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吴为山——可贵者胆所要者魂

文/卞毓方

人物简介:吴为山,年1月生,江苏东台人,国际著名雕塑艺术家,现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文理大师顾毓琇》青铜吴为山作于年

年秋,我赴美采访百岁老人顾毓琇,初次接触吴为山(年生)的作品,他是顾毓琇塑像的作者。

稍后,在我供职的中央媒体,看到关于吴为山的长篇报道,仔细推敲,觉得此君有灵气,也有实力,背后更可能有推手。

年8月8日,在敦煌为饶宗颐先生举办的祝寿晚会上,我俩第一次走对面。他一开口,我就大笑起来,哈,他原来是我的小老乡!吴为山籍贯东台,我籍贯阜宁,后移居射阳,三地同属于盐城,相距不过一两小时车程。

两年后,在他创立的中国雕塑研究院与之长谈,关于大师,他认为:“对人的价值之评述往往要退远到一定的时空。”譬如说,一百米外,他认可的有弘一法师、黄宾鸿、齐白石、高二适、林散之,五十米外,他认可的有饶宗颐。五十米之内,则无可奉告。

年8月12日,卞毓方和吴为山在中国雕塑研究院

“可以嘱托艺术之将来”

◆◆◆

吴为山是九十年代末崛起的雕塑家,斜刺里杀出,说轰动就轰动;他的作品,堪谓雅俗共赏,人见人爱——爱的指向却又不尽相同。

动静之间

年4月,物理学家杨振宁第一次看见吴为山的雕塑,立刻就喜欢上了。杨振宁著文说:“青铜的《齐白石》,从瘦削的脸孔,到长髯,到许多皱折的长袍,捕捉了一个矍然独立的精神。费孝通是国际知名的社会学教授。我曾多次听过他的课与他的演讲。吴为山的《费孝通》比真人似乎更像费孝通:开朗的面貌,幽默的谈吐和乐观的精神都刻划了出来。《荷兰女王》是另一件我十分欣赏的作品。通常西方艺术家很难画中国人面或塑中国人像,反之亦然。吴为山的女王头像完全跨越了此鸿沟。”

年10月,雕塑家、哲学家、法国巴黎大学教授熊秉明与吴为山的雕塑相遇,这是法中两位艺术同行的首次碰撞,熊秉明被震动了,他后来以《凝固的历史》为题,诉说自己当时的直感:“我欣赏的有《张謇》、《齐白石》、《林散之》、《萧娴》……而最能打动我的是冯友兰先生的像。冯先生是我的老师,这尊像塑造得非常成功。整体似一块郁然、凛然的岩石,九十五个春秋留在人间的言行,一生所遭遇的甘苦、悲喜、顺逆都浑融其中。两眼凝视前方,眼神犹作不息的思考和判断。”

作家宗璞是冯友兰之女,她读吴为山的画册,除了父亲的青铜头像,感到惊讶不已的,还有费孝通的微笑,她写道:“这微笑太像了,好像听见费先生发出嘿嘿的笑声和他那一口蓝青官话。吴作人的像初看只见许多皱褶,再看才觉得神情毕肖,岁月的皱痕中藏着忧郁。而三座齐白石像中比较抽象的那一座,给我印象最深。他似乎是一个峭壁。我没有见过齐白石,没有想到像不像,只觉得有一种生命的力量在涌动,好像随时要喷发。画册中的玩童、睡童我都很喜欢,小小玩童有汉画的大气,睡童又有天真的幽默。”

钱绍武是前辈雕塑家,看了吴为山的部分文人肖像系列,他指出:“我特别喜欢齐白石像、费孝通先生像和一位民间艺人像。我认为他很能把握本质特征,挖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杉三郎是日本干漆雕刻家,在他的眼中:“胡山源像堪称佳作,其遒劲的表现力,使观者为之倾倒。还有,睡童、顽童、中国少女等作品,自然流露出了纯朴的情感,都是难得的佳作。”

