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手好牌,为何吉利打出彩,奇瑞却打稀

如果将波澜壮阔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拍成一部电影的话,吉利和奇瑞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角色。这两家起步同样艰难的企业,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一个从被讥笑对象成长为当之无愧的的中国品牌老大哥,另外一个则从“中国第一”跌为令人唏嘘的准二线品牌。

时光回溯到9年前。年,吉利汽车的销量首次突破40万+,而奇瑞的销量已经逼70万,达到了中国品牌第一高度的68.2万,迎来了历史性高光时刻。而在当年年初,奇瑞已经成为第一家达到万辆总产量的自主车企,仅次于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和广汽本田,一时风头无俩。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奇瑞每每登上头条,都是一系列卖卖卖的消息,从最早的关掉威麟和瑞麒,到后来的卖掉观致和凯翼,再到近期的混改尘埃落定,被青岛五道口以51%的股权拿走,最早如愿以偿的“卖”掉了自己。

反观吉利,关键词则是买买买,从27亿美元成功收购沃尔沃,到收购宝腾和路特斯的大额股权,以及90亿美元成为戴姆勒最大的单一股东,又顺势诞下了领克、几何和极星,在国内拥有了与丰田和大众匹敌的战斗力,并一跃成为真正的国际化车企。

犹如击剑场上的博弈一样,一个是不断退守,格局似乎越做越小。另一个则是主动出击,强者风范跃然眼前。这不禁让人感叹世事难料,在尹同跃和李书福两种不同战略格局和视野领导人的带领下,两个曾经的“寒门娇子”之间已渐行渐远。正如网友所言,同样一手好牌,吉利打出彩,奇瑞却打稀烂。

1

翻开奇瑞和吉利的发展史,会发现二者的战略路线,曾经非常相似,几乎是同样的时间做同样的事,堪称如影随形。

故事还得从年说起,当时,尹同跃带领团队从芜湖出发,即便办公桌不够用,就用设备包装板自己搭,市长来了大家围着木板桌子在四壁漏风的小草房里开会,这就是广为后人流传的奇瑞“小草房”精神。

在奇瑞发动机工厂动工的时候,吉利控股集团在浙江临海开始筹建汽车厂,在李书福看来,当时的车子价格太贵,他要造出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国产车,打破市场格局。

就这样,两家车企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始了无畏的征程,都称得上中国汽车品牌白手起家的典范。而随后的现实证明,在辛苦付出下,无论是奇瑞的风云还是吉利的豪情,都收获了可观的销量,尤其是奇瑞,当时风光一时,让合资车企深感压力。

于是乎,膨胀的奇瑞开始尝试“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多品牌战略,随后将单一的奇瑞拓展为奇瑞、开瑞、瑞麒和威麟四大品牌,奇瑞依然主打廉价车路线,开瑞主推“亿万城乡居民切实需要的精品微车”,瑞麒定位为高端乘用车品牌,威麟则是全能商务车品牌。

也许是受了奇瑞启发,同一时期,吉利也先后推出全球鹰、帝豪和英伦三大子品牌。全球鹰涵盖时尚和年轻车型,帝豪偏向于大众化车型,英伦的定位和名字一样,主打高端市场。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多品牌战略虽然看上去很美好,但对于羽翼尚不丰满的中国品牌而言,难以支撑这么多“孩子”健康的发展。感觉事情不对劲的吉利立即改变了策略,年4月18日,吉利取消三个子品牌,回归“一个吉利”,把资源留给博越、帝豪和远景这几款主力车型,名称也不再是各种英文+数字的乱七八糟组合,全部改回中文名,加深消费者的印象。

反观奇瑞,却在多品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业内人士的话讲,奇瑞执着于否定前一个品牌,再创立一个品牌,否定前一款车型的名字,再换一个名字。到如今,很多人对奇瑞汽车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廉价的微型车QQ上。QQ之后,似乎再也没有一个品牌和名字,能留下具有长远影响力的号召力和口碑。

2

不可否认的是,吉利和奇瑞都在奋力向前,但由于选择路径的不同,决定了其未来的不同命运。

年8月,吉利以27亿美元成功收购沃尔沃。两年后的年11月,奇瑞捷豹路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双方拉开了新时代竞争的序幕。

吉利收购沃尔沃和奇瑞牵手捷豹路虎,表面上看都是“娶”了洋媳妇,但在实打实的含金量上,二者却有天壤之别。

通过收购沃尔沃,吉利学到了包括技术、品控以及管理在内的一系列东西,首先实现了自身的反哺,旗下推出了一系列3.0时代精品车型,产品品质上了一个台阶;其次是孕育了一个具有北欧血统的领克新生代高端品牌,如今在销量和口碑上稳步推进;再次是实现了沃尔沃品牌的发展壮大,尤其近几年在销量上持续复苏。整体而言,是1+1>2的效果。

而之于奇瑞和捷豹路虎的“婚姻”,虽然双方合资股比五五分,但奇瑞并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反而只扮演了中国代工厂的角色,旗下的车型难以学到捷豹路虎的真功夫。而即便是推出的高端品牌星途,虽然对外宣称有捷豹路虎技术做背书,但孱弱的销量以及与瑞虎8同源的核心三大件已然说明了诸多问题。

大概率事件,星途是效仿WEY和领克的产物。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持续这样惨淡的销量,星途或重蹈当年观致和凯翼的覆辙。再来看捷豹路虎,这几年在华非但没有享受到消费升级的红利,反而由于国产车型差强人意的品控,而遭遇滑铁卢的尴尬处境。捷豹路虎前面的奇瑞两个字,成了消费者购买的最大拦路虎。

