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只有日本有匠人我大天朝藏了300年

来源:酷玩实验室

这个事情是这样的。。

话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

领导说了,要喜气~

把以前那个没拿出来给群众看过的东西

都拿出来给大伙儿开开眼

于是大家想到,一个很适合祝寿的

最名贵的一个古文物,

叫做万寿屏

然后从仓库里拿出来一看,

握草,成这样了!

你造这个东西值多少钱吗

现在竟然都起霉点了!

这个万寿屏,

是康熙60大寿时,

16个儿子和32个孙子

联合祝寿送的

屏风的正面用明黄色绸作地,

彩绣各种不同的寿字,

总数过万,故称万寿屏。

背面还有雍正和乾隆在内的儿孙的题诗

现在不是多少钱的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

没办法再把雍正和乾隆

叫过来题字了。。。

就是在这种万念俱灰的时刻

强大的神秘巨匠组织

故宫文物修复组闪亮登场了!

故宫修复组的一个老伙计

吆喝了一声:

「跟我去一趟那个哪儿开会,那个,寿康宫」

握草,寿康宫啊,

那是太后太妃住的地方,

这位大爷说的跟自己家后院似的。

慈宁宫寿康宫这一片是真正的深宫,

据说曾经将近年没有男人进来过。

然后我就眼看着这些顶级修复师

淡定地走进去了。。。

原来是由于万寿屏的工艺过于复杂

于是好多个组的专家一起上了

青铜、木器、漆器、镶嵌……

他们在寿康宫铺开了这个大屏风

整整干了五个月

最后修复完成的万寿屏

焕然一新,

每一个寿字清晰可见,

金光闪闪

这才称得上我们大清泱泱大国好么

不过有一个人全程没参与万寿屏

他在忙于自己的一对文物

因为他是钟表修复室的

跟万寿屏没关系呀...

这个我心中的男神叫王津

年,16岁的王津进入故宫工作,

一干就是39年。

如今的他带徒弟也已经10年了,

为故宫博物院钟表修复培养了第四代传人

他在修的是《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

原来的主人是乾隆,

据说清朝的皇帝们都酷爱钟表收藏。

我一开始不是很明白为什么

因为王津拿到的时候是这样的

(还有个盖子没拍进去。)

据说,当时因为皇帝喜欢

西方传教士们为了讨好皇帝

就会把当时最好的钟表送到宫里

所以现在连大英博物馆

都没有这么大型的钟表

好的玩意儿全在故宫藏着

这些钟表有极为精巧复杂的

机械传动系统和华丽的外表

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机械制造和工艺水平

像这种表,不仅会走时间

还有演艺功能

上面有好多小动物

全部都是能动的

就这只小鸟

一直有一只翅膀动不了

把王师傅愁坏了

为了修这对钟

王津前前后后忙了八个月

有时候好不容易调好了

结果天气稍微一变化

潮气重了点

前两天刚修好的底座就又不动了

因为潮气一大底板变形了

对王津来说

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反反复复

做这一行就是这样

好像永远没有尽头

经过八个月的修复,

王津好不容易修好了这个大钟

它的全部演艺功能都恢复了

转动发条后,

整座钟像被注入了灵魂。

母鸟震动着翅膀,

身边依偎着嗷嗷待哺的小鸟。

小房子的门一开一合,

印入眼帘的是一位纺织女工

和转动不停的纺轮。

门关上的时候正好掐好时间

门缝藏在树的背后。

大型钟上还装置着“潺潺流水”

