肿毒。
用天皂合剂,阴道塞药,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7例,其中恶性葡萄胎5例治愈,绒毛癌2例无效(江苏医药,,6:5);
4、此外,临床还用天花粉治疗糖尿病、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等感染性疾病及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抗早孕、过期流产死胎、宫外孕、肠腺化生等。
中医传承各家论述1.成无己:栝萎根,润枯燥者也。加之则津液通行,是为渴所宜也。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楼根之苦,以生津液。
2.《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3.《本草汇言》:天花粉,退五脏郁热,如心火盛而舌干口燥,肺火盛而咽肿喉痹,脾火盛而口舌齿肿,痰火盛而咳嗽不宁。若肝火之胁胀走注,肾火之骨蒸烦热,或痈疽已溃未溃,而热毒不散,或五疸身目俱黄,而小水若淋若涩,是皆火热郁结所致,惟此剂能开郁结,降痰火,并能治之。又其性甘寒,善能治渴,从补药而治虚渴,从凉药而治火渴,从气药而治郁渴,从血药而治烦渴,乃治渴之要药也。
4.《本经逢原》:栝萎根,降膈上热痰,润心中烦渴,除时疾狂热,祛酒瘅湿黄,治痈疡解毒排脓。《本经》有补虚安中续绝伤之称,以其有清胃祛热之功,火去则中气安,津液复则血气和而绝伤续矣。其性寒降,凡胃虚吐逆,阴虚劳嗽误用,反伤胃气,久必泄泻喘咳,病根愈固矣。
5.《本草求真》:天花粉,较之栝楼,其性稍平,不似萎性急迫,而有推墙倒壁之功也。至《经》有言安中续绝,似非正说,不过云其热除自安之意。[1]
6.《药征续编》:凡渴有二证,烦渴者石膏主之,但渴者栝楼根主之。
7.《医学衷中参西录》:天花粉,为其能生津止渴,故能润肺,化肺中燥痰,宁肺止嗽,治肺病结核,又善通行经络,解一切疮家热毒,疔痈初起者,与连翘、山甲并用即消;疮疡已溃者,与黄芪、甘草(皆须用生者)并用,更能生肌排脓,即溃烂至深,旁串他处,不能敷药者,亦可自内生长肌肉,徐徐将脓排出。
8.《本经》: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9.《别录》:除肠胃中痼热,八疸身面黄,唇干,口燥,短气。通月水,止小便利。
10.《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消扑损瘀血。治热狂时疾,乳痈,发背,痔痿疮疖。
11.《滇南本草》:治痈疮肿毒,并止咳嗽带血。
12.《本草蒙筌》:治偏疝。
13.《本草正》: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
14.《医林纂要》:补肺,敛气,降火,宁心,兼泻肝郁,缓肝急,清膀胱热,止热淋小便短数,除阳明湿热。
15.形如鳄鱼《现代实用中药》:作撒布剂,治皮肤湿疹,汗斑,擦伤。
最新消息
年4月2日,河南安阳栝楼种植开发示范基地工作人员在采挖天花粉时,刨出一长约4.1米,重约多斤的特大天花粉。其重量之大,形态怪异,颇似鳄鱼,令人称奇。据该基地有着丰富栝楼种植经验的杨保成介绍,天花粉是一种中药材,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目前在国内尚未发现过如此大的天花粉。
文献考证出自《雷公炮制论》。[1]
1.《唐本草》:今用栝楼根作粉,如作葛粉法,洁白美好。
2.《本草正义》:药肆之所谓天花粉者,即以萎根切片用之,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其捣细澄粉之法,《千金方》已言之。今吾嘉人颇喜制之,载入邑乘,视为土产之一。法于冬月掘取萎根,洗尽其外褐色之皮,带水磨细,去滓澄清,换水数次,然后曝干,晶莹洁白,绝无纤尘,沸汤沦服,虽稠滑如糊而毫不粘滞,秀色鲜明,清澈如玉,与其它市品之羼入杂质者,绝不相同。益胃生津,洵推妙品,最宜于老弱病后,无粘腻碍化之弊。虽同此萎根,而几经淘洗,渣滓皆去,苦寒本性,亦已消除净尽,更不虑其有寒中滑泄之变,尤为全其所长,去其所短,非原质之可以同日语矣。
《名医别录》:“一名果裸,一名天瓜,一名泽姑。实,名黄瓜。”
《说文解字》:“蒌,果也。”
《本草纲目》:“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秋后掘者结实有粉。夏月掘者有筋无粉,不堪用。其实圆长,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家小儿亦食之。”“栝蒌,古方全用。”“恭曰∶用根作粉,洁白美好,食之大宜虚热人。杲曰∶栝蒌根纯阴,解烦渴,行津液。心中枯涸者,非此不能除。与辛酸同用,导肿气。成无己曰∶津液不足则为渴。栝蒌根味苦微寒,润枯燥而通行津液,是为渴所宜也。时珍曰∶栝蒌根味甘微苦酸。其茎叶味酸。酸能生津,感召之理,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