所以说,如果吉利沃尔沃是三赢的话,那奇瑞捷豹路虎似乎是三输,也正是这样明显的差异,造就了二者如今截然不同的现实处境。

3

欣慰的是,纵然折腾了这么久,但奇瑞的家底仍在。当下,依托于瑞虎8和捷途X70这两款产品的不俗表现,奇瑞在车市寒冬中顽强的生存了下来,就目前的整体形势来看,稳固了自主品牌一点五线的江湖地位。

不过,与不断增长的销量成绩相比,财务数据明显暗淡了不少。

据奇瑞汽车股份增资扩股公告中披露的数据,近3年来,奇瑞汽车的营业收入直线下滑,而负债总额却不断攀升。从年到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4亿元、.71亿元和.31亿元,但负债总额却从年的.2亿元增长到了.65亿元。

而奇瑞控股的财务数据亦不甚理想,负债总额从年的.97亿增加到年的.4亿。到年6月30日,奇瑞控股的营业收入为.22亿元,资产总额为.18亿元,负债总额达到.08亿元。

奇瑞控股增资扩股公告

反观吉利,则一直延续了中国品牌销冠的角色。以其最近公布的年11月份销量为例,一举斩获辆,在当月狭义乘用车厂商销量排行榜上斩落上汽通用、东风日产、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等合资车企,仅次于南北大众,位居第三位。

与此同时,领克11月份也拿下了台销量,持续稳定在了高位。对比之下,定下年销量10万+目标的星途,从首款车型星途-TX/TXL于4月份上海车展上市,到10月初第二款车型星途-LX上市,长达半年时间里加一起销量只有九千多台。如此来看,尚且“乳臭未干”的星途已经悄然跌落到二线自主阵营,其品牌力和产品力并不足支撑其高端的价格定位。

更值得一提的还有沃尔沃,11月份在华卖出去了1.45万台,同比增长26.7%,1-11月累计销量台,已超去年全年销量总和。而之于奇瑞捷豹路虎,就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其1-10月份的整体销量仅台,和沃尔沃相比有明显差距。

直观来看,眼下的奇瑞和吉利,在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且随着车市竞争的加剧,胜利女神的天平明显不站在奇瑞这边。

但是,即便是面对这样的情况,“虱多不痒”的尹同跃仍有着星辰大海般的“奇瑞战略”,雄心勃勃的要在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智能互联+无人驾驶、品牌建设、高端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布局,进而成为全球化车企。正因为,引入战略资本成为最为无奈但又最为快捷的选择。

表面上看,经过混改之后,预示着奇瑞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开启自己的战略。但从本质来看,奇瑞还虽然还是那个奇瑞,但奇瑞已经不再是那个奇瑞了。而且,绝非安徽和山东的地理变幻那么简单,尹同跃在奇瑞的地位和话语权也毫无疑问将受到牵制。

吉利的未来之路已愈发明朗,而奇瑞的未来之路则充满了未知。

如标题所言,李书福的买和尹同跃的卖,吉利的勃兴和奇瑞的没落。整体来看,尽管奇瑞和吉利身上都有相同的影子,并且某个时期的发展路子十分相似。但是,在每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吉利似乎总能找准鼓点,而奇瑞则亦步亦趋。专家预测,随着年的结束,中国品牌“生死年”也即将到来,在资本力量的挟持下,奇瑞能否缩小与吉利的差距?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美国激光雷达巨头撤出中国,国产无人驾驶机会来了?

激光雷达是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关键部件,与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共同构成了自动汽车感知外部世界的“眼睛”,可以减少汽车、骑行者和行人等交通事故。此外,激光雷达还可以为机器人和其它机器提供3D视觉,包括无人机、快递服务、测绘、工业机器人、安防、精准农业、游戏等。

什么是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一种利用光波进行测量的主动探测方式。主动探测方式是指探测系统通过接收自身发出的信号回波来进行测量,区别于例如摄像机等通过接收环境光获取信号的被动探测方式。激光雷达通过测量激光从发出经障碍物反射到被传感器接收所经历的时间,来计算障碍物的距离。

美国激光雷达巨头“撤出中国”

成立于年的美国激光雷达巨头Velodyne,被誉为激光雷达鼻祖。早在10年前,其64线激光雷达就已经应用于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后来腾讯、百度、福特、奔驰等也纷纷与其开展战略合作。

年,Velodyne位于北京的亚太区办公室宣布成立。

然而近日有媒体曝出,Velodyne已经决定取消中国整个直销团队与部分技术团队,仅保留几名负责渠道与大客户售后的人员,产品销售恢复到刚进入中国时的“代理模式”。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是产品价格问题,另一方面是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已经几乎陷入停滞。

今年6月,有消息称Velodyne计划在年底前完成上市,如今仅仅剩下不足一月时间,“激光雷达的第一股”希望渺茫。

IPO前夕,Velodyne发起专利战,中国两家初创公司成被告。

在Velodyne传出IPO消息的时候,中国的激光雷达初创公司禾赛科技和速腾聚创被其以侵犯专利为由向美国法庭提起了诉讼。为什么起诉他们?因为“这两家企业不仅抄袭了自己的关键技术,而且通过这一行径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公司业务。”

禾赛科技年成立于美国硅谷圣何塞,年总部迁至上海。速腾聚创年成立,其总部位于深圳,在北京、上海、德国和美国设有分支机构。公开资料显示,这两家企业在同行中融资和估值均位于前列。

Velodyne表示这两家中国公司侵犯了Velodyne拥有的美国专利US7,,。

US7,,专利或成Velodyne的王牌?

我们从美国专利商标局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qif.com/gqxc/4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