帆船顺水而行,背后点缀着英式花园。

转动的水车

小狗和天鹅在池塘嬉戏

这就是乾隆大帝珍藏的

众多举世孤品中的一个

《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

王津修完以后,

一直盯着这个钟,

反反复复地看,

「这个东西设计得真好」

作为当代最顶级的钟表修复师

他仿佛穿越了几百年

在修复的过程中

也体会了当年设计师

设计这个钟的情怀

这就是修复师这种特殊的职业,

专有的特殊生命体验。

由于宫廷钟表都是特制的,

一般只生产一个或者一对,

没有配件可换

而且钟表是属于要长期有人保养维护的

所以在皇宫里就有了那么一批

钟表修复师

哪怕是在年,

冯玉祥的部下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宫时,

钟表修复匠都留在了宫里

所以他们是故宫里唯一的一门

从清朝传下来没有断代的手艺

而王津,就是这门手艺的传人

为了这门手艺

他在工作室里一坐就是一天

就这样坐了39年

「干的时间长了慢慢也就磨出来了,你要真坐不住那你就改行呗,是不是。」

王津微笑着说着这些,

看起来稀松平常。

「关键是你还是得喜欢它。你要是干干干,越着急你越没兴趣,越没兴趣它越转不了。」

「在心情烦躁情况下,你可能还要出篓子呢,一个毛病没找出来,又弄出来一个毛病。」

这就是王津的生活

几乎和现代人是脱节的

偶尔有一个机会

院里派他去厦门

参加一个钟表圈展览会

「他们现在做出来的钟,

加工技术还是不错的」

可能是见过的好东西太多了

王津已经忘记了

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夸人

在展览会上,工作人员把王津介绍给

一个华人圈著名的钟表收藏家黄家竹,

黄先生已经有超过场的拍卖经历了

收藏家掏出一个宝贝怀表问王津:

「故宫有没有这种怀表?」

王津说:「不少,但是修的量不大。」

(故宫藏品太多,修不过来

都是紧着珍品先修复)

收藏家又拿出一个别的表,

王津说,这个好像没有。

收藏家兴高采烈:

「只要我有两三件故宫没有的,我就开心」

收藏家又拿出一个很小的表,

上面有刻字,

是维多利亚的父母给她的礼物。

黄先生很嘚瑟,问道:

「故宫没有这种哦?」

王津没有说什么,

微笑一下,拍了几张照。

回了工作室之后,

被记者问起,王津说:

故宫的钟表是因为收藏了世界各地的,当年皇家收藏,都是世界的一些精品,包括一些大型的英国钟表,大英博物馆都没有。

黄家竹老先生,他走世界各地,他收藏的一些也不错,可能就是,比较早期的一小部分。还是表类比较多,怀表类。

但是故宫的钟,是在世界上藏品和件数,都是独一无二的。

看得多的人,

常在别人眼里表现出一些傲娇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

我天朝当年鼎盛时期四方来朝

递上来几万件贡品里

挑不出几件比我们自己的东西好的

皇上太后大概也就是这种感觉

每次花大半年修完的钟

上满了弦

全部演示功能都回复了

就感觉这些钟是活的

王津每次去看自己修过的展品时

都有些闷闷不乐

因为故宫每次展览的时候

都是把这些钟静态地放在橱窗里

观众完全感受不到动起来的美感

「你说这...看着都有点心疼,

费了那么大劲修的。」

另一位漆器组的闵俊嵘

和王津不太一样

他毕业于清华美院

进入故宫漆器室工作已近十年

是故宫漆器修复技艺的第四代传人

不过跟很多前辈比起来

他还算是新人

学这些手艺,

都是传统师徒制的代代相传

可能待了五年

都还称不上入了门

他这次要修的其中一件是著名的

乾隆御稿箱

乾隆皇帝是历史上诗歌作品最多的人,

留下了4万多首诗,

虽然难以亲眼见到这些诗稿,

但现在可以亲眼看到它们的存放之处。

当年为了存放诗稿,

特意做了四个御稿箱,

正在修复其中之一,

漆器,是用加工处理过的天然漆,髹涂在不同材质的胎体上做成的器物,比较多的是木器。天然漆在胎体表面结成坚韧的漆膜,抗潮防腐耐磨,还有美丽的光泽,不仅保护更能装饰器物。