《食疗本草》:“栝蒌根……服金石人宜用。”
折叠用于消渴例证分析《本草纲目》:天花粉“震亨曰∶栝蒌实治胸痹者,以其味甘性润。甘能补肺,润能降气。胸中有痰者,乃肺受火逼,失其降下之令。今得甘缓润下之助,则痰自降,宜其为治嗽之要药也。且又能洗涤胸膈中垢腻郁热,为治消渴之神药。”[1]
“消渴饮水∶《千金方》作粉法∶取大栝蒌根去皮寸切,水浸五日,逐日易水,取出捣研,滤过澄粉晒干。每服方寸匕,水化下,日三服。亦可入粥及乳酪中食之。《肘后方》∶用栝蒌根薄切炙,取五两,水五升,煮四升,随意饮之。
《外台秘要》∶用生栝蒌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至水尽。用暖酒先食服如鸡子大,日三服。最妙。
《圣惠方》∶用栝蒌根、黄连三两。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日二服。
又玉壶丸∶用栝蒌根、人参等分,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麦门冬汤下。伤寒烦渴思饮∶栝蒌根三两。水五升,煮一升,分二服。先以淡竹沥一升,水二升,煮好。
百合病渴∶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永类方》)”天花粉有升血糖作用,能止渴生津。这是因为口渴也可由生化不足引起。(聂文涛:《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
天花粉粥
[原料]天花粉20克、粳米克。
[做法]先取天花粉浸泡15分钟,文火煮20分钟,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煮粥。
天花粉
[用法]分2次早晚温服。
[作用]清肺止咳、生津止渴。适用于糖尿病及肺热咳嗽。
[评注]研究表明,天花粉能降血糖,现在多用于治疗糖尿病。天花粉蛋白能造成中期引产,孕妇禁用。
食用选方①治百合病渴:栝蒌根、牡蛎(熬)等分。为散,饮服方寸匕。(《永类钤方》)
②治大渴:深掘大栝蒌根,厚削皮至白处止,以寸切之,水浸一日一夜,易水经五日,取出烂舂碎研之,以绢袋滤之,如出粉法干之。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差,止。(《千金方》)
③治消渴,除肠胃热实:栝蒌根、生姜各五两,生麦门冬(用汁)、芦根(切)各二升,茅根(切)三升.上五味细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1]
④治黑疸危疾:瓜蒌根一斤,捣汁六合,顿服,随有黄水从小便出,如不出,再跟。(《简便单方》)
⑤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并黄:生栝蒌根捣取汁二合,蜜一大匙,二味暖相和,分再服。(《广利方》)
⑥治虚热咳嗽:天花粉50克,人参15克。为末,每服5克,米汤下。(《濒湖集简方》)
⑦治痈未溃:栝楼根、赤小豆等分。为末,醋调涂之。(《证类本草》)
天花粉⑧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天花粉50克,贝母25克,鸡蛋壳十个。研面,每服10克,白开水送下。(《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⑨治痈肿:栝蒌根,苦酒熬燥,捣筛之。苦酒和涂纸上摊贴。(《食疗本草》)
⑩治乳头溃疡:天花粉克,研末,鸡蛋清调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⑾治产后吹乳,肿硬疼痛,轻则为妒乳,重则为乳痈:栝蒌根50克,乳香5克。为末,温酒调下,每服二钱。(《永类钤方》)
⑿治天泡疮: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苷济方》)
⒀治杨梅天泡:天花粉、川芎藭各克,槐花50克。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空心淡姜汤下七、八十丸。(《简便单方》)
⒁治跌打损伤,胸膛痛疼难忍,咳嗽多年不止:天花粉不拘多少,每服10克,用石膏豆腐卤调服。(《滇南本草》)
⒂治疮疹入眼成翳:栝蒌根25克,蛇皮10克。上同为细末,用羊肝一个,批开,入药末10克,麻缠定,米泔煮熟,频与食之。未能食肝,乳母多食。(《阎氏小儿方论》)[1]
监制|佘逸学
主编|刘力滔
编辑|佘冬宇
投稿邮箱
qq.北京中科医院坑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权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