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榆皮利水道枣仁安神黄柏寒本经

本周学习内容:茯苓、榆皮、酸枣仁和黄柏。

茯苓

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

产我国云南及各省山中大松树下,年久而巨大者良,有白色者,有微赤者,皆入药。

味甘性平无毒。

茯苓为利水行痰,通补兼长要药,主胸胁逆气,忧恚惊恐,治烦满咳逆,水肿淋沥,能除湿益燥,开胃平呕,除虚热,安心神。

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气。

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心腹胀满,小儿惊痫,女人热淋。

补五劳七伤,开心益志,止健忘,暖腰膝,安胎。

止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

逐水暖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肌理。

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主治悸及肉瞬筋惕也。旁治小便不利,头眩烦躁。

补脾生津,化痰利水。

普通钱半至四钱,大剂二三两。

恶白敛,畏地榆雄黄秦艽鳖甲,忌米醋及酸物,凡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精滑均忌,入补药,宜乳蒸晒干用。

茯苓能行气而和缓,利水而不伤正,故通补皆宜,古今方中用者很多,著名方剂有茯苓半夏汤(茯苓,白术,半夏,神曲,大麦芽,陈皮,天麻,治胃气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甘草,干姜,生附子,治伤寒太阳证厥而心下悸,汗下后烦燥者)。四苓散(茯苓,猪苓,泽泻,陈皮,一方有白术无陈皮,治湿热霍乱,胸闷胀痛,溺涩烦渴)。茯苓甘草汤(茯苓,甘草桂枝生姜,治伤寒太阳证汗出不渴,或厥而心下悸,或咳而遗溺,或小便不利)。茯苓厚朴汤(治伤寒伤风,夹痰呕逆。及吐泻后喉涎牵响,脾胃气虚,饮食减少)。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太阳证发汗后,脐下悸,欲做奔豚)。茯苓杏仁甘草汤(治水邪射肺,阻其出气,治胸痹短气)。茯苓补心汤(茯苓,桂枝,炙甘草,紫英石,人参,麦冬,大枣,赤小豆,治心气不足,悲愁恚怒,烦热,面黄衄血,喉痛舌强,妇人气血两虚)等。

赤茯苓:性质功用与白茯苓同,尤能利窍行水,破结气,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凡外感证多用之。

茯苓皮:主利水道,开肌理,治水肿肤胀,行水而不耗气,胜于大腹皮。

茯苓得木之气,又能疏土,故能化气行水。

奥注:

1、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

2、茯苓利水有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常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是利水消肿首选药物。

关于茯苓的关键词:甘平、利水、补脾

榆皮

味甘平,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久服轻身不饥。今名榆白皮。

榆树处处有之,树之白皮入药。

味甘性平,滑利,无毒。

榆白皮为泄滞去着,利水消肿要药,主大小便不通,利五淋,渗湿热,治肠胃邪热,水肿,痈肿,外敷疗癣湿,头疮。

疗肠胃邪热气,消肿,治小儿头疮痂疕。

滑胎,利五淋,治喘疗不眠。

通经脉,捣涎傅癣疮。

生皮捣和三年醋泡封,暴患赤肿,女人妒乳肿,日六七易效。

普通二三钱。

此能利窍渗湿热,去有形之积,气盛而壅者宜之,若胃寒而虚者,久服恐泄真气。

奥注:

1、榆白皮,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树皮、根皮。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长江以南多系栽培。

2、榆白皮具有利水通淋,祛痰,消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咳喘痰多,失眠,痈疽,瘰疬,秃疮,疥癣。

关于榆白皮的关键词:甘平、利水、消肿

酸枣

味酸平,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久服安五脏,轻身延年。

产我国山西河南等地,多生山野间,或作棘实,乃棘树之实也,实之大者名酸枣仁,入药。

味酸,性平,无毒。

酸枣仁为宁心敛汗要药,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烦心不眠,虚汗烦渴,治四肢酸痛湿痹,益肝养筋。

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

筋骨风,炒仁研汤服。

主治胸膈烦躁,不能眠也。

普通一钱至三钱。

凡肝胆心脾有实邪热者,禁用,以收敛故也。

奥注:

1、酸枣仁,别名枣仁、酸枣核、山枣仁。由鼠李科乔木酸枣成熟果实去果肉、核壳,收集种子,晒干而成。生于向阳山坡、路旁,主要产于河南、河北、陕西、辽宁、山西、山东、云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去果肉及硬核,取种子,生用或微炒用。

2、酸枣仁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作用。

关于酸枣仁的关键词:酸平、收敛、安神

檗木

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下漏下,赤白阴阳蚀疮。今名黄柏。

产我国四川,故亦称川柏,他处亦有之,日本输入者劣,树皮入药。

味苦,性寒,无毒。

黄柏为除热杀虫,坚肾益阴要药,主结热,黄疸,诸痿,瘫痪,治诸疮痛,泄痢,下血,泻膀胱相火,疗淋浊白带,肠胃结热。

疗惊气在皮间肌肤赤起,目热赤口疮。

男子阴痿及传茎上疮,治下血如鸡鸭肝片。

热疮疱起,虫疮,血痢,止消渴,杀蛀虫。

泻膀胱相火,补肾水不足,坚肾壮骨髓,疗下焦虚,诸痿瘫痪,利下窍,除热。

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疣心痛,鼻衄,肠风下血,后急热肿痛。

泻伏火救肾水,治冲脉气逆,不渴而小便不通,诸疮痛不可忍。

得知母降阴火,得苍术除湿清热,为治痿要药,得细辛泻膀胱火,治口舌生疮。

清热燥湿。

普通五分至二钱。

恶干漆,伏硫磺,阴阳两虚,脾胃薄弱者均忌。

奥注:

1、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2、黄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杀虫的功效。

关于黄柏的关键词:苦寒、清热、疗疮

声明:

1、本系列笔记中所摘录的古书中观点非本人观点,亦非本







































鐧界櫆椋庨ギ椋?
鍖椾含鍝鐧界櫆椋庡尰闄㈡渶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