皇家的漆器

都是用最好的天然大漆制成的

即使到现在也是十分名贵的

而且工艺一层一层

多的时候几百道工序

相比之下

虽然工艺复杂

但是乾隆御稿箱一直保存得不错

破损不多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件

看起来是个大木板,

很多学音乐的人

都未必认得的一种乐器,

瑟。

琴瑟和谐的瑟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然而已经破成这样了

呵呵哒

这个瑟到了小闵手里

他得从头修一遍~

对,从自己做漆开始

为了了解天然大漆

小闵经常考察漆的采集和加工

他常跟着北京房山的漆农

天不亮就出发去采漆

每棵树上大约要割十个

这样V字型的刀口,

熟练工砍四刀就成形了,

全是技术活,

切两刀就不流漆了,

不能补刀。

漆液从这个刀口涌出,

古人用贝壳收集,

现在的工具轻巧多了,是塑料片。

在太阳升起来之前的五小时里

每个漆农大概能割60棵树

一晚上忙碌,总共采漆8两

「百里千刀一斤漆。」

令人欣慰的是,

这里的漆,品质很高,

适宜炼制透明漆,

用于漆器彩绘工艺的修复

从漆树上采割下来的

是乳白色胶状的原生漆,

一旦接触空气后转为褐色,

数小时后表面干涸硬化而生成漆皮

还需要进行炼制

把生漆放在太阳底下晒,

能让它变透明。

做好了透明漆之后

然后再加颜料,才能显出来

生漆是很刺激性的

所有人都要忍受难熬的生漆过敏

做完了漆,

终于要开始修复了。

漆器的修复有很多道工序,

在上漆之前,要先补灰胎,

从底灰、中灰到表面的,

一共大概有三种灰

天然漆十分名贵

所以在打灰胎的时候

小闵会用猪血料代替

猪血料,就是猪血点石灰,

味道特别难闻

当然也是要自己做的

在古建筑和漆器工艺中常用,

强度比灰胎低一些,

但是便宜,可以大量使用。

漆器修复,最难的就是色彩不稳定。

天然漆从树上割下来之后是白色的,

氧化之后逐渐变红,

然后变成深棕色。

同一批漆,不同时间,

放的位置不同,

干燥后的颜色也不一样

修复的时候,

想把色彩调到一致是非常难的,

而且它在干燥之后还会变色,

好的修复,

就是要几乎看不到有色差的地方

涂第一遍漆,

干了之后打磨,

打磨之后再上面漆

要是用机器去打磨的话

一个是不好控制

还有一个容易伤着边上好的漆面

我们修复的原则,一个是修旧如旧。

第二个是,尽量能不动的不动,不多动的不多动。

为了达到修旧如旧,

小闵每次上色的时候要比文物浓一点,

这样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后,

就可以达到一致

古人的刷漆的工作步骤,

12层黄,然后25层红,

这是最基本的,

然后才能雕刻。

但是刚才提到的乾隆御稿箱

这个漆层厚度大概有层。

它的工艺水平和制式都是顶级的。

在这样一层一层的漆之后

瑟终于修好了

大家还记得刚开始的那块木板吗

最后修出来是这样的

duang

工作的间隙

修复组的伙伴们都喜欢种点植物

在故宫里他们的工作室旁边

到合适的季节就可以摘果子

比如摘杏子

在北京,能过上这种日子的人

真的不多了

有些树是他们自己种的,

有些是他们的师傅种的,

还有一些是生活在明朝或者清朝的人种的

不过小闵不太一样

他在工作室外边种了漆树

这样过几年就可以割漆了

图:小闵修复好的乾隆御稿箱

像这样的人和事

在故宫博物院修复组还有很多

为什么说这些人是最好的?

