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好梓楸产业,从了解梓楸开始

梓树与楸树的历史

  1、梓树与楸树是我国较为古老的树种。据在山东临朐出土的楸树化石证明,始新世以前楸树就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广为分布。由于楸树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适应性强,成为我国历史上栽培利用最早的树种之一。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鄘风》载:“爰伐琴瑟、椅(楸)、桐、梓、漆。这充分说明:早在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利用梓木、楸木,并把楸树、梓树等优良用材树种与漆树等经济树种相提并论。”?笔者点评:《诗经》里已经清晰地把“梓”与“楸”当做不同的两种树)。

2、梓、楸的名字演变历史:古代关于楸树的名称,历代史书叫法不一。春秋《诗经》称楸树为“椅”。《左传》记楸为“萩”。战国时期《孟子》谓楸为“槚”。到了西汉,《史记》始称楸。东汉时期《说文》注云:“槚,楸也”。宋《埤雅》又名楸为“木王。笔者点评:请注意:至今为止,金丝楸核心产区伏牛山区的人们仍称之为“木王”)”。古代,往往梓楸混淆,直到今天,许多行业人士也会将梓树与楸树区分不清。

《埤雅》在书里还解释:“椅即梓,梓即是楸。”又因楸与梓外形相象,古人常二者混称,说梓往往兼楸而言。《汉书》说:“楸也,亦有误称为梓者。”

  3、梓树与楸树的应用历史:古人认识到楸树材质好,用途广,居百木之首。

《埤雅》载:“今呼牡丹谓之花王,梓为木王,盖木莫良于梓”。还赞其“取材为器,其音清和。”叙述楸木适做各种乐器。后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述说楸木的用途时写道:“车板、盘合、乐器,所在任用。以为棺材,胜于松、柏。”以上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把楸木作为珍贵用材用来制造器具、乐器、棺材等,并赞美楸树用途之广,简直无所不能。古代印刷刻板非楸、梓木而不能用,因此书籍出版就叫“付梓”。用楸木制造的棋盘被誉为“楸枰”。4、梓树与楸树的栽培历史楸树在古代被作为主要用材树种,栽植相当普遍。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货殖传》中记载:“淮北、常山已南,河济之间千树楸,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说明在汉代人们不仅大面积栽培楸树,并能从楸树经营中得到巨额收入(拥有一千株楸树的人家,其收入可抵掌管一方百姓的千户侯)。古时人们还有栽植楸树以作财产遗传子孙后代的习惯,南宋朱熹曰:“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墙下,以遗子孙,给蚕食,供器用也。”(笔者点评:为宣传楸树,原文在以上本段略的文字描述中偷换了概念:把朱熹描述的“梓”在此换成“楸”。)

5、梓树与楸树的园林应用历史:   古代,梓楸早已被用作庭院树:

古人喜欢楸树高大雄健的风姿,尤爱淡红素雅的楸花,因此,楸树被作为园林观赏绿化树种而多植于庭院。《埤雅》载:“楸,美木也。”又赞其“茎干乔耸凌云,高华可爱。”一些文人学士也多以楸树题诗作赋。

唐代大文豪韩愈诗:“庭楸止五株,芳生十步间。”又作《楸树》诗赞美道:“几岁生成为大树?一朝缠绕困长藤。谁人与脱青罗帐,看吐高花万万层。”后一句与李白名唱“飞流之下三千尺”有异曲同工之妙笔。   古代,梓楸早已被用作行道树:楸树叶浓荫,冠如华盖,古人善作行道树。

周朝有桑、梓“列树以表道”的记载。梁元帝有诗云:“西接长楸道。”三国曹操之子曹植诗中也说:“走马长楸间。”这些美好的词句,说明楸树在古代被当作行道树是很普遍的。《洛阳伽蓝记》中还有这样的记载:“修梵寺北有永和里,里中皆高门华屋,斋馆敝丽,楸槐荫途,桐杨夹植,当时名为贵里。”   6、中国古代的梓楸乡情文化:“故乡”一词,古代称为“桑梓”。古代劳动人民将其与人们当时衣食住行关系密切的桑树一样看待,喜称为“桑梓”。因为人们偏爱这二个树种,遍植于家宅旁,故有将“桑梓”比作故乡的。以为看到桑树和楸树,如同回到故土,见到家人一般。

《诗经·小雅》中“维桑与梓,必恭敬之。”意思是说看见桑与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张衡《南都赋》:“永世克孝,怀桑梓焉;真人南巡,睹旧里焉。”

柳宗元《闻黄鹂》诗云:“乡禽何时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7、梓楸的繁殖历史,即早期的无性繁殖技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从事楸树栽培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清《三农记》记载分殖楸树之法:“实熟收种熟土中,成条,移栽易生。”因为楸树多花而不实,所以《齐民要术》中说:“楸既无子,可于大树四面,掘坑取栽之。方两步一根。(这是早期的无性繁殖——分株扩繁)”——笔者点评:这段话应该描述的楸,而不是梓。明《农政全书》论述埋根繁殖楸树的方法(笔者标注:根插技术或埋根、埋棵育苗技术):“春月断其根、茎于土,遂能发条,取以分种。”《三农纪》记载分殖楸树之法:“于树下,取傍生者植之。”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经全面地掌握了培育楸树的多种方法。   8、梓楸的其它应用历史:楸树的其它用途,古书中也有记载。

药用,《本草纲目》中说:“楸树叶捣敷疮肿,煮汤洗脓血。冬取干叶用之。”还说,楸树根、皮煮之汤汁,外涂可治秃疮、瘘疮及一切毒肿;食用,明代鲍山《野菜博录》中记载:“食法,采花炸熟,油盐调食。或晒干,炸食,炒食皆可”;用作饲料,宋代苏轼《格致粗谈》记述:“桐梓二树,花叶饲猪,立即肥大,且易养”。从以上这些古籍记载中,可以看出楸树在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生产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

特别说明:

文中插图展示的是北野科研团队收集的楸梓种源,均为笔者并拍摄。

本文转编自《我国楸树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一文,稍润色,并点评。如原著认为侵权,敬请告知。笔者将尽快删除。

转编自网络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天津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3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