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遗精量男性朋友应改掉趴着睡的坏习惯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zhongyizixun/24572.html
史书记载,越南早在15世纪就与中国开始漆艺交往,后黎时期(-年)曾派出一位叫谭相功的使节来中国考察并学习漆节,回国后,在越南京都地区推广。此人至今仍被认为是越南的“漆祖”,年年受到人们的香火奉祀。
我国台湾在日治时代,日本人曾将日本漆树种子种植在台湾土地上,结果能存活,却长不高也流不出汁液,根据知名油画家、台湾工艺之父颜水龙教授在民国四十一年(公元一九五二年)出版「台湾工艺」所述:「民国9年高雄市商工奖励馆长坂田奉命赴河内(法领越南),顺便购入漆树果实二口袋,携返后交某漆商试种,迄今十数年之间,每年有相当产量,播植于台南县龙崎及苗栗二地。」台湾漆艺先师赖高山先生补充在屏东、彰化八卦山亦有种植。台湾光复后,时代变迁只剩苗栗铜锣、南投埔里曾有一段风光岁月,至今已无人种植采割,徒留半山腰里风烛残年的老漆树,在风吹日晒雨淋的大自然严苛生长环境里,默默地陈述本地漆文化创伤。
越南和我国台湾的交流源于漆树的种植,因越南与台湾气候相仿,但中国树漆与日本树漆同属一树种,而越南树漆的树种不尽相同,严格分析,比较其附着力、硬度、推光度,日本树漆与中国树漆优于越南树漆。
越南物美价廉的树漆进口,压坏了台湾树漆经济作物的生产,台湾漆树已很久年不种不采,所以年6月台湾漆艺协会赖作明、林宣宏、李本育、李怡瑾及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三田村有纯教授,拜访台湾漆树的原乡,越南富涛县,距离河内西北约一百公里的富涛县,没有高速公路,开车约三个半小时,需要渡河,山道狭小,还不到难行之地步。
尖锐状如柴刀的割漆刀,越南在漆树上割出双道V字形,间隔约十至二十公分,上一道可以流到下一道汇合,一次可采割两道,插铝片或贝壳聚合采收,用柔中带硬的槟榔叶茎拨入铁筒内,每隔三、四天采割一次,一天采割三百棵漆树可采集一公斤生漆。种三年后开始采集,约有七年的采割期,每年从五月到十一月,每天一大早就有人来收购,越南漆农并不知晓生漆用途,只管卖了养家活口,也不管卖到何处?从流下的漆汁观察变化,明显的水分含量大,变色不易表示干燥慢,至于漆酸含量据法国学者盖贝尔贝兰特博士研究报告指出,越南树漆的主要成分为石碳酸性水酸基之化合物并命名为拉扣尔,多糖类胶质多而透明性不够,谁来负责改良将是以后重要的课题。
越南话称树漆为「生答」,意为我们的漆,漆树称「该生」。自古是北越山区居民的副业,虽然卖价便宜,但仍难以维持生计,需多元种植茶叶、造纸用的白坛木…等贴补家用,越南曾经从中国云南、广西进口种子改进质量,种活却挤不出漆汁,人类患有水土不服而漆树尤甚,如同台湾种不出日本漆树一般,任何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皆具强烈个性,惯性大多大于适应能力,刮风时期漆汁亦受影响而流不出汁液。
台湾漆与越南漆同种,据三十年使用经验,适合树漆画的使用,慢干、硬度不够,不适合立体造型的研磨推光。
越南各漆器生产基地,都以村里聚落生产为主,家家门前骑楼下蹲在地方镶嵌贝壳,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卖工艺品也表演贴付蛋壳生产漆画…,地方性生产合作社组织很多。越南的立体漆器比较一般,胎骨早年多见木胎,后来有金属胎和竹、纸、皮胎,以皮胎较为突出。雕漆和螺钿、蛋壳镶嵌工艺常见。
越南的磨漆画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年前后,当时的学生在学习油画技法时,用他们所掌握的漆艺技术进行了创造性尝试,用漆彩取代油画颜料,创作出以漆作材料,表面磨平推光的平面绘画作品,从而迈开了现代漆画的第一步。到了30年代,由于一些油画家的参与和漆艺艺人的协助,使漆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越南磨漆画在表现内容、形式语言、材料运用、制作工艺等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实验与探索后,创立了洒金、雕填、嵌蛋壳、彩绘、变涂、研磨等一套自己的磨漆画表现技法体系。使用越南硬木作画板,用越南特有的磨漆作颜料,这种磨漆多为天然生漆耐磨,具有光泽,其风格古朴,多反映山水、人物等题材。
越南将绘画与漆工艺结合,创造了现代磨漆画,早于世界其他国家。出现了大批热衷漆画创作的画家,并逐渐扩大其影响!不可否认,越南的磨漆画极具本民族特色,对中国现代漆画创作的启示和现代漆画的独立进程起到推动作用,60年代中央工艺美院朱济老师和广州美院蔡克振老师等都曾赴越南学习磨漆画工艺。
(转载自沈绍安漆艺)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