因为故宫里的文物都是顶级的

不好的不可能拿给皇帝

所以做这些文物的工艺也是顶级的

你要修复这些文物

你也要用顶级的工艺

不能拿现代的漆、粘合剂来做

就得那老祖宗传下来的古法

不是看着像就完事了

这是皇家的器物

这叫讲究

书画修复组的杨泽华

遇到最大的难题是揭裱

古代名画一定都装裱过

他们要修复的时候

要先揭裱

这是一个千年难题

因为裱褙浆糊粘连画心,很难揭去,

如果稍微不当,会断送画的性命,

揭多了损伤字画,

揭少了,重新装裱后,

有残留物质的部位厚于整张画面,

长期磨损,硌伤画心,

画心在这里就容易断裂

要先用温水闷润字画,

然后手工揭裱,

难度很大。

书画揭裱,

在熟练的老手也没有百分百的把握

但是到了故宫修复组手里

每一件都是国宝级

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书画组最有名的作品是

《游春图》

《游春图》是故宫藏品中

年代最久远的绢本山水画

被认为是隋朝展子虔的作品

有多年历史

奇迹般的保存了下来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彩的作品

中国古画大部分用矿物颜料

时间长了以后会氧化变黑

所以去黑补色是最大的挑战

图:游春图去黑前后对比

在书画组里

还有一组专门的临摹组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

是冯忠莲临摹的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临摹,画了十年的时间

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多达千人,

小的不超过半寸,

人物动态、面部神情各异,

而且人物互相之间又有顾盼,

目光所注,传神所在

临摹时,下笔稍有不慎,

整个人物神气顿变,

一人失慎,众人无神。

因此,对一千多个人物中的每个人物,

都要有深刻领会

「有时候你临,不是说张张都特别好。」

「临摹师一辈子摹不了几张特别好的作品。」

对于文物修复师来说

能碰上修复、临摹珍品的机会

对职业生涯来说就是一种机遇

在你的一生里

能给后人留下点什么

这样的机会不多

《清明上河图》是故宫第一国宝,

而《冯忠莲摹本清明上河图》

如今是第二国宝

织绣组的陈杨,

可能是中国少数几个会做缂丝的人。

缂丝比织锦缎更加名贵

皇帝的龙袍就是缂丝的

绘画中一笔可以得到的变化,

在缂丝中就要分解成无数的色块,

一点点织就

一个熟练工,

一天也只能织出几寸缂丝

《出门见喜春条》修复前

修复后(右侧)

青铜器组

拥有以假乱真的修复技术

「能够做好一个复制品,基本上就能入这行」

图:王有亮复制的青铜器和真品

「商业修复要修复得完全一样,

让人看不出来。

咱们这个呢,

就是多少还得让人看出来点」

还有高超的整形技术

这个铜器被挤压变形了

这是皇帝和妃嫔们

冬天烤火取暖的用具

现在需要整形

要先用热风枪加温,

温度控制很难把握,

既要烤出金属的柔韧性,

又不能温度太高,

否则会破坏文物原有的颜色。

修复完成后是这样的

“文物其实跟人是一样的,我们从过去最早的时候说,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玉就是一块破石头,它有什么德性啊,但是中国人就能从上面看出德性来。

所以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个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

所以古代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要把自己想办法融到里头去。人在这个世上来了,走了一趟,虽然都想在世界上留点啥,觉得这样自己才有价值。

很多人都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是因为把这个文物修好了,所以他有价值,其实不见得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方面。他在修这个文物的过程中,他跟它的交流,他对它的体悟,他已经把自己也融入到里头。

——木器组屈峰

青铜器组的王有亮

修复完了一个作品

他骑着小摩托到宫门外

抽了一支烟

故宫里规定不能抽烟

只能上院外抽

他从外面抽了根烟回来,

碰到木器修复组的老伙计王武胜。

60多岁的王武胜很快就要退休了,

但是故宫里有很多地方,

他也没去过。

故宫有50%的地方都没开放过,

多年了。

他忍不住抬起相机给故宫拍照。

这一天的北京,

和40年前他一次来的时候一样,

蓝天白云。

很久没见过这样好的北京了。

本文所有资料来自纪录片

《我在故宫修文物》

豆瓣评分9.4分的神剧

《疯狂动物城》只有9.3分

《美人鱼》只有7.2分

是否也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欢迎给评画投稿!目前稿件众多,请尚未推送的作者耐心等待!

更多精彩,长按







































白癜风好治愈吗
河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16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