■■■■■

吴为山作品:天人合一之老子;青铜,高18米,,江苏淮安钵池山

翟墨是艺术评论家,他特别赞赏吴为山以《老子》为题材的几件作品,认为标志着吴为山的新意象雕塑的升华与成熟,也预示着吴为山的一个更高层次上向童性的复归。翁剑青是北大艺术系教授,他注目的则是那些在体量上较小的人物及肖像雕塑,如《母与子》、《捉迷藏》、《学步》、《远古笛声》、《扎辫子的小女孩》、《人体》。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也有同感,她的原话是:“吴先生通过塑造儿童,发现并升华了童性,体现了人类对童年的真实情感。”上海师大教授刘士林站在吴为山那些面孔模糊的艺术形象长廊前,指出:“最令我感动的是《桑蚕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乔迁坦陈:“我尤其喜欢吴为山的《黄宾虹》,那是真正的作为艺术大师的黄宾虹。”此外,广为称道的还有《她从远古走来》、《春风》、《梦中妻子》、《秦始皇》、《孔子》、《顾恺之》、《鲁迅》、《梁漱溟》、《高二适》、《陶行知》、《张大千》、《徐悲鸿》、《马三立》、《羌族老人》、《狮岭阅江》等等,等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新落成的《孔子》青铜塑像为吴为山创作

吴为山雕塑联合国办特展,潘基文赞:吴为山作品表现了全人类的灵魂

若问:到底哪一尊塑像最好?

答曰:没有众口一致的最好,只有每一个人眼中的最好。

复问:如果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每一件作品的得票率呢?

答曰:统计学可以得出人气的高低,但却不能探测目光的高下、情感的浓淡,以及艺术造诣的深浅。

听我说,职业各别、年龄悬殊而又法眼独具的诸位贤达贵胄,能在吴为山的作品中找到各自的最爱,这就是吴为山的魅力,这就是最好的艺术。

正因为此,杨振宁断言:“吴为山毫无疑问是个大天才。他的人物塑像我想不只是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我相信很快的他要变成世界级的雕像大师。”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主题雕塑》

英国皇家肖像雕塑家协会主席安东尼·司顿斯认定:“吴为山,这位以南京为基地、才华横溢的年轻雕塑家,可能是今天中国雕塑中新精神的代表。”

小杉三郎则盛赞:“吴为山是一位能够肩负今后现代雕刻艺术发展的雕刻家。就像曾经从浮世绘中发现近代元素的梵高那样,我以为,吴为山是一位能够找到今后艺术之真谛的人,是可以嘱托艺术之将来的人。”

灵之所钟秀之所毓

◆◆◆

翻阅吴为山的雕塑作品集,其间,最令我怦然心动、血涌神驰的,乃是一尊《独立苍茫——齐白石》。

图片上,齐白石的颈项、身躯被拉长又拉长,拔高又拔高,乍一看,似宇宙洪荒孑遗的巨木化石,又似“天欲堕,赖以拄其间”的独秀峰。材质为泥,视之却如山骨,崚嶒,峥嵘,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目光叩处,锵然作青铜声。

这是齐白石吗?齐白石哪能有这般颀伟?若依头部和躯干的比例,我想,砍去一半,正好!

梵宇佛殿,几曾见如此魁岸突兀的罗汉?

中外古今,何尝有如此挺挺腰杆就能撑破屋顶的巨人?

没有,绝对没有!

齐白石的身高被神化了。

不是神化,是摄神,非如此不能状貌齐白石的昂然竦立,高蹈出尘。

齐白石的长袍被变形了。

不是变形,是写意,非如此不能揭示齐白石的坎坷际遇,倔强秉性。

吴为山为我们再现了齐白石,一个人人心中俱有而个个笔下腕底皆无的齐白石!

吴为山岂仅是再现了齐白石,他是把艺术精魂和天地正气融为一炉,竖起一座时代的精神地标!

且慢,以如此嵯峨峭拔的躯干为背景,那么,又如何安排白石老人拂胸的银髯呢?

毋须担心,作者自有神技,它被幻化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注目凝神,你可听见那“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轰鸣,隐隐?

循此而上,齐白石的头颅,宛然一方“秀出云天外”的飞来石。

一经飞来,即落地生根,和躯干组为一体。

塑像霎时有了生命,岿然、凛然而又超然、怡然,背倚青天,俯视尘寰。

躯干下面是基座,呈螺旋状,仿佛地心的熔岩喷薄旋转而出,往上,就升腾凝铸为齐白石!

——这层层递进的解读,也许都是多余,都是一相情愿,吴为山什么也没说,他只是提供了一种想象。

设想庄子至此,一路逍遥游累了,他抬起头来,打量《齐白石》,悠然神会,禁不住喃喃自语:“得鱼而忘筌,得兔而忘蹄,得意而忘言。”

设想刘勰采风至此,仰面端详之际,酝酿多年的《文心雕龙》忽然有了天启:“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神与物游,神居胸臆。”

设想杜甫漂泊至此,触景生情,脱口而出的竟是他的旧作《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设想罗丹至此,他围着《齐白石》转啊转,转啊转,我仿佛听见他在说,他的心(用法语)在说:“年轻的中国同行啊,让我们来联手共塑一尊现代版的《巴尔扎克》!”

