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棚户区拆迁,现隐匿在盐都自流井腹地的一些古道遗迹就要消失了。星哥又一次来到自流井金钩湾社区的仰天窝……仰天窝,位于古自流井长垱以南,长垱的范围是:北自张家沱河边,西至郭家坳及打狗凼,南至内柴口、仰天窝,东至接官厅、毛家坝一带。
在冬日的薄雾中,星哥流连于仰天窝池,行走在这口古池周边的古道,看到了古碑、古榕、旧宅、老墙,沿古道一直走到张家沱源渊井。
“旧貌变新颜”,乡土记忆不能忘。星哥记下此景,只想留住即将消失的风水,记住前辈人的恩泽。乾隆四十二年(年)段玉裁撰修《富顺县志》卷二记下了这段文字:“.仰天窝池,在县西九十里自流井,池在山顶,周遭一里,水清澈,四时不涨也不涸”。这是自流井通往叙府(宜宾)古道上的一个站点,是维系自流井生命补给通道上的风水节点:民国五年(年)简阳樵斧氏著《自流井第一集》载,“通叙府之路有三:一路由苏家坳(舒家坳,今舒平镇)行(凡二百三十里):苏家坳地方有一路通贡井,(由自流井)二十里苏家坳、二十里双石铺、二十五里七(漆)树塘、二十三里白马场、二十二里百花场、三十里永兴场、三十里打铁坳、三十里中场、三十里叙府城。”(另外两路,一是由詹家井邓井关到叙府城;一是出内柴口,经肖家庙、毛头铺、孔滩、王场抵叙府城)。樵斧氏的从苏家坳(苏家坳,系因读音导致的笔误,经考证为舒家坳,即今舒平镇)到叙府城记载,就是分别由自流井和贡井到叙府城的古道,而从自流井到舒家坳这一段樵斧氏没做记载。
经星哥考证,从自流井经舒家坳到叙府城的古道线路用现在的地名表述是:从自流井张家沱起,经金钩湾、仰天窝、舒平、仲权、漆树、白马场、百花场、永兴场、打铁坳、红场、宗场、吊黄楼,过河到宜宾。自明嘉靖以来,自流井产盐销盐中心逐步形成。这里虽然盐业繁荣,但对生产生活物资的对外依赖极高。自流井的先辈们利用人背马驮,翻山越岭、横跨沟溪走出了一条条沟通成渝,连接滇黔的官商驿道和商旅通道,自流井盐从这些道路上运出;自流井所需的如蔑制品、粮、油、酒以及山货药材等生产和生活资料从这些道路上运回。古叙府毗邻自流井,物产丰富,与云南昭通和东川相连。从明代洪武初(公元年)起,自流井的盐经过这些道路,运往云南昭通、东川和镇雄。沿途场镇生产的生产生活物资也经这两条道路运到自流井。
运回这些货物的集散地,就是仰天窝山下张家沱河岸。这里河滩宽阔,东连通叙府古道,南接汇柴口,由渊源井的井名扩展为地名,是自流井历史上最大的物资交易中心。这一带地处盐井河(釜溪河)湾的西南岸,东有川主庙、炎帝宫,西有金钩湾街市,南靠汇柴口大通道,过下桥对岸就是繁华的自流井街市了。
这是昔日自流井繁盛的又一番景象:商旅云集、货物囤积,柴米油酒、山货药材,铁锅、蔑包从这里输送到自流井的井、灶、笕、号,维系着自流井的生存与发展。自上世纪三十年代,随着自流井公路建设的兴起,特别是新中国公路建设的更大发展,这些古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成为镶嵌在新盐都棚户区里的遗迹和传说了。仰天窝,这“四时不涨也不涸”的清澈之池,传说是当年孙猴子随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歇脚时,一屁股坐出来的。放眼东望,星哥若有所悟:仰天窝池东北方的盐井河畔就是火井沱。水属阴在上,火属阳在下,正与《周易》之“泰”卦相合。其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仰天窝池,处在富台山龙脉一侧,犹如蛟龙仰天出海之穴,它与火井沱升起的地蕴之火构成了自流井万物相通、上下志同、水火济既之大气象。(年12月13日星期三)
往期精彩内容
1
“盐补给‘遮断’攻击”,日军对自流井的一次极限轰炸
2
一部被尘封70多年后完美还原历史本真的无声电影
推荐书籍:(购买,请付款后在平台留下电话和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