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昭通,有一种手艺叫割漆去看看巧家割漆

点击蓝色字免费订阅,每天收到昭通信息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逼着人们向钱行。生漆(俗称土漆),这种让人们谈者生畏、见者色变、碰者煎熬、避之不及的神奇涂料,而一些人为了一家的生计,不得不提上刀、刷子和桶再次上路。

农历八月二十一,是巧家县老店镇迤西卡村寨子社的张顺兴今年割漆的最后一天(割漆一般在一年的五月到八月,一棵树可以割8次,每10天割一次)。

和往常有点不一样,以前每天6点半起床,自己做饭吃了饭就出门。但今天是最后一天,剩下的漆树都在自家附近,数量少,他睡到八点才起床。入秋后,地处高海拔地区迤西卡村的早晨寒意浓浓,张顺兴每天早晨最怕的就是穿上那冰冷、硬邦邦的皮衣。

穿上衣服烧上火,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已起床坐在“火塘”边煮猪食。大儿子19岁长时间外出打工,前不久刚回来,小儿子还在读六年级。

巧家农村人的一天是从煮猪食烧几个烧洋芋开始的。

吃完洋芋,张顺兴开始磨漆刀,准备割漆一天所必备的东西。

妻子则忙着煮早饭,但条件有限,家里做饭都还是用锅挂在柴火上煮出来的。同时,虽然家里的土房子在去年8.03地震中也受到影响,房屋都出现了裂痕。但当时家里粮食没放处,没有及时迁出,于是就没有重建房屋。

吃完饭后,张顺兴把火塘里没有吃完的烧洋芋捡了放到书包里,以备一天的高强度体力劳动,然后向深山出发。

今年张顺兴割的漆树几乎都是从别家承包过来的,总共余课,有的漆树远到从家里去要步行1至2个小时。

由于漆树分布零星散乱、不集中。当地人任然采用了最传统的割漆方式,用一把漆刀,一把刷子,一个装漆的桶。

到了漆树地点后,全身要进行全副武装,再热的天也要穿两条裤子,带上手套。

天天和漆树拥抱,张顺兴穿的这件衣服已经成了皮衣,拉链已经坏了,为了不让生漆浸透到皮肤上,他用一根细绳把衣服栓好。

割漆就是用刀将漆树皮割开,过一会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生漆。为了不让生漆顺着树皮流掉,所开的口子要平行于地面。

用刀割开3到5个口时,刚才第一个割开的口子已经流满了生漆,这时就用刷子将生漆收集在桶里。

一个口子里收获的土漆很少,但在当地的生漆都是这么一点一点收集的。

由于一颗生漆树可能要把树皮割开很多个割口,为了能站在漆树上方便操作,在最开始割漆之前就必须要用竹子或者藤条把“梯子”绑好。

但三个多月以来,竹子或藤条都已经干枯,人站上去之前必须得试一试“梯子”是否牢固。以前村里就有人因为藤条折断人从树稍上摔下来。

割漆人的辛苦来源于整天的缠在树上,上上下下(爬树),左左右右(割漆收漆),用尽身体所有部位为的就是还没有一小口唾沫多的白色乳液,还有那热出汗后全身散发着的难闻生漆味。

同时,每天都是一个人在深山老林里,这种艰辛和孤寂如果不是迫于生计,谁都不愿意去体会!或许抽只旱烟能解解乏。

另外一个割漆人不得不面对的就是生漆疮了,触到生漆的绝大部分人都会产生过敏现象,而且有的人嗅了生漆味,也会过敏生疮。生漆疮的那滋味可不好受,火辣辣的痒,挠一挠就感觉舒服多了,但不能停,停下来就奇痒难忍,经挠后会出现红色小丘斑,严重者皮肤局部呈现水痘大小的水泡,若皮肤被抓破,则很容易受感染而溃烂,而且重点是这个漆疮会发生在你身体的任何部位的皮肤上。

今年44岁的张顺兴已经割漆7、8年了,开始时也会过敏生疮,但天天和生漆打交道很少有过敏生疮发生。

由于天然生漆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因此用途十分广泛。它可以用作军工、化工、纺织、轻工、造船、机电以及工艺制品等方面的重要涂料。当地一般都把土漆用作木桌子、木凳子、木柜等家具的涂料,但土漆用的最多是棺材,在90年代以前,当地有很多木匠,为了一家人户口能糊口,只好背着工具和土漆不远千里步行到贵州四川等地给人家做棺材。

甚至至今,当地还有一些木匠在做这种生意,张顺兴的土漆也正是卖给这些人。

近年来,当地的割漆人越来越少,生漆在当地的价格一路飚升到元每斤。张顺兴说:“一天能割多少漆,要看漆树肯不肯出漆”。经过三个月日出而走,日落而归的辛劳,张顺兴收获了50多斤生漆。

50多斤的生漆将为家庭增添一万多元的收入,但是这笔钱还要等待买主的到来。

安身才能立命,有个安全舒适的房子是生活的基础。在每一农村人眼里,无论生活条件有多艰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勤劳的双手天天如此。“如果这些漆能全部卖掉,打算再在别处打点工挣点钱,把房子弄起来,不敢住咯,也希望政府能给予点支持”张顺兴说。

来源:微巧家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白殿疯用什么药才能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1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