设想齐白石本人至此,场面将是戏剧性的,惊愕?欣喜?摇头?颔首?啊,我敢打赌,倘若你在一旁递上留言簿,他老人家不假思索一挥而就的,必然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吴为山塑过十二尊《齐白石》,造型各异。每一尊都是一次挑战,对于一颗揽月拿云的雄心。“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是齐白石生前的自况。诗中的青藤、雪个、缶老,分别指的是徐渭、八大山人朱耷和吴昌硕。吴为山对齐白石也是十二分的顶礼膜拜,他坦言《独立苍茫——齐白石》的构思,即受启于白石老人的一幅小品:画面中,巨石赫然,矗拔成崖,老笔横披,水墨淋漓;崖巅,立着一只小鸟,高高在上,统领乾坤。啊,既然齐白石虚心折节,甘作青藤、雪个、缶老门下的走狗,那么你,吴为山,是否也甘作齐白石门下的走狗呢。

此刻,面对眼前的《独立苍茫……》,我想到了吴为山的伯祖,学者、诗人兼书法家高二适,想起了他年与郭沫若展开的“《兰亭序》真伪论辩”,以一士之谔谔冲破千夫之诺诺,笔仗打得惊天动地,历史学家苏渊雷拍案叫绝:“兰亭真伪驳岂迟,高文一出万人知。”章士钊先生亦击节赞叹:“客来倘问临池兴,唯望书家噪一高。”

■■■■■

吴为山塑的高二适(左)、吴耀先(右)雕像

转而想到吴为山的父亲吴耀先(因过继给吴姓亲戚,故改高姓为吴),吴为山回忆:父亲终身执教,古典文学修养深厚,工诗善赋,酷爱书画。五六十年代,在频繁的政治运动中饱受冲击。年酷暑,父亲四十岁生日,在“牛棚”无辜受刑,写下:“披肝沥胆廿年间,尽瘁桃林未等闲。浩劫临头人变鬼,‘牛棚’饮恨笑天寒。”年,父亲六十六岁生日,我曾为他塑像,后来铸成了青铜:头微微上抬,颧骨耸起,面部嶙峋,眼睛里透发出不确定的光,并不整齐的头发有序向后……

俄而又想到吴为山自幼苦读的唐诗宋词,以及稍长精研的秦俑、汉画、晋雕、唐塑、绘画、书法,还有他景仰的国外艺术家莫奈、毕加索、罗丹、布朗库西、贾克梅蒂、马利诺,以及诗人泰戈尔、雅克布,等等。

这些都是他的根,他的灵之所钟,秀之所毓。

如果塑像会说话,此刻,它——图片上的《齐白石》,以及其它林林总总的作品,大概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喂,喂,作家先生哪,你说的不全面,谈到吴为山的生命底色,不能拉下他七岁时随父母下放农村!”

“还有他七八年、七九年两次高考落榜!”

“还有他从无锡工艺美校毕业,考取南师大美术系,却因遭人‘检举’而被迫退学!”(当时规定,中专生毕业后,须工作两年,方能报考大学。)

啊啊,都说英雄莫问来路,其实,问一问来路,绝对更有助于“塑造”英雄。起码让我们再一次确认:艺术原来和生命一样,也是要生于忧患的啊!

吴为山就是这样,从故乡东台时堰小镇出发,从江南胜地无锡和六朝古都金陵出发,燃烧着一双灼亮的眼眸,飘扬着一头披肩的长发(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时为年8月7日,在敦煌为饶宗颐先生举行的祝寿晚宴上),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仿佛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深处翩然现身,大踏步地向我们走来,走来……

注:本文选自作家出版社《寻找大师》一书,曾刊发于《羊城晚报》,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卞毓方:年生于江苏,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早年攻读日文,转事国际新闻,长期服务于经济日报、人民日报,中年而后皈依文化,一笔在手,犹如“乾坤圈”在握,唯觉文能补气,文能丰神,文能御侮,文能敌贼。有著作《岁月游虹》、《妩媚得风流》、《雪冠》、《长歌当啸》、《煌煌上庠》、《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天意从来高难问》、《历史是明天的心跳》、《千手拂云,千眼观虹》、《金石为开》、《千山独行》、《寻找大师》、《浪花有脚》、《美色有翅》、《日本人的“真面目”》等问世。尝谓少年比的是才气,中年比的是学问,老年比的是人品、人格。

卞毓方先生近日书法习作: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朝诗人温庭筠《利州南渡》诗句: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

长按加







































哪家白癜风能治好
白癜风